美文网首页人文社科哲思想法
活好了,再来考虑“神”的问题|浅论“佛祖”与“耶稣”的现实身份

活好了,再来考虑“神”的问题|浅论“佛祖”与“耶稣”的现实身份

作者: 李宗奇 | 来源:发表于2018-07-20 18:03 被阅读58次

    所谓:“知足常乐”,是别人以为处于:“常乐之状态”的你是“知足”了

    但是对于处于“常乐之状态”的个人来说,对于我自己来说,则没有所谓:“知足”这种东西

    1.

    在他人看起来,在很多人看起来“颜回”(“孔门七十二贤”之首,兖国复圣公)是所谓:“知足”的,《论语》中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也不改其乐。”(《论语·雍也》)“一箪食,一瓢饮......”以外界的观点来说,“颜回”是因为所谓:“知足”,所以才:“不改其乐”的。似乎觉的“颜回”是一个“知足常乐”的人......其实我认为不是。我认为“颜回”却是一个:“常乐”的人,这点我绝不否认。但我并不因此而觉的“颜回”是一个:“知足”的人。因所谓:“知足”,对于“常乐”者来说那永远是:“外界看起来的”,外界认为我们是“知足”的......等等。但是对于我们来说,对于“常乐”者来说,则根本无有“知足”这一回事儿。你们觉得,外界觉的:“一箪食,一瓢饮......”是“一回事儿”,但在我们看来根本就:‘无有这回事儿’,因为‘无有’,所以才能:‘快乐’!如果我们像外界的诸位一样觉的:“这是一回事儿”(“一箪食,一瓢饮......”)那我们的“快乐”就成了:‘曲高和寡的自我麻醉’,与‘故作、假装清高的自欺欺人’了。故对我们(“常乐者”)来说,没有:“知足”这种东西。我们无处不学,无处不悟,无处不乐。但是我们没有:“知足”知足就是:“知不足”有“足”和“不足”的分别又怎能真的快乐呢?那是断然不必,不会的。有了‘分别心’,人不可能真的快乐,如果有,那至多算是个:‘曲高和寡的自我麻醉,和自我安慰’,算不上真正的:‘快乐’所谓真正的快乐大概应是像“孔子”所说的:“无可无不可”(《论语·微子》),即:“在陋巷”亦可矣“在大厦”亦可矣......“一箪食”可矣“珍馐宴”亦可矣......。即:这些都不重要,没分别;故只有至于此等之境界之人,才能体会到真正‘放心’,且‘专心一志’的快乐。故对于此等境界之人来说,亦无有所谓:“足”与“不足”之分别;所谓:“知足”或“知不足”,皆是世俗之他人等与吾等之“帽子”罢了。因真实对于吾等来说,何谓:“足”,何谓:“不足”呢?有何区别,吾亦真不知已。

    2.

    或有人觉:我这么说,是因没见过“大世面”,没住过“大房子”,没娶过“大美女”,没享过“大幸福”......我承认,可能您眼中的“大世面”,“大房子”,“大美女”,“大幸福”......等等我却是没享受过,但我很享受我现在的状态,我亦觉的现在之生活已经很好了......我挺开心,挺高兴,这或许就成为了:“您眼中的‘知足’”,但亦只是“您眼中的”,退一亿步讲,退一亿步讲假使有一天我真的有了您眼中的所谓“大房子”“大世面”“大幸福”......等等我断言我断言我还和我现在的生活之状态是相同的吃饭睡觉拉屎看书写作睡觉......无有差别故何为“足”何为“不足”呢难道您对您现在的生活不满意吗?那我觉您可以看点儿:“中国传统文化”了,所谓“会活”(见《先活好,再会活|论“儒释道”的先进意义》)即是他其中的主要内涵。或者换句话说:您对您目前的生活感到不满意,那您可以试着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讲述的内容;如果您,对于您现在的生活感到很满意,或比较满意,那您亦可以了解一下“中国传统文化”当中所要表述的主旨及内容......因在您透彻的了解“传统文化”之精魄以后,您大概会对您现在的生活感到更加的满足和妥帖,因“中国传统文化”,却是能让人在某种意义上来说:‘活的更加妥帖’,这即是我推崇“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之主要原因。故,我爱“中国传统文化”,因他确实能让我:‘更好的会活着’。这是我爱他的原因。

    可能有人对于:“先活好,再会活”这一概念还不甚理解,我举两个简单的例子,或鲜为人知的例子罢;一个是:“释迦摩尼佛”,即我们所说的:“佛祖”。“佛祖”在决心‘悟道修行’以前,据说是一个“活的非常好的人”,或者说在我们广大世俗群众眼里是一个起码生活条件非常优渥的人,他是什么人呢,他的身份是:“王子”,也即是说他的爸爸是国王。这不一般呐,用今天的话说就接近于属于:“超级官富二代”甚至以上的类型,当然我只是打了一个‘不恰当’的比方......一个“超级官富二代”,一个“王子”,可以说:“活的够好”了伐?但是人家放弃了,放弃了,可能觉:“没意义”,或:“没劲”......人家一定要去“修道”,结果修道也修的我个人认为,或者说两千五百多年后的我们中国人,乃至甚至于全世界人基本都觉的:“挺好的了”。当然我这么说,绝没有不尊重“佛祖”的意思,我说的:“挺好的了”,只是借用世俗的词汇姑且这么去形容,难道我还能说:“释迦摩尼佛”,“修的不好”吗?那即是容易被人误会成:“大不敬”了伐?故我姑且这么说,是因为“释迦摩尼佛”在当今地球上,真实“挺有名的”。故我姑且说:“修的好”,是这个意思。

    3.

    “释迦摩尼佛”“修的好”,与他之前“活的好”有无关系?我觉得,有,但是也没有。据说他(“释迦摩尼佛”)以前还做过所谓:“忍辱仙人”(《金刚经·第十四品》“须菩提又念过去五百世作忍辱仙人于尔所世无我相无人相无众生相无寿者相是故须菩提菩萨应离一切相),但是他“成佛”,却是在己为“王子”这一世......故我虽然不是一个‘功利’之人,但亦觉:“先活好,再会活”挺重要而。第二个例子,亦很著名,此人叫:“耶稣基督”(“Jesus Christ”);据说是:“上帝”的儿子。

    “上帝的儿子”好像比“王子”是否还“厉害一点儿”?我不知道。但是以世俗的角度看,以世俗的角度来说,好像是“神的儿子”,好像比“国王的儿子”(即:“王子”)要“厉害”那么一点儿?如果说“王子”是“超级官富二代”,那么“神的儿子”,这怎么说?不管怎么说,我觉:“神的儿子”应该“活的挺好”的罢?就是这么两个小例子,我想说的就是“国王的儿子”活的好“神的儿子”应该也活的挺好......那么我们是不是也该“活好了”再来考虑“神”的问题呢?----文 李宗奇 戊戌六月初八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活好了,再来考虑“神”的问题|浅论“佛祖”与“耶稣”的现实身份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npq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