削竹取精华,雕琢见诗画
1984年,罗文驰高中毕业,准备去读设计专业。暑假里,父亲罗启松送给他几本美术方面的书籍,还拿出一幅翻簧象棋,让他在上面刻字练手。
翻簧,又叫“贴簧”,在黄岩的历史始于清代。“簧”,是指竹子内壁淡黄色的那层表面。人们爱其颜色和质地,将这一层设法取出,贴在竹子或者木头外面,做成各种器皿物件,并在“簧面”上雕刻上字画,称之为“翻簧竹雕”。
对于翻簧,罗文驰并不陌生。从小他就经常看到父亲在家里捣鼓这个东西。父亲是黄岩翻簧厂的工艺美术师,多年来一直痴迷于翻簧竹雕艺术的创作,作品多次在国内及省内外获奖。但是当时的罗文驰不知道的是:那年夏天,曾凭借翻簧产品誉满全国的黄岩翻簧厂,由于欧美工艺礼品的冲击,已经不得不放弃了翻簧竹雕工艺品的业务。而父亲的工作,也从翻簧竹雕的设计,变成了木制工艺礼品的设计。
父亲给他这副翻簧象棋时的心情是怎样的呢?罗文驰没有多想,他只是觉得在翻簧上刻字,要比在纸上练书法难,手里的竹刻刀也不如毛笔那么听指挥,一刻一滑。
毕业后,罗文驰回到台州,便一直忙于从事自己的设计事业。在此期间,他看到已经退休的父亲一直在为翻簧竹雕的复兴和传承而奔走忙碌。1998年,父亲创办了黄岩启松翻簧研究所并开始继续招收徒弟。然而,由于翻簧竹雕学程长,收益低,这些徒弟往往都是学了没多久就放弃了。
2000年的一天,父亲送了两把竹刻刀给罗文驰。他说:你平时没什么事的话,也可以拿着刀动一动。
父亲说得很委婉。但是罗文驰却明白,父亲的内心是很焦急的。自从黄岩翻簧厂放弃了翻簧工艺品的业务之后,有着近200年历史的黄岩翻簧竹雕就日渐式微。曾经熟悉翻簧制作的工艺师不是年纪大了,就是久不动刀,技术已经生疏了。黄岩翻簧正面临着后继乏人的窘境。
一方面是体会到父亲的焦急,一方面也是被父亲这种执着的精神所打动,罗文驰拿起了刻刀。
仗着自己的美术设计功底,罗文驰一开始不觉得创作翻簧竹雕作品是件难事。但是,当他真正进入到翻簧竹雕的世界当中时,他才发现:这其实是一门综合的艺术,除了对美术设计的要求,还有雕工的要求,器型造型的要求,工艺流程制作的要求等等。
拿翻簧竹雕的雕刻要求来说,首先它是在“小”处作文章。簧片的大小,决定了落刀必须准确细致,尤其是雕刻人物的眉目之时,容不得丝毫的偏差;其次它也是在“薄”处作文章。翻簧竹雕的簧面厚度一般只有两三毫米,最薄的只有一点五毫米,相当于指甲盖那么厚,稍有不慎就会把簧面刻穿。然而,就是在这么薄的簧片上,却要表现出一种立体的感觉,可想而知其难度;再一个,有时候它也是在“淡”处作文章。翻簧竹雕有彩色的,也有单色的,如深蓝和棕色的,但也有很多却是一点颜色不着,以竹簧的“本色”示人。这样的作品,远远望去浑然一体,然而凑近一看,高山流水、花鸟鱼虫、人物衣衫,却又清晰分明。
再拿翻簧竹雕制作的工艺流程来说,也是极其复杂的。单是制作翻簧竹雕的胚子,就需要45道工艺。从选竹到去青取簧,从煮簧、压平、阴干,到重新泡水、刨片、胶合或镶嵌……没一道是简单的。而翻簧器型的制作,更是费工费料,一个圆的翻簧的花瓶,甚至要花费一两年的时间去制作,才能使得它看上去圆润匀称、天衣无缝。
然而,就像父亲那样,罗文驰也有一股执着的劲头,这门艺术越是难,他越是要尝试,越是要探索。而这种边学习边摸索的模式,也让罗文驰在翻簧竹雕的领域里成长得很快。从2002年钻研第一件翻簧竹雕作品,到2009年首次参加省工艺美术精品博览会并获奖的7年时间里,他不仅掌握了传统的陷地、阴雕、阳雕、圆雕等雕刻技术,而且还从自己擅长的艺术解剖学的研究方法出发,发掘出陷地浅浮雕技法和写意浅浮雕技法。此外,他还对传统竹黄工艺进行大胆创新,从选择竹子到使用胶水都有了自己独特的技巧。
如今,罗文驰所创作的作品写意工笔兼而有之,感染力与表现力俱佳,尤其是人物主题的翻簧竹雕作品,立体感强,神态精妙,就父亲罗启松都自叹不如。他的作品在各类工艺美术大赛以及精品博览会上屡获大奖,并被中华民族艺术珍宝馆、台州博物馆永久收藏。其中一幅名为《赏花图宫扇》的作品还入选G20峰会杭州萧山机场国宾楼艺术品陈设。
罗文驰今年51岁了,而他的父亲罗启松则已经是82岁的高龄了。但是父亲依然坚持制作翻簧竹雕,并在儿子罗文驰的帮助下从事着翻簧竹雕的资料收集和整理工作。
平日里,父子俩各干各的活,有时候则又聚在一起,就一件作品、一份资料讨论争执一番。罗文驰说,自己年纪越大,就越能体会父亲对这一艺术的执着,也越来越喜欢翻簧的质感及其所蕴含的文化。
他说,我们经常赞美竹子挺拔高洁、虚怀若谷、朴素无华,然而当我们翻转竹子内部的竹簧,却又发现它质地光洁如黄玉,如象牙、久置则色泽越发深沉内敛,恰如君子之内秀外慧。
而关于翻簧的这一特质,纪晓岚亦早有诗云:瘦骨碧檀栾,颇识此君面。谁信空洞中,自藏心一片。凭君熨贴平,展出分明看。本自汗青材,裁为几上器。
在新老翻簧竹人的努力下,在当地政府的重视下,如今,黄岩翻簧竹雕已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并成为了当地一张重要的文化名片。而作为黄岩翻簧竹雕新一代的传承人,罗文驰说,他也会像他的父亲罗启松那样,把翻簧竹雕作为一辈子的事业去做,一直做到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