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年沉于所谓的社会学中,我似乎忘了自己曾一度为文艺女青。读些小诗,唱些小曲;或感伤岁月易逝,或悲叹国民困苦,或愁子期难遇,或谈江湖深远。又带有几分汉子之豪爽,把酒言欢,意气风发,江南女子的多情早烟消云散。文艺女青也许就是两者的合体吧。
叹如今,在风花雪月前,神情呆滞,灵气全失。
空怅然亦是无用,重拾诗书应为时不晚。读书不为别的,只为进入另一重幻境,去品读另一种生命。用生命或许太重,“生活”或许刚刚好。哎~缺了文艺的生活,就如草木缺水般,枯燥乏味;若是有了它的滋润,便是草色青青了。
文人似乎都有种完美主义的情结,更准确的说,是一颗寻美赏美爱美之心。无论是对美女还是对山河、君主,都是如此。文人笔下绝不缺乏描写美女、描写爱情的诗歌,“青青河畔草,郁郁园中柳。盈盈楼上女,皎皎当窗牖。娥娥红粉妆,纤纤出素手。”似乎诗人对美女的欣赏永远少不了朱唇素手,浦柳之姿。绝美佳人却总发幽怨,高楼望断独倚惆怅,欲问行人,归期未有期。美好的事物总会生出许多悲凉。文人笔下似乎很少能找到,阖家团圆之景。不知是否文人偏爱悲凉,亦或古代征战多离别多,聚少离多极其常见。文人笔下确实难以见到欢乐场景,即便较为豪迈,却心中也潜藏着壮志难酬之气。苏轼之词便是最好的例证。
文人多情,却怀天下之心,欲求功名,欲名流千史。这种婉约与豪情常常是并重的,为何两种完全不同的情绪交融于一个人心中呢?略带小家之气的闺怨词如何写出壮志豪情呢?他们对功名的追求,对君主的期待,正如妻子对丈夫的爱,盼他和自己一心,盼着他的恩宠。闺怨词,也许是他们对君主发的牢骚嘛。在这方面,屈原应该是最好的例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