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作者: 培训师谢良清 | 来源:发表于2019-09-27 19:26 被阅读0次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已经是第3遍看《人生》这本书,每一次看都非常的过瘾,总感觉对自己的人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似乎作者将主人公的心理描述得非常精准,结合到自己也是农村青年,所以很有认同感。

马云说:在他18岁的时候,《人生》这本书影响了他的人生。

我们一起看看他到底是一本怎样的书?

《人生》这本书是路遥1982年的作品,一经推出收到市场热烈的欢迎,主要写农村青年对改变命运的热切追求和两个女人的情感纠结矛盾为主,整部小说以主人公为主线,给我们表现出人生充满着选择,而在那紧要的几步,做出的选择影响我们的一生。

路遥还有一部非常有名的代表作是《平凡的世界》,那本书也是我反复看过三四次的书。

两本书其实都是以黄土高原为背景,以改革开放初期为时间轴写当时的青年受到新旧两个文化的冲击,产生的矛盾心理、迷茫人生。

一、情节紧凑跌宕起伏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故事的主线是以高家林因故被调离教师职位,只能回到农村下地干活开始。

高家林精神追求新文化新思潮向往,更广阔的天地,但身体被禁锢在农村,一时还无法接受,精神受伤的同时也给了巧珍一个接近的机会。

善良纯洁的巧珍一直暗恋高加林,当他知道高家林没有城市工作,回到农村心里非常的高兴,并且用它满满的爱给予高家林,抚慰他受伤的精神。

但两者的爱本身就不平等,巧珍的爱是全部的,是崇敬的。而高加林对巧珍爱是认命的,无奈之举。

所以当高加林有机会回到城市工作,并且走后门找到了记者的工作,在城市之中它如鱼得水,活得高调又自在。

因为空间和精神的差距,高家林在痛苦之中,抛弃了巧珍,选择了黄丽萍。

而高加林和黄丽萍的爱情也注定是不平等的。高家林想要的是对改变命运的追求的渴望,而黄丽萍需要的是利己主义的刺激。

尽管在顺境时他们两个,相爱的热情如火,但很快高加林的工作被揭发了,同时也失去工作,这时双方的差距立马展现出来,高加林选择回到农村。

再次回到农村的高加林,看到的景象早已物是人非,曾经爱自己的那个姑娘已成人妇。

整部书情节非常紧凑,跌宕起伏,让人就像坐过山车一样。

二、人物塑造鲜活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三、4个“最”
①最揪心的是高加林的命运!

作者把加林对改变命运的挣扎,写得入木三分,哪怕时隔37年,依然从小说中我能找到自己对于改变命运的思考,透过书籍可以看到自己对改变命运的渴望!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高加林二度返回农村,特别揪心他能不能承受得住这一次的跌倒以及未来会不会继续踏上改变命运的足迹。

我想高傲的加林不会停止探索新世界,也许他会立足于当下农村的环境,结合时代背景去做出更好的选择。

高加林是非常有能力的,甚至连高家村的书记高明楼这样的大人物,对他都敬让三分。

书籍最后只写到高加林回到农村和德顺老汉哭诉、反思的场景,后面就没有再记录,我想这么一个有能力有想法又不安平稳的人,未来一定会更加的有趣,不写反而是让我们有无限的想象。

②最感动的是刘巧珍的爱!

巧珍是一个非常漂亮、善良、付出、又有想法的女孩,书中是这样记录的“虽然我不识字但我就喜欢和有文化的人一起交流”。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巧珍在农村里是村花,因为独特的思想境界,所以偷偷暗恋有文化的高加林非常久,因为高家林的高高在上,所以一直没有机会。

当看到高加林挫败时,巧珍立马用自己崇敬的、浓烈的、激情的爱给予加林慰藉。

在思想还没有全部开放的那个时代,巧珍不顾所有人的眼光,勇敢的和加林谈恋爱。

又在加林去城镇工作的时候,像一个女儿一样照顾着加林的双亲,爱屋及乌,非常付出。

巧珍期望通过这样付出的行为以及浓烈的爱牵住加林,实际上这是非常没有安全感的表现,聪明的巧珍从一开始就感受到这是一种上天恩赐的爱,本身地位不配得感,就注定了她会痛苦。

果然在城镇工作的加林,委婉表达分手,可怜的巧珍,默默的接受,痛苦的离开,最后在加林失去记者工作后,还请求巧珍姐丈人高明楼帮加林找一份教师的工作。

巧珍,真诚、质朴又可爱,高加林也正是因为失去她之后才后悔,可惜已嫁人妇,也许我们每个人都应该为自己的选择去负起全部的责任。

③最感恩的是高玉德、德顺老汉的护犊之情!

玉德老爹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农民,一生都奉献给了土地,也奉献给了自己的儿子高加林。

在孩子有一个体面的教书工作时,玉德老爹哪怕是下地劳作也都是欢快的。

而在高加林处于低谷时给予支持,在高加林当记者和黄亚丽谈恋爱时,当面给予训斥。淳朴的玉德老爹相信做人不能自断后路,不能做人没有良心,当代典型的父母形象。

德顺老汉,是整本书真正有智慧的老人。在加林失落蛮力劳作双手血肉模糊,也是由德顺老汉帮忙和安慰。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在加林和巧珍刚谈恋爱时也是德顺老汉穿针引线支持。

在加林自得意满时也是德顺老汉给他敲警钟。

在加林再次失落回到农村时,也是德顺老汉给予精神上的支持和鼓励。

高加林每一次重要选择时,德顺老汉都会出现扮演着各种各样的角色。

高加林在追求改变命运时,想要走出农村,摆脱农村的束缚,而恰恰是农村的两位老人给高加林最坚强的后盾支持,这本身是非常矛盾的也许这也体现了当时人们的心理状态。

④最可怕的是黄丽萍的利己主义

黄丽萍代表着城市中寻求浪漫的女孩子形象,她敢爱、敢恨、有主见、有思想,对于加林来说,她是新思潮的一个缩影。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两个人本是同学,因为有共同语言,而结合在一起。

而他们两个人的结合其实对身边的人造成非常大的伤害!

伤害了巧珍,伤害了克南,伤害了克南的父母,也伤害了黄丽萍的父母。

而在黄丽萍的心中,这些伤害或许有考虑到,也仅仅只是一闪而过,更多的是她的思想,她的主见有没有被尊重?有没有实现出来?所以它是一个很明显的利己主义者。

黄丽萍对于高加林也并非是真正的爱,更多的是寻找一种同等物种的刺激感,从试探高加林去簪子到高加林失去工作就断了关系一目了然。

路遥的《人生》,每一次读起来都会引起对生活的思考。

因为每个时代的青年有着同样的追求:向往着更美好的生活的思想与现实差距的羁绊,让每一个读者在书中都能找到自己的影子,也许这就是千万读者所喜爱的原因。

相关文章

  •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

    日更第19天: 读完路遥的《人生》,又开始读路遥的传记,路遥的生母生过9个孩子,路遥是老大,后因为爱读书,而家庭负...

  • 「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已经是第3遍看《人生》这本书,每一次看都非常的过瘾,总感觉对自己的人生引发了一系列的思考,似乎作者将主人公的心理描...

  • 读路遥《人生》有感

    “人生的道路虽然漫长,但紧要处常常只有几步,特别是当人年轻的时候。” “没有一个人的生活道路是笔直...

  • 读路遥《人生》有感

    利用两天出差时间读完路遥的中篇小说《人生》。小说以改革时期陕北高原的城乡生活为时空背景。描写了高考落榜生...

  • 读路遥《人生》有感

    读路遥《人生》有感一个月前,终于把路遥的长篇小说《平凡的世界》读完了,厚厚的三本书,每一本都有四百多页。我在读完第...

  • 读路遥《人生》有感

    今天写篇读后感吧。 闲来无事昨天中午回家随手把老公放在床头的《人生》带到了学校,本想着没课的时候随便翻翻...

  • 读路遥《人生》有感

    读书的最大乐趣在于从中发现了生活,发现了生命的体验;生活的最大乐趣在于从中发现了类书本。在人内心杂草丛生...

  • 读路遥《人生》有感

    第一次这么专注的看一本书,看到忘了时间,看的这么“入戏”,所以有必要好好记录一下所思所感。 小说的主...

  • 读路遥《人生》有感

    今天看了一本书,路遥的《人生》,没有太多的鸡汤,但书中透出的道理让我深思,命运的不公平,处事的苦恼,人心的险恶,反...

  • 读路遥《人生》有感

    长这么大第一次感觉自己真正读懂一本书。学生时代抱着一大堆所谓的文学名著埋头就啃,换来的也只是别人一句“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路遥的《人生》有感」@日更第65篇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rmau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