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野寺残僧少 山园细路高”

作者: 业余养花 | 来源:发表于2023-04-29 11:32 被阅读0次

此典句出自〔唐代〕杜甫 《山寺》:

野寺残僧少,山园细路高。

麝香眠石竹,鹦鹉啄金桃。

乱水通人过,悬崖置屋牢。

上方重阁晚,百里见秋毫。

译文:

荒凉的山寺里和尚很少,蜿蜒的小路愈盘愈高。

麝香在石竹丛里安睡,鹦鹉悠闲地啄食金桃。

乱流的溪水行人可以趟过,悬崖上建构的屋宇十分牢靠。

登上山顶的高阁天色已晚,百里之外还能望见飞鸟的毫毛。

注释:

山寺: 即秦州麦积山瑞应寺。

细路:登山小路。

麝(shè)香:鹿属。本名麝香鹿,俗名香麝,其腹部阴囊旁有香腺,其分泌物香气极浓,因名香麝。

石竹:属石竹科,多年生草本,丛生有节,高一二尺,夏日开花,色有深红、浅红、白色等。

金桃:即黄桃。

乱水:山中泉水,纵横乱流,可涉足而过的叫乱水。水一作“石”。

“悬崖”句:指麦积山上房舍。

上方:指僧之方丈,在山顶。

秋毫:鸟兽在秋天新生的细毛,比喻细微之物。秋一作“纤”。

赏析:

首联先写眼前近景:麦积山寺剩下不多的僧人;再写野眺远景:麦积山的形状和曲折盘旋的小道。由近及远,天然工巧,十分精绝。

颔联一个“眠”,写出了麝香鹿的疲倦;一个“啄”,写出了鹦鹉的贪馋。此联不但对仗工整,而且色彩明丽。虽值秋季,但字里行间跃动着春天的旋律,给人心理上一种愉悦的美感。

首联和颔联描述了战乱对山寺的影响。僧人或参战,或逃跑,已所剩无几。而麝香、鹦鹉却怡然自得,不知人间变故。

颈联写游人登上麦积山,要通过山峡上纵横流淌的涓涓溪流。这两句写出了麦积山的险峻和诗人的兴致。

尾联接近傍晚,诗人登上了麦积山,看到了山顶上重重叠叠的楼阁台榭,山寺的长老就住在那里。凭槛远眺,那百里远的景物尽收眼底。

这首五言律诗,每句都是一幅色彩绚丽的图画,可谓“诗中有画”。综览全诗,不但格调清新,对仗工整,而且描摹景物近景远景相互配合,使全诗的意境明丽悠远,读之令人赏心悦目。

这首诗的宝贵不只在为我们展现了极为优美的如画山水,更宝贵的是为后人记录了当时在秦地数量很多的麝鹿和鹦鹉的事实。麝鹿因有珍贵的麝香,鹦鹉因美丽而能学人言,长期遭致滥捕滥杀,在这一地区相继灭绝了。

高远得接近仙境的寺庙尚且如此,战乱对社会的破坏就更难以言表了。

相关文章

  • 山居

    竹徑時鋤灌莽余,清風作伴讀閒書。 山深藏寺逢僧少,雲度鐘聲到野廬。

  • 题空山野寺图

    怪石弯小径,野寺藏谧深。 少有游僧宿,云喜闻禅声。

  • 静思

    残霞夕照浑河好 晚空飘飞风筝高 独看远方成双影 野畔清风伴君少

  • 女夷传敕令 命我破残凉

    五绝·迎春花 文/青山野渡 僧舍吐鹅黄,春风野寺芳。 女...

  • 看写缘簿

    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僧曰:“我见你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取缘簿来,我好写...

  • 在家听故事,带你走遍人情世故(二)

    (6)看写缘簿 有一军人,穿布衣布靴游寺。僧以为常人,不加礼貌。军问僧曰:“我见你寺中,也甚淡薄,若少甚的修造,可...

  • 孤行(其三).黄昏晓

    日临西山暮色稀,红云惨淡万里凝。野径无人僧知客,寒山寺前远相迎!

  • 茶经•九之略•十之图(结束)

    九之略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duō),乃蒸,乃舂(chōng),乃炙(zhì),以火干之...

  • 小记误事

    临江仙~信州作 晁补之 谪宦江城无屋买,残僧野寺相依。松间药臼竹间衣。水穷行到处,云起坐看时。 一个幽禽缘底事,苦...

  • 江泳带你读懂《茶经》111:制茶方法的变通

    原文: 其造具:若方春禁火之时,于野寺山园丛手而掇(duō),乃蒸,乃舂,乃复以火干之,则又棨(qǐ)、朴、焙、贯...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野寺残僧少 山园细路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tnld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