携班级享一段浪漫的教育
文/张爱敏
很喜欢顾城的《门前》:我们站着,扶着自己的门窗,门很低,但太阳是明亮的。草在结它的种子,风在摇它的叶子,我们站着,不说话,就十分美好。
多么柔软而美丽的境界!
教育不正需要这种情怀吗?我们站着,不说话,心存敬畏,眼含笑意,宁静守望,坦然面对。那么,我们的教育生活也将诗意而生,浪漫常在,幸福完整。
28个年头了!在现实中仰望、创造,亦步亦趋,亦珍亦惜,亦修亦行,就这样,携班级来一场美丽的约会,享一段浪漫的教育。
携班级享一段浪漫的教育心中有爱:荡起生命的双桨
1991年的夏天,怀揣恩师和同学美好的祝愿(你一定会成为一名优秀教师的!因为上苍为你塑造了一个天生的教师模样和气质),我踏上三尺讲台,“学高为师,身正为范”八个大字深深镌刻在心底,我暗暗发誓:一定不辜负师长的期望,争当优秀,走向卓越。
然而事与愿违,美好的愿景被现实狠狠地撞了一下腰。2000年,自己所带的班级成绩竟然不是第一了,我开始莫名的恐慌,变得敏感而脆弱,甚至有点神经质。就这样,连续三年,我身处煎熬中。
但上天总是公平的!2004年,培训会上,申宣成博士一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语文老师”,让我瞬间有了方向。对!守住一间教室,最美的时光永远在路上。
2006年,我邂逅了新教育,“网师”生活为我开了另一扇窗,共读共写共研的专业成长之路让教育生活在疗愈中丰富。特别是读了帕尔默的《教学勇气》和吉诺特的《老师怎样和学生说话》这两本书,我开始重新审视自己,审视自己的教育生活,审视学生的成长路径。是啊!教师的内心不是良心的呼唤,而是自身认同和自身完整的呐喊;教室的色彩取决于教师的智慧、态度与情绪。
那么,我们是创建一个让学生心怀恐惧,匆匆逃离的班级,还是营造一个让学生刻骨铭心,难以忘怀温馨家园?答案不言而喻。于是,为了梦想与爱,我选择流汗与飞翔,开启了一段诗意而美好的生命历程。
目中有人:携手生命的彼岸
卢梭说过,教育的目的是培养自然人。“人”是教育的根本目的,如何激发和引导他们的自我发展之路?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作为班主任,要做到目中有人,也要做到慧眼识人。要以魅力、魔力、借口、威信等方法、手段,“俘虏”人心,使其心甘情愿,与之携手,并肩,前行。
每每接手新一届学生,总会挽起袖子,拿起笤帚,上好开学前的第一节课——以身示范;总会挥笔写上“我是班主任,你是班主人。人人有事干,事事有人干,时时有事干。”
上好开学第一次班会课——激情点燃;总会采用毛遂自荐的方法,通过竞选上岗的形式,本照扶将上马的原则,组建班级管理理事会——规则意识……总之,作为班主任,其权威性不是将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学生,不是通过强硬的惩戒,而是唤醒学生内心的主人翁意识,打造出人人认同的心理环境,变“要我做”为“我要做”,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人翁精神,协商制订相应的规则,增强班级凝聚力,创最优班风学风。
学生家长是班主任的得力助手,是学生管理的后援。家长们文化水平不同,职业不一,教育理念也不尽相同。与其沟通要掌握三原则:理解家长,使其如遇知音;平等对待,使其心悦诚服;虚心接受,使其畅所欲言。无论何时何地,都要以礼相待,切不可把孩子的错误强加于家长。特别是遇到学困生、和违纪生的家长,更应该换位思考,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谈到同事,免不了要谈到同事关系——助人助己。独行快,众行远。外出学习,相邀同行,送一本书,一张贺卡,一份小特产,礼轻情意重。危难之时,援助之力,问候之语,资金不多,寥寥几句,感受到亲情般的友情。偶尔还会来一次聚餐,抛弃三点一线,唯有畅所欲言。更重要的是在家长询问时放大优点,在学生面前更要扬长避短。
总之,唯有学生喜欢,同事支持,领导满意,学术认可的老师才是好老师。
手中有术:聆听生命的拔节。
作为班主任,我们首先要做好角色定位,不当消防员,也不当狱卒,更不当保姆,做事有思想有边界,既不越位,也不越权。近几年,我一直在反思班级管理理念,“管”在制度建设与规则执行,“理”在情感沟通与素养建构,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唯有善经营,巧沟通,让诗意栖居于教室,让信仰践行于点滴,才能拥有一种幸福而完整的教育生活。
2016年,精心为每一位孩子挑选一本书,每一本书上都写着同样一句话:亲爱的!什么时候都别忘了带上一本书。我深信:有阅读的教室才是天堂。
2017年新生入学,我饱含深情地说:“孩子们,老师已是知天命之年,老师把你们视为我的最后一届学生,老师想和你们一起开启一段美好的旅行,路上有书香,言谈有教养,学习有能力,生活有智慧。男孩子会成为谦谦君子,女孩子都能长成优雅淑女。亲爱的孩子们,你们能帮老师实现这个梦想吗?”我爱孩子,爱他们成长的样子,更爱与他们在一起我的样子。
2018年,新学期开学,我以《让暴风雨来得更猛烈些吧——致全体卓越宝贝》为题,寄语全体同学,并在每一张桌子上放一张彩色纸,请孩子们凝神静思,写上本学期满满的心愿。
总之,那一间教室,老师怀着初恋的情怀,去迎接新学期,潜心经营好相识诗意之境界;那一间教室,师生间彼此能读懂,所有的一切都将迎刃而解,必将润泽心灵,点燃生长之激情。我想,一个人的生长能有多优秀?要问的不是双脚,也不是岁月,而是我们对教育的热忱。当我们足以相信每一个孩子都是一粒种子,都可以长成参天大树,都天生蕴育了巨大的能量,唯有敬心,精心,静心,净心,不问收获,只问耕耘,才能让每一个日子都在孩子的眸子里明亮而温暖。
笔下有情:温润生命的诗意
初中孩子正值叛逆时期,说教太苍白,责骂更无效,促膝谈心又没时间,简单粗暴更是适得其反。
如何真正拨动孩子的心弦弹奏出美妙的旋律?
总有一条路,走进学生的心灵,温润生命的诗意。李清照有诗云:云中谁寄锦书来。于洁老师说:人为你千般思与想,我寄你千般感与情。只因为,我在乎你。”
是的,文字传情,文字寄思。2006年,我与班级学生一起共写随笔,每天早读课上,一摞整整齐齐随笔本摆在讲桌上,我则守时地把自己写的千字文交给语文课代表,每个学生写完一本随笔就可以到我办公室换新本子,就这样坚持了三年。
用文字记录与学生在一起的幸福时光,用文字爱抚一颗失落彷徨的心灵,用文字传递正能量,去唤醒,激励与点燃。
那个因为吸烟违纪而使班级一周痛失37分的男孩,我为他写下了3万多字;那个因为病痛即将告别学业的孩子,我鼓励的心语一遍遍传递着期待与激励;2009年始,坚持为每一个孩子每学期写颁奖词,今年,为每一个孩子写生日信,举行每月生日会……
教育需要”慢功夫”,它是一种慢的事业,需要三分教,七分候。白岩松曾在书中写道,我们行走得太快了,以致把灵魂丢在了后面。让我们握紧手中的笔,让教育慢下来,让心静下来,才能书写最美的教育。
行走天地:奏响生命的乐章
28年前,为追求心中一份美好而选择了教师岗位,把教育当作自己一辈子的追求。28年来,一直坚信教育是向善的,把教育当做一种美好的事业来经营,期待“让教育更好一点,让孩子更幸福一些”,做一根有思想的芦苇,过一种有尊严的生活,童心不老,爱心不死;诗心不老,痴心不改。让我们携班级享一段浪漫的教育,有信仰,有情怀,有温度,去点亮孩子成长的路!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