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呱呱鸟
首先,这里的定义是包子比窝头好吃,如果特别青睐窝头的读者可以把二者调换一下位置。
这个问题的实质是,在假设具有选择权的前提下,我们的对待奋斗与享受的关系如何处理,是选择先苦后甜,还是选择先甜后苦。
这和先吃好苹果,还是先吃烂苹果的问题是有所不同的,不是同一种东西,不是好坏之分,而是性质不同的两种事物。
老一辈人生活条件比较艰苦,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养成了吃苦耐劳的好习惯,领导干部也具有吃苦在前,享受在后的好品德。
大家都认可这样的观点,只有经历奋斗,经历苦难之后,才可以过上稍微好一点的日子,不能坐享其成,那是剥削阶级的坏思想。
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没有苦哪有甜,幸福是对比出来的,整天掉进蜜罐里就不会有甜的滋味,只有“齁”的感觉。
刚解放的时候,大家普遍感觉很幸福,因为和平的来之不易,每天不用提心吊胆地打仗,能活着就是极大的幸福。
有了下一代之后,大人就会用古话教育我们,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少年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必须从小就努力吃苦,不断地磨练自己,学习要刻苦,做到头悬梁,锥刺股,凿壁偷光,怎么艰苦就怎么折磨自己。
我们就是在这样的教育体系下逐渐长大成人,在我们这一代人的身上,吃苦精神已经深深地融入骨髓中。
所以,如果问我们包子和窝头的问题,我们会选择先吃窝头,然后再美美地、慢慢地享受包子的美味,最后吃完包子之后,嘴里一天都是包子味。
轮到我们教育下一代的时候,这种方法似乎不灵了,年轻的一代根本就不能体会老一代人的艰辛。
听到我唠唠叨叨地诉说当年饿肚子的情景,儿子用茫然的眼神望着我,有这么一回事,你跟我说这些事有什么用,现在又不是当年。
时代变了,思维方式就会发生变化,放着包子不吃,先吃窝头,这不是傻吗,先把自己搞舒服了,如果不是特别饿,就把窝头放一放,等饿了以后再说,说不定新的包子就会出现。
所以,现在的年轻人很多都会选择先甜后苦,或者说,先甜了再说,苦的事情先放一放。
这是不可以的,不能让我们的孩子输在起跑线上,别人的孩子都被家长逼着吃窝头,咱们家也得先吃窝头。
在我和儿子讲这个道理的时候,苦口婆心劝说,耐心细致地做思想工作,不停地诱导他先吃窝头。
讲了许多窝头其实更有“营养”的道理,讲奋斗精神在人生成长中的伟大意义,他似乎懂了一些。
儿子仰起头,天真地对我说,爹爹您说的有道理,我想两个都一起吃行吗,一口包子,一口窝头。
我顿时愕然,愣了好一会才缓过神,多么好的孩子啊,真懂事,终于把爹的话听明白了。
我怎么就没有想到,可以一口窝头、一口包子地过日子呢,这个主意真好,吃苦的同时不放弃享受的权利,劳逸结合,有张有弛。
要相信年轻的一代人比我们更聪明,我们生在自然灾害年代的老一辈人,由于营养不良,小的时候没有包子吃,大脑发育不充分。
人来到这个世界上,不是来刻意吃苦的,也不存在先吃够了苦,然后就是甜的道理,吃完了苦,之后可能还是苦。
宗教告诉大家,你这辈子吃苦,是因为上辈子没有干好事,所以你要吃苦还债,老老实实接受剥削和压迫。
有点脑子的人信这种话吗,这是统治阶级愚弄我们的谎言,既然是这样,我们为什么要用包子和窝头的谎言欺骗我们的孩子呢。
先吃包子还是先吃窝头,这就是一个伪命题。
有啥就吃啥,东西多了之后,想吃啥就吃啥。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