又读李清照

作者: 雅馨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18-10-23 08:46 被阅读68次
又读李清照

秋雨萧瑟的夜晚,又一次给学生讲李清照,不觉间,就讲起了她的《声声慢》。在讲她到“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时好像自己一下子就看到了她在面前:在一个秋风乍起的傍晚时分,有一个憔悴无比的女人守着窗外那一地的黄花,满耳是“点点滴滴”梧桐叶雨声,天空中还有一阵阵凄厉的雁鸣,回头再看看空空如也的庭院,那该是多么让人失魂落魄的一种情境哪!她晚年时的孤苦深深打动了我早已沉睡的心灵,我强忍心中的痛楚为学生展开属于她的那份天空。我知道自己不能在课堂为她哭泣,可是直到下课时还是走不出那一个愁字怎生了得的悲情氛围.....

细想一下,晚年的她经历了国破夫亡的巨变还能写出如此动人心魄的作品,不能不为她的才情所折服。晚年的她确实是不完整的,是很不幸的。颠沛流离之苦,家破人亡之痛,这样的境遇对任何一个人来说都是无法承受的,更何况是一个纤纤女子。每当我读到她的后期作品时,心里都会隐隐作痛。但今天,在我又一次为她伤感之时却突然又有了不一样的感觉。

她18岁就与赵明诚结为连理,对的时间遇到对的人,这样的幸运不是谁都可以得到的。婚后,两人感情融洽,志趣相投,互相切磋诗词文章,共同研砥钟鼎碑石。经常会有新奇感悟和发现。在那个一般是盲婚哑嫁的时代,能遇到一个志趣相投之人结为夫妻,这无疑是幸福的。

从她的《减字木兰花·花担上》中可以看出此时李清照的生活确实是幸福美满的。诗歌截取一段买花的生活侧写,字里行间浓浓的都是幸福甜蜜。尤其下半阙,“怕郎猜道。奴面不如花面好。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让人仿佛看到了一个轻嗔薄怒的新婚少妇。

然而,人世间谁都不可能占有所有想要的美好。时间,会让所有的美好渐渐消失。她后来与赵明诚的分别,及至最后的家破人亡也不过是时间与时代送给她的人生之路。她在最美好的年华享受过爱的甜蜜,也在绚烂过后经历了人世间最痛的分离。但,幸福也好,痛苦也罢,至少她的生命曾实实在在的因才而灿烂,因情而丰满过。她的生命有过爱,有过痛,这一份沉甸甸的质感让她在千年之后还时时被人品读。作为女人,她这一生没有白活,这,就足够了。她是那么真真切切的爱过,也是实实在在的痛过,我羡慕她。

其实,现在有多少女人年轻时,对于爱情懵懵懂懂。进入婚姻后虽然拥有表面上的完整,但生命里的空白却是越来越大。后来就是空有婚姻的形式,却无婚姻的内容了。多少女人正在经历这样的悲剧?没有算过,但看到过不少。平淡无奇的琐碎中,最终让自己的生命无味的流逝。爱,爱不起来;痛,也已麻木。还总有这样那样的理由,使得我们就只能存在于这样的“空壳”中,无法挣脱。生命,走着走着,就成了一杯寡淡的凉白开……

忽的就想起了泰戈尔的“生如夏花之灿烂,死如秋叶之静美”,多希望自己也能在生命走到尽头的时侯,也能这么的无悔此生啊!

又读李清照

相关文章

  • 又读李清照

    秋雨萧瑟的夜晚,又一次给学生讲李清照,不觉间,就讲起了她的《声声慢》。在讲她的“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 新李清照之新诗

    新李清照之美在人间,李上清明来照镜。新诗里头有李清照的诗存在,李清照诗里后人读。

  • 读李清照

    读李清照 点绛唇·蹴罢秋千 宋代:李清照 蹴罢秋千,起来慵整纤纤手。露浓花瘦,薄汗轻衣透。 见客入来,袜刬金钗溜。...

  • 读李清照

    雪尽梅斜近易安,春草萋萋百花香。 婉约黄花纤纤细,千帆过尽凉月长。

  • 来日并不方长

    今日读《李清照传》, 读到建炎三年七月,李清照忽然接到赵明诚的来信。赵明诚身患疟疾,希望李清照尽快赶到健康城...

  • 读一一李清照

    常记溪亭日暮,沉醉不知归路。 兴尽晚回舟,误入藕花深处。 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每次读到这首词的时候,便仿佛...

  • 读《李清照》有感

    说起李清照,我的脑海里总会浮现一位古灵精怪、率性而为的娇俏女汉子。她的一生既有夏花般的绚烂,也有秋叶般的凋...

  • 读李清照《浣溪沙》

    《浣溪沙 荡淡春光寒食天》 荡淡春光寒食天, 玉炉沉水袅残烟, 梦回山枕隐花钿。 海燕未来人斗草, 江梅已过柳生锦...

  • 读《李清照诗词》

    小窗灯阑,又一个静凉的夜,读着一首首悲凉的小词,紧紧追逐词人李清照的步履人生…… 人事纷繁,难以为之预设。尘世种...

  • 读李清照有感

    文/陈慕 读李清照,从年少时活泼可爱的“和羞走,却把青梅嗅”,到婚后“云鬓斜簪,徒要教郎比并看”的娇嗔新妇,再到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又读李清照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uloz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