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与同情皆是最出色的顾问,前者用微笑让生活愉快安逸,后者用泪水让生活高尚圣洁。
我所期待的讽刺并不是一个残忍冷酷的女神,她既不嘲弄爱情,也不讥讽美丽。她是如此的温良贤淑、仁爱友善;她的欢乐让我们戾气顿消。也正是她,引导我们对好逸恶劳、蒙昧无知之辈报以冷嘲热讽。倘若失去了她,我们或许会懦弱无能地去蔑视他们,怨恨他们。
以上是威廉•房龙先生在《人类的故事》结尾,引用的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充满理性与智慧的一段话。
读到此,很难体会出房龙先生以此作为结束语,用他的话就是“作为献给你的(读者)临别赠言。”而且作为结束章的题目点名为“永远如此”。
这不得不使人对“讽刺与同情”作一番思考。
首先说“讽刺”。我总觉得不是褒义词,反而是不好的词。在“搜狗百科”上解释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讽刺的定义是: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怎么也无法与温良贤淑、仁爱友善挂起钩来,要说有引导向好作用还说的过去。不过,现实的人没有人喜欢来自别人的讽刺。
在一些文字中,讽刺往往与幽默和滑稽相连。但是它们的境界是不相同的,看到过一段话这样评述:人与人之间,彼此发现了愚蠢,不觉失笑,这是滑稽;受了命运的作弄,而不能反抗,只好冷笑一下,这是俏皮;不肯屈服,而又无力反抗,只好苦笑一下,这是讽刺;看穿了人生的悲剧,寄予无限的同情,乃是幽默。
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应该是常见的,古今中外不少讽刺名作和名剧,从这个角度说这个社会需要讽刺。
再说“同情”。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同情心,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按“搜狗百科”解释是: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广义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种普遍性的关怀情感反应,无关乎对象的强弱、贫富等,甚至延伸至动植物等对象。
同情心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真正德性或所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源泉。人如果没有了同情心,就会变得冷漠,甚至做出不人道的行为。
社会和人类需要讽刺,更需要同情。我是说。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