讽刺与同情

作者: 快乐大拙 | 来源:发表于2020-08-05 04:40 被阅读0次

讽刺与同情皆是最出色的顾问,前者用微笑让生活愉快安逸,后者用泪水让生活高尚圣洁。

我所期待的讽刺并不是一个残忍冷酷的女神,她既不嘲弄爱情,也不讥讽美丽。她是如此的温良贤淑、仁爱友善;她的欢乐让我们戾气顿消。也正是她,引导我们对好逸恶劳、蒙昧无知之辈报以冷嘲热讽。倘若失去了她,我们或许会懦弱无能地去蔑视他们,怨恨他们。

以上是威廉•房龙先生在《人类的故事》结尾,引用的法国著名作家法朗士充满理性与智慧的一段话。

读到此,很难体会出房龙先生以此作为结束语,用他的话就是“作为献给你的(读者)临别赠言。”而且作为结束章的题目点名为“永远如此”。

这不得不使人对“讽刺与同情”作一番思考。

首先说“讽刺”。我总觉得不是褒义词,反而是不好的词。在“搜狗百科”上解释是:用比喻、夸张等手法对人或事进行揭露、批评或嘲笑。 用讥刺和嘲讽笔法描写敌对的落后的事物。讽刺的定义是:讽刺是一种文学手法,用于暴露对象的矛盾或缺点。

怎么也无法与温良贤淑、仁爱友善挂起钩来,要说有引导向好作用还说的过去。不过,现实的人没有人喜欢来自别人的讽刺。

在一些文字中,讽刺往往与幽默和滑稽相连。但是它们的境界是不相同的,看到过一段话这样评述:人与人之间,彼此发现了愚蠢,不觉失笑,这是滑稽;受了命运的作弄,而不能反抗,只好冷笑一下,这是俏皮;不肯屈服,而又无力反抗,只好苦笑一下,这是讽刺;看穿了人生的悲剧,寄予无限的同情,乃是幽默。

讽刺作为一种文学手法应该是常见的,古今中外不少讽刺名作和名剧,从这个角度说这个社会需要讽刺。

再说“同情”。应该说每个人都有同情心,这是人的本性使然。按“搜狗百科”解释是:同情是指对他人的苦难、不幸会产生关怀、理解的情感反应。广义的理解中,同情是一种普遍性的关怀情感反应,无关乎对象的强弱、贫富等,甚至延伸至动植物等对象。

同情心是人类的一种非常重要的心理品质,是真正德性或所有良好人格品质的源泉。人如果没有了同情心,就会变得冷漠,甚至做出不人道的行为。

社会和人类需要讽刺,更需要同情。我是说。

相关文章

  • 讽刺与同情

    讽刺与同情皆是最出色的顾问,前者用微笑让生活愉快安逸,后者用泪水让生活高尚圣洁。 我所期待的讽刺并不是一个残忍冷酷...

  • 读「月亮和六便士」

    讽刺。读完之后的感觉就是讽刺了种种人性,同情剧中的角色,但是想一下,突然发现自己也是被自己同情的对象,想去扩散给身...

  • 同情与被同情

    今天约朋友一块去洗澡。 临近年关,天比较冷,也不敢给太阳能上水,尽管有时太阳暖暖的,万一把管子冻炸了呢,还得花钱去...

  • “同情”与“同情心”

    两个月以前,曾看过短剧《我是余欢水》,对其中余欢水的几句台词印象十分深刻:“我难受的时候,睡不着的时候,只有黑暗会...

  • 幽默与讽刺

    有些人的傲慢是与生俱来的!不发达的时候,夹着尾巴做人!一旦有权有势,便尾巴翘到了天上去!好不威风! 如何保持着初心...

  • 讽刺与幽默

    讽刺与幽默 人民日报副刊《讽刺与幽默》创刊于1979年,至今已经有40年的历史,我是看着《讽刺与幽默》成长起来的,...

  • 幽默与讽刺

  • 智慧与讽刺

    有一天,阿克苏人碰到毛拉则丁说阿克苏种的南瓜大得很:“光是一片南瓜叶底下,就可以让四十匹骡子乘阴凉。” 快到吐鲁番...

  • 悲剧与同情

    悲剧与同情 ——人们应当如何面对他人的悲伤 最近在读奥古斯都的《忏悔录》,每有所思就停下阅读想要仔细思索其中讨论的...

  • 《绿叶》与同情

    这个来自肯尼亚的短篇写了这样一个故事: 尼亚加的村子来了偷牛贼,他在凌晨和村民一起捉拿偷牛贼。三个贼,其中一个被村...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讽刺与同情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uveyr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