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创:黄五湖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7631/af6cb20e05fb9f26.jpg)
今年正月初二早上,南安二中的校长、书记、教导主任带着本校十三位行政干部,拿着奖牌,送到我家并放起了鞭炮,令街道上的人很羡慕,这是怎么回事呢?
南安二中现有初中、高中学生3000多人。以前好长一段时期教学质量不高,学校学习风气不好,士气低落,许多成绩好一点的学生让一、二级学校录取走了,学生家长都尽量想办法花钱把自己的儿女争取到较好的学校就读,这些家长们既花了钱,又要陪着去照顾子女,每星期要几十公里往返,连家庭也照顾不了。
南安二中考入大学的比例很低,人才出得少。以上情况,全罗东人民看在眼里,急在心中!南安二中是我们兄妹的母校,我们更是着急,但又无可奈何。父亲生前曾多次交代,如有办法,要帮助二中改变这种状况。
父亲去世那年,南安二中的新任校长、书记等干部到我家来,我们兄弟三人与他们交谈了一段时间。他们介绍说:由于上级拨的经费有限,应付日常办公的开支比较紧张,学校拿不出什么钱来奖励那些认真教学、有水平的老师。他们的待遇比一、二级中学低得多,所以较有水平的老师都想走,教师士气提不上去,较好的学生留不住,教学质量也就较差。
弟弟说:“我父亲在世时就非常重视教育,南安二中是罗东几万人出人才的基地与窗口,搞得好与坏,对罗东现在与将来影响很大,你们一定要发扬以前潘元成校长那种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千方百计搞好教学质量,经济上的激励是要的,但要看你们有没有信心进步,如果有信心,你们干一个学期看看,真的有所进步了,我可以拿出一部分资金作为奖励基金,基金的发放方式、方法你们可以提出方案,与我大哥共同商定后,资金由我来支付。”
二中的干部们再三感谢,他们回校后把这种精神进行了广泛宣传、落实,大大提高了教师的积极性,教学质量确实提高了很多。校方又与大哥把奖励方案拟订好,送给弟弟看,弟阅后兴奋极了,按承诺拿出了第一期奖励基金,并再次允诺,如果二中升为二级学校可再翻倍增加奖金,再上一层楼升为一级的话,在二级的基础上再加一倍!南安二中的教师们,特别是教毕业班成绩好的班主任,单科成绩进步大的副科教师,学习成绩优秀的学生都能拿到奖金,而且公正、透明度高,有的教师一学期可多拿三千多元,劲头十足,拿得少的自觉脸上无光,更要奋力赶上。我哥和我弟又特地抽空回去出席了首次发奖仪式并致辞,鼓励大家同心协力搞好二中,这更增强了他们的信心,鼓舞了士气。
南安二中进步了,考入重点大学、本科的人数增加了,考上大中专的比例也大幅度上涨了,人们看到了希望,教师们又有了用武的平台了。去年,南安二中已申请升为二级学校,据说已基本通过。二中教职员工精神抖擞,相互鼓励,干部群众为他们喝彩。有一个大款捐建了四幢教学楼,许多外地学生还纷纷要求转学二中。原来二中学生转去外校,要花的钱不用再花了,家长们不要远离家庭去外地照顾学生了,真是皆大欢喜。
正月初二,我们兄弟三人又与来贺年的二中十几位干部们进行了交谈,再三感谢他们的努力工作。弟弟清海说:“当升为二级的批准书一拿到,请马上通知我,我把奖金随即翻倍到位。”
听后南安二中的管理者们个个情绪高昂,表示一定再接再厉,想办法把二中质量提高再提高。他们为二中培养出像黄清海这样传奇式的人物而骄傲与自豪,并要求黄清海把获得的香港城市大学、亚洲知识管理协会院士证书复印一份给他们,他们将装进镜框在档案室永久存放。过后南安二中的一些老教师跟我们谈起南安二中的进步都眉开眼笑,他们也评估了一下办学质量好坏的影响:
一、无形的长远影响
学校办好了,多出高质量学生,以后高质量人才就多。风气正,学风好,溜学的和逃学的学生就会大大减少,每减少一个就会给学生家庭以及他的亲戚和邻居等减少一份烦恼,给社会减少压力,而像南安二中这么一个三千多学生的学校,按一年要多出好的或者多出坏的学生以2%计就有60个,如多出60个好学生,正反对比就是一百多个,这对社会、家庭、学生本人以及家长的影响之大可想而知了……
二、有形的
1、经济帐,一个学生如花高价到外地读重点中学,需要1.5万元到3万元不等,还要跑关系求人家帮忙,成绩如果相差太多,人家还不要呢!
2、到外地要租房,加上来回车费,生活费要增加,一个学生一年最少再多花一万元。
3、家长要去陪护,料理不了家务,照顾不了家庭,这有形、无形的损失就更难说了。
4、多出好学生将来会为社会多出人才、多办好事,多出坏学生将来会给社会带来隐患。
……
办学质量的好坏,对社会的影响可能比以上老教师分析的还要更深更广。但要办好教育,难度确实很大,中国政府近年来出台了许多对教育倾斜的优惠政策,像实现九年义务教育制等说明了政府对教育事业的重视。我认为:除了政府重视以外,还需要每个家长重视并注意教育方式,千万不要对孩子唠叨不休,更不要做不道德的事损害他们的心灵。家长们多做好事,为孩子树立榜样,使他们从小在正义的氛围里熏陶。每个学生要把学好知识作为自觉行为,将来好为国家出力,为社会多做贡献。学校再加以正确引导,这样政府、学校、家庭社会共同努力,教师、学生、家长共同配合,学校才能办好。
大学生们怎样才能振奋精神,保持高度的学习干劲,这是关系到国家人才质量和今后发展后劲的大事。因为学生中是智商较高的才能考上大学。如他们的学习劲头足,有强烈的求知欲,能学到很多知识,以后到社会上好好实践,就可提高社会的知识水平,把知识向生产力转化,是国家、个人和社会的大好事。我们虽没能力做多大的事,但崇高的社会责任感促使我经常在想,怎样才能为教育事业的进步多做些力所能及的事。今年8月份公司把职工子女新考上大学的以及在大学在读的,和已走上工作岗位的大学生及他们的家长,还有公司捐助的五位大学生及其家长邀请到公司开个座谈会。会上我首先简要向他们说明知识的重要性,说明当今不像以前,以前是计划经济,政府部门招公务员没文凭不行,但现在公务员少大学生多,许多人要到企业上班。而企业特别是外资企业、民营企业需要的是有本事、能为企业带来效益的人,文凭并不等于本事,企业更需要的是高的综合素质。所以希望他们要珍惜美好的时光,好好学习本领,将来更好地为国家、为家庭、为社会多作贡献。接着老大学生把自己在大学的经验特别是大学教师不像中学那样紧盯,而是更多的靠自觉才能学到大学的知识;那些已参加工作的大学生,谈了从学校转入工作岗位后的种种感受和碰到的种种普遍困难,例如:学非所用,例如业绩提升慢,例如与同事共建团队精神等。家长们提出了自己再苦再累也要把孩子培养成才,衷心希望他们成才的期盼。并送给他们每人一本由我亲笔题字对他们寄予厚望的高级笔记本,又每人送给他们一套到学校可用的床上用品。我们公司人事经理和副总参加了座谈会。公司明确给他们表态,放假期间,如愿意可到工厂来实习,公司发给一定生活费,毕业后如果就业有问题,只要有真本事,公司能用得上,会先招收他们。新老大学生个个在会上踊跃发言,谈感受、谈志向,表示一定要努力学好知识,不辜负父母和公司的期盼!虽然人数不多,但效果很好,我想:如果每个大学生都能把精力和智慧发挥到中学的状态,自己鞭策自己,学知识,学做人,将是社会一大幸事。
现在社会上,有些人以为考上大学,就拿到了通向美好世界的通行证,学习求知欲下滑,不认真学习知识,在那优美的学习环境下虚度年华,浪费了国家与家庭的培养付出,包括精神与物质的付出。其结果是大学毕业了,可水平很一般。工作绩效当然也就很一般了,可这些人还要埋怨大才小用,怀才不遇,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而这种现象是父亲生前曾教育批评过不少大学生的理由,也是许多大学生很愿意去跟他探讨人生的原因之一。
父亲除了尽可能多的提高在校学生的觉悟外,还关注着贫困家庭子女的学习情况。记得1996年春节前,我在洪濑信用社工作,有一天父亲对我说:“湖啊,现在虽然经济较好转了,但还有不少贫困家庭,这些家庭会因为困难没办法让其子女上学,而在这些困难家庭的子女中有许多读书很认真,成绩好的,如他们辍学了很可惜。你要做些调查,尽量因地制宜地支持他们,最好别让这些孩子辍学。”
到洪濑后,我与主办会计戴朝阳一起到学区校长黄嘉楠老师那里了解情况。校长说:“这种情况还真不少,我们虽然觉得很可惜,但也无可奈何。”后来,我们让学区牵头,与各街居委会把这些想让孩子辍学的家长们集中一起,并把孩子也带到居委会,给他们开会,指出家长要把培养孩子作为义不容辞的天职。家庭困难要鼓起勇气想办法克服,要求他们尽量找出适合其家庭经济发展的项目,像排摊位、开小吃店等。每家写个申请报告,让居委会帮他们把关,适合他们赚钱的项目信用社就给予适当支持,让他们家庭生活有来源,让孩子能继续读书。同时给早已失去求学希望的孩子们说:父母培养你们多辛苦,你们要认真读好书,不辜负父母和社会对你们的期盼。当时,许多人激动得哭了,孩子们要给我跪下谢恩,那种情境实在太令在场所有的人辛酸而动容,学区校长更是再三致谢不止。
自那年起,我更觉得父亲重视教育的思想是非常可贵的,也更加紧了我与学校的沟通。为更好鼓励孩子好好学习,我们让学区368个班,每年、每个班级评一名学区级的三好生,信用社给他们发精致的奖品,三好学生们拿到信用社的奖品,十分自豪,极为兴奋。比学赶帮的学风大为增强,有效地激发了学生们的学习热情。
到山东后,看到厂里员工不怕苦、不怕累,跟公司同心协力,战胜一个个困难,使许多本来似乎是天方夜谭的事在我们公司成为现实,我真的很感动。为感谢他们,我从心底下决心要尽力多为他们办好事。我觉得使员工的家庭进步,鼓励他们的孩子积极向上是至关重要的。“爱要爱在骨子里,不要爱在皮毛。”因为孩子们进步了,员工们就有了希望,劳动后回家心情就好,家庭氛围好更激励员工们进步。而孩子如果不认真、不学好,员工即使再拼命工作,赚再多的钱心里也不舒服,总有“心病”。所以从2002年开始,我每月从自己的工资中拿出200元设立公司奖学基金,凡是公司职工子女的在校学生被评为三好学生的,每人都给奖励100元并每人送给一本由我签字的鼓励他们进步的高级笔记本。这些三好学生和他们的家长都受到很大的鼓励,三好学生人数不断增加,进步的员工家庭不断增加。
每年儿童节,公司送给周边学校小学生们每人一套漂亮的学生服,给教师们每人一件衬衣,大大激发了他们的积极性。
但我觉得现在老师教书和学生读书存在着一定误区:
1、技能课上得少,使许多有天赋的学生失去了培养的机会,而废了天赋。记得我的大儿子在上小学前,对图画很感兴趣,以前家里大厅的墙壁上挂着漂亮的图,有锦鸡、有牡丹及各种图案,他搬起小板凳就看着图学画起来,画着画着,连动物花草都画得很像。后来看着十大元帅骑马的画,他也学画,他画的画博得了大家的惊喜。可是在他考进了初中那年的暑假,我说:“你以前画画很好,再画张给我看。”他说:“我不会画。”我才觉得问题的严重,我平时忙于工作,对他们的关心太少了。所以我就去找了一位专职画画的朋友,让儿子跟他学,学不到一个星期他就跑了回来,说:“我不喜欢学画。”当时我心里多难过,我想,由于学校和家庭的不重视,导致多少人的天赋被埋没,多么可惜!这对国家来说损失有多大。大家可试看单位同事,能正儿八经看歌谱唱上较标准歌曲的是不是太少了?能操乐器会画画,文体水平高的又有多少?1992年,我和福建省教育厅中教处处长在一起,我向他提出了中小学要注意培养全面发展的人才,不要忽视技能科的建议。他说:他也觉察到中小学对技能科的重视不够,但由于师资本身就是个问题,要找到专业水平较高的师资确实少得可怜,所以平时的技能课都随便让没专业的、本身专业水平就不高的教师去担任,怎能教好呢?而且高考不考技能科,学校的重视度不够,他也觉得无可奈何。
2、许多教师“恨铁不成钢”,为让学生多考分数,把作业布置得满满的,学生从学校放学后,作业做到夜深还不能完成。他们白天上课已经很紧张,体育课、技能课又少,晚上做作业的时间一长,就疲惫不堪。人一疲惫,尽管作业完成了,可是真正记入脑子的却很少。白天上课精力不充沛,接受的不清晰,灵感就少出现,能把课堂听讲的知识去感悟就更少了。
谈谈亲身体会。记得1996年,我已四十多岁,还在洪濑信用社当主任,当时省里考职称,全南安农行信用社报名的有170多人,大多数是年轻人,许多是毕业不久的大学生,我也报考经济师。共考中5名,我是5名之一。许多年轻人很奇怪地问我:“你当洪濑主任那么忙,工作任务那么重,离家十多公里,又要照顾单位,又要照顾家里,还要应酬那么多的顾客和领导,平时很少有时间读书,怎么能考上?而我们又年轻,工作、家庭压力又小,那些书都翻熟了,还考不上,你是用什么方法快教教我们。”我告诉他们:“没什么太好的方法,只是读书要理解,要活读,不能死记硬背,只有理解了才记得牢。”我当时确实忙得够呛,连星期六、星期天都在单位上班,下班后两天回家一趟,回家较清静一点就做练习题。在单位住早晨比人家早起一个小时左右,跑到六楼楼面上,一章一节细细读,慢慢理解而不背诵。做练习时,不明白尽量想,真的不行再翻书,就记得牢。记得我们念中学时,晚自修两节课,我由于当团支书、学习股长,只能用一节课做作业,第二节课基本是在做那些落后学生的思想工作,白天基本没时间做作业,哪有像现在几个小时伏在那里做作业的?所以我到现在仍然很感激我的老师,是他们给我学习做思想工作的机会,也是他们把我逼出了用最短时间去掌握知识的方法。在此,我要建议老师和家长:“不要把孩子当成机器用,尽量给他们一些时间、一些空间去发挥、去感悟。”
也建议学生们:
1、读书一定不要读死书,才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2、尽可能多学一些技能科的知识,有利于激活脑细胞,既可调节提高人的情绪,增加记忆力,又对自已成人以后参加工作很有益处,因为多才多艺可以使人生变得丰富多彩。请大家想想,在同学聚会、在应酬场面等等社交活动中,难免有时要去唱卡拉OK,别人唱得很起劲,而我们不会唱,或者唱了反调,别人会怎么想先别考虑,我们自己会是怎样的感觉?而我们如果能歌善舞,既可为场面增添活跃气氛,增进友谊,又可放松思想压力,增进身心健康,多好!大家可再想想,如到同学或朋友家,大家要是懂得操些乐器,偶尔合奏几首又有多快乐;再试想放学回家或下班之余或劳动累了,或者心情不好,吹吹口琴、拉拉二胡,会是怎样的感觉?这就是寻找快乐,这就是自我调节。所以虽然技能科不列入一般高考科目,但其作用不可小看。但如果在小学、初中没有学技能科,就会失去学习兴趣,到高中后学习紧张更没心思学。在学校时没学,参加工作再学更难了。
3、在学好书本知识外,尽量多帮助父母干活,帮助别人解决难题,从小养成不怕苦、不怕累和助人为乐的习惯,又学会干活的本领,对人生的作用是巨大的。因为“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但是如果不把书本知识转化为智慧,读再多的书也没用,还有可能成为人们心目中的“书呆子”。记得我还在读小学,大哥念初中时,有一回,看到同生产队叫“腰娟”的老大娘(她的丈夫身体不好,孩子又小)踉踉跄跄地挑着一担不太满的水肥,大哥虽然只有十多岁,他跑上去硬是替这位老大娘挑。事隔几十年,我回家乡,碰到这位老大娘,她还拉着我的手称赞我们兄弟一番。
![](https://img.haomeiwen.com/i4757631/87e4ea2921ba3b82.jpg)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