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我们的人生一直在“被选择”
前几天,接到一个朋友的电话,说是发生了剧烈的家庭战争。他家的大女儿把家里的东西全砸坏了!我匆匆赶过去,看到了满屋的狼藉,父母和女儿之间处在一种剑拔弩张的气氛之中。
事情的起因很简单,父母觉得女儿成绩不好还天天玩手机,所以收缴了女儿的手机。而女儿觉得手机是自己的私人物品,是学习与沟通的重要工具,父母没有理由收缴自己的手机。
双方各执一词,谁也不敢让步,导致矛盾不断激化,父母与子女之间的关系破裂,继而引发了家庭暴力或者家庭战争。
在当今社会,受“望子成龙,不让孩子输在起跑线下”等思想的影响,孩子一出生便被动的接受父母的安排。
从三岁开始便参加各种各样的培训和训练,孩子从来就没有说“N0”的权利,我们一直在按着父母喜欢的状态生活着、努力着、拼搏着,在父母的世界里从来没有给我们自主选择的权利。
可这是我们自己的人生,我们应该有自己选择的权利。是否应该上交手机,应该由我们自己来决定,或者是父母与子女充分沟通后再决定,而不是凭借家长的权威,在毫不顾及孩子以感受下粗鲁的采取行动。
还记得小时候被我们视为珍宝的小人书、连环画、橡皮人吗?哪一次不是眼睁睁的看着被父母抢走扔在地上,甚至被撕成碎片。
那一刻,你的心里是否在滴血?是否在痛恨自己的无能连最心爱的东西也保不住。
即使牙齿咬得吱吱响,拳头攥得快捏出血来,可眼前这个人,是我们必须绝对臣服的父母,除了无助的眼神和伤心的眼泪,我们又能怎么样?
02 我们可以自由选择吗?
生活中,经常听到有人评价我们:这个人没有主见?他这样做,也是没有选择。
没有主见,人云亦云,一方面是从众心里在作怪,人总是害怕在人群中因为某些言行不一致而被群体“冷落”。另一方面是我们从小接受的教育,便是盲从和跟随,以致于我们从小便失去了判断的能力,失去了选择的能力!
我们没有选择便懒得去选择,慢慢习惯了接受来自别人的安排。
上学的时候盲从于父母安排,工作以后任由老板或者领导安排,甚至于恋爱结婚也听天由命,由缘分安排,现在生不生二娃依然还要忍受父母干涉!
我不禁想问,这究竟是我们的人生还是父母的人生呢?
尽管我们已经习惯被选择,被安排,但我们还是会羡慕那些特立独行的人,因为选择想要的人生,一直以来是埋藏在我们心底的一个梦想。
记得《月亮和六便士》的主人公,查尔斯·斯特里克兰,一个英国证券交易所的经纪人,本来有着令人羡慕的工作和家庭,突然有一天,留下了一张纸条就远走高飞,只身前往巴黎去追求自己的绘画理想。
另一个是《刀锋》的主人公拉里·达雷尔,参加战争回来后和女友订婚,看上去前途一片光明。他却选择不参加工作,开始思考一些终极问题,追寻人生的意义。
为此,他学习,学拉丁文和希腊文,成天泡在图书馆里阅读;为此,他辗转了德国、法国、印度;没钱就去矿山挖煤、去农庄打工……
他们所做的一切只为自己能专注于精神上的求索,能做一个人生的自由选择者!
这两个主人公虽有争议,但都给读者留下了深刻印象, 因为他们敢于偏离原有的生活,去追寻自己内心真正想要的东西。
于是,过上了别人想象不到的生活,亦是自己最想选择的生活,这是我们这一代人最遥不可及的梦。
你的人生被选择了吗?
03 我们拿什么去选择呢?
常常看到朋友圈有些“任意妄为”的人,他们可以来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可以来一场风花雪月没有任何物欲的恋爱,他们可以大声的对身边的任何人说:N0!
我们渴望有更多选择权,不是为了贪图享乐也不是为了哗众取宠,而是希望不断地探索一个边界,或者更准确地说,打破生活的边界和规则,去创造一个更富有想象力、更大的世界,去影响更多人打破自己的边界,成为不断探索的“人生冒险家”,去创造生活的各种活法。
不知道你有没有过类似的感觉,明明在做其他人都觉得是“正确”的事情,像《月亮和六便士》里的主人公一样有一份体面的工作,或者是像《死亡诗社》里的学生那样为升学奋斗,可是心里面却知道,自己想要的生活远不仅仅是这样。
不知道你有没有设想过一个“平行时空”,在那个“平行时空”里,你做着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情,过着自己理想的生活,而不用被所谓的“现实”捆绑。
可是,从小就被父母剪掉“羽翼“,被生活磨平“棱角”,被工作捆住“手脚”的我们,就算把现在把选择权利还给我们,我们还有选择的能力和勇气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