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今天在得到上选择的听书依然是和沟通相关的书籍,书名叫《所谓会说话,就是会换位思考》。
书中的核心观点就是:
真正的沟通技巧是转变自己的思维角度,用换位思考来让对方感受到温暖有趣。
在这里我想和大家分享书中两个核心的内容:
- 什么是交谈中的换位思考;
- 换位思考的三个实用技巧。
1. 什么是谈话中的换位思考
作者认为,谈话其实是自己和别人产生互动的机会。而这种互动的过程就好像是沙滩排球,游戏规则规定每个人都不可以抢球,但总有人会忽视这一点。这就好像谈话中那些只顾自己讲话痛快不考虑别人感受的人。
而好的谈话人就像是好的球手,知道如何给别人喂球来让他们接到球。但那些实力差的球手就很难维系一场或精彩或和谐的比赛,这就好像是两个人进行了一场不愉快的谈话一样。
而换位思考就是:一个球手需要研究对方在什么为止,自己的当下情况,传球的最佳时机是什么时候,只有当三者同时具备,那么一次漂亮的传球才会发生,这场谈话才能愉快地进行。
作者的朋友曾经在一次相亲经历中十分窘迫。其实两个人相亲开始的寒暄询问个人情况无非是希望能够破冰,让双方打破陌生的气氛,从而开始找到话题进行谈话。可当时的经历让那位朋友十分难堪。
作者认为:谈话应该是一次平静、平和的情绪交换。而其中,换位思考必不可少。
那么,什么是谈话中的换位思考?其实就是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努力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到舒服、有趣。
而要做到换位思考,有两个参照物十分重要,它们分别是:
-
别人对你的回应:人们对一件事的回应反应他们对这件事的态度和兴趣,回应的方式和内容也会进一步指导你如何继续进行谈话。
-
信息的付出和索取:尤其是在工作场合中的谈话,我们要去考虑对方的需求和期望,思考什么是我们可以提供给别人的,包括我们的专业知识和技能等。此外,也要琢磨我们希望从对方那里获取什么信息。有付出,有索取,这样的对话才能让彼此都感到愉快。
简单来说,换位思考就是:
换位思考是仔细考虑对方需要什么,努力为对方着想,让对方感到舒服的说话方式,你需要对别人感兴趣,随时关注别人对你的回应,注意信息的付出和索取。
2. 换位思考的三个实用技巧
作者向我们分享了换位思考的三个实用技巧。它们分别是:
- 外部接触
- 话题选择
- 情绪交换
首先,外部接触指的是借助衣着打扮、面目神态和肢体动作做到换位思考。例如在社交场合,由于大家接触的时间比较短。那么,你给别人的第一印象就显得尤为重要。而外表的形象和得体的服装就是人们看到你的第一眼感觉。如果这一眼给别人留下了负面影响,后面的交流就会因为产生抵触情绪而难以进行。所以,在去社交场合之前搞清楚自己合适的着装显得尤为重要。
此外,除了外表打扮我们的言行举止都会影响别人对我们的交流欲望。例如,当你和别人交流时,手插到口袋就给人留下懒散的印象;说话时身体往后倾斜,意味着你在排斥对方的说话;而当你抱臂而立,给人的感觉是你比较拘谨或者有防卫心理。这些举止都在影响别人对你的看法,继而影响别人和你交流。
简言之,建立在为别人考虑基础上的外部接触是实现换位思考的第一步。
换位思考的第二技巧:话题选择。把每一次谈话当作是一次增长自己见识和增进感情甚至打动对方的机会,才是每个人应该追求的目标。而要做到这一点,选择合适的话题则是必不可少的能力。
在一场谈话的开始,要选一些能让对方往下说的话题,即开放式话题。一般可以选择一些身边熟悉的人和事,这样才会有共同话题可以继续沟通;又或者选择对方感兴趣的话题,如果在一场谈话中你选择的是对方擅长的话题,那么对方一定能滔滔不绝,在这种情况下,对方一定觉得你是个很有趣的人,因为你成功调动了他的情绪,让他找到了宣泄口。
可是,有时候也会比较倒霉,就是遇到了让自己和对方都比较尴尬的话题,此时我们应该岔开话题,把谈话引导到一个不同的方向上去。或者通过含糊其辞的方式避开尴尬的局面。
最后,换位思考的第三个技巧:情绪交换,它是指通过观察不同的场合下人们的情绪,来决定自己说什么、不说什么。
谈话的时候,即使面对的是同样一个人,在不同的场合下,你们之间沟通的情绪和目的也是不尽相同的。因此,要做到真正的换位思考就是要体察在不同的场合下,人们背后的情绪变化,从而根据对方的需求变化调整自己的说话。例如,当你谈到单亲家庭的孩子时,聚会上有人借故离开或回避这个话题,那么你该意识到这个人可能是单亲家庭长大的。那么这个话题就比较敏感,并不适合继续下去。
所以,在谈话中,发表自己的观点要体察到每个人的情绪才能真的做到换位思考。
而体察一个人的情绪最好的方式就是倾听,做一个好的倾听者是成为一个好的沟通者的前提。当你倾听到足够多的信息后,你和对方站在同等的信息量的基础上,你就能很好地体察到对方的情绪,也就能把握好接下来谈话的尺度和分寸。
因此,当你在谈话中真正能做到以己推人,顾及别人的情绪和感受,才能进行一场以心换心的谈话。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