到妈妈家,人不在。去那里呢?
我躺在沙发上 看着手机,无聊地。然后到院子里,只有“黑子”在屋檐下吐着舌头。仔细观察家中的三轮上不在了。
我猜测可能是去洗澡了,天气热了。
耐心地等待,妈妈不在家,我坐在这里,心里也很安心。我也很奇怪。
这个曾经生活了多少年的家,虽然房子变了,家具变了,院子规划变了,可是还是那么熟悉。我每逢周末都是抑制不住地想来,真的。只要一次不来,心里都空落。总是心神不宁。看到妈妈一周工作都很踏实。
我离不开妈妈?当这个念头闪现时候,自己都很诧异,都这么大的人了,离不开妈妈?
是真的吗?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感觉?难道这是我的依恋模式?
当我有了这个觉察的时候,向内探索就有了方向。
是的。依恋模式有哪几种类型?(精神分析家鲍比的依恋理论认为,人的依恋模式有四种:我好,你不好的抗拒型;我不好,你好的回避型;我不好,你也不好的不安全型;我好,你也好的安全型。成人依恋模式在很大程度上是童年的依恋模式的再现童年和母亲的关系,会影响一个人往后在亲密关系中的表现。)
一、不安全型 自暴自弃的我:我不好,你也不好
自暴自弃的人是绝望和冷漠的,他对人生是麻木的,自残和攻击他人,我们说的反社会人格多数就是这类人。我咨询中遇到这类有问题的人,他们会说等哪天我活够了,我就上街杀S几个人,我说那你不也完了吗?他说我早就活够了。他内心深处有一种我们一起毁灭吧,都别活了,反正活着也是痛苦,我的人生也没有前途。
不安全型人,既不相信自己,也不相信别人。如果在婚姻关系中,你有一个不安全型的伴侣,你就很难走进他的内心世界。不管你怎么付出,他都看不到,他对所有人都冷漠,包括对自己。他唯一相信的就是金钱能给自己带来安全感,守着金钱谁也不能花。在亲子关系里面也是一样,如果是父母这样,孩子就会感受到无比的冰冷。如果孩子是这种类型,父母也会感觉到很绝望。
二、回避型自卑的我:我不好,你好
自卑的人总觉得自己弱小,脆弱,遇事退缩,封闭自己,总觉得自己不行,遇事不敢前行,拖延逃避,总想找一个靠山,找一个强大的人依赖。帮我出主意,帮我规划人生,帮我化解生活和工作中的麻烦,觉得别人都是快乐的,别人都是有智慧的,别人没有痛苦,没有烦恼。自己什么也不行,自己把人生过的一团糟。
别人都是有规划的,别人都是有条理的,别人都是有预见性的。只有自己是混乱的,所以他永远在找一个强大的人,永远在找一个偶像,自己只有跟强大的人在一起,自己才会强大。永远看不到自己的力量,永远夸大别人的力量。回避型的人很多很有才华,可是他们不相信自己能做好。他们总是需要别人的支持和肯定,这样他们才有力量继续往前走。如果你的伴侣和孩子是这种类型,你就需要不厌其烦的肯定和赞美。
三、抗拒型自傲的我:我好,你不好
自傲的我如果有力量,就是一个成功人士,他总会证明自己是不一般的,自己是天选之人,自己是黄金,自己是有价值的,别人都是垃圾。这样的人喜欢去操控别人,支配别人,批评别人,我咨询中一个女士,她嫁一个成功人士,可是他们婚姻中总是吵架,因为男人总是批评她,每天回家都是找各种毛病,男人的模式就是我能挣钱,我好,你在家不能挣钱,你不好。钱是随便花,就是没事就批评,差点搞到离婚的地步。
如果一个自傲的我没有力量,很容易陷入到抑郁症。我认为我很了不起,我什么都行,把自己目标定得非常高,一旦完成不了,就会启动我好你不好的模式,就会怨恨别人和社会。在婚姻关系中,如果你的伴侣是抗拒的类型,不管你怎么付出,他都看不见,他看到的永远是你的毛病。这种人舍得付出,就是爱批评人,如果你知道他是这种类型的人,你才不会陷入到自我否定,因为他的模式就是他对别人错。
四、安全型自信的我:我好,你也好
全然接纳的人很稀有,她们敞开大于防御,她既尊重自己也尊重别人,她善于与人合作,有安全感,不盲目的焦虑,不去控制,允许不确定性,不会拘泥于教条。她对生活充满生机,不会要求自己必须达成什么,他知道自己的天赋,也能看到自己的短板。她既不高看谁,也不贬低谁,大家是合作关系,而不是竞争关系。
不比较就不会自傲也不会陷入到自卑,她不会沉浸在过去的错误和痛苦里出不来,她能更活在当下。在关系里不会曲解扭曲别人的想法,她更能看到真相,更有觉察力,而不是凭感觉乱贴标签。我们在关系中很难碰到安全型自信的人,就像不安全型自暴自弃的人一样,都是非常少的。多数人的模式都是自傲的我和自卑的我,当然真实的生活中,这几种模式都是互相转化的。
看清模式,不是为了回避模式,也不是为了改变模式,知道自己是什么样的人,知道别人是什么样的人,事情才会带来转机。否则你总是一直改变自己,改变别人。批判自己,也批判别人。而且即使真正改变自己,也首先要学会认识自己。真正想改变别人,也得需要认识别人。顺着他的习性,知道人家讨厌什么,知道人家喜欢什么,这样才不具有盲目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