跑步的很多,有的科学,有的糊涂。比如网上流传的一张图片:

图片是戏谑,但这样的跑者并不少见。去年参加广安马拉松赛,全程选手500多人,但第1公里有400多人跑到了我前面,要知道我最后可是第13名。不到3公里,就有人开始走路,至于中间则难以计数。近年来马拉松赛中事故频发,很重要原因是平时缺乏科学系统的训练,比赛中又无知无畏地莽撞瞎跑。
所以,无论你是为了锻炼身体还是减肥,或者想提高成绩去争取奖励,从安全角度和训练效果来说,在平时采取科学的训练方法都是必须的。
跑步的训练方法很多,一个跑者在不同阶段,不同季节,根据不同的训练目标,应采取不同的训练方法。而且一般而言不要只用一种训练方法,而应该是多种训练方法的有机组合,这样才能达到最佳的效果。
除了跑之外,还需要练习核心力量、专项素质、技术等,今天我们只谈8种常用的跑的训练方法,关于核心力量、专项素质与技术,在其它文章再谈。
一、放松跑:无论是专业跑者还是入门级跑者,放松跑都是最常用的一种训练方法。其基本原则就是用非常舒服的速度来跑,一路上可以自如的说话,呼吸平顺,跑完不疲劳甚至有愉悦感。对于入门级跑者来说,应该将放松跑作为第一训练方法。

放松跑的距离不一定,入门级的可以只跑3-5公里,中级选手一般是10公里左右,高级选手会达到15-20公里。
如果有心率表可以根据自己的心率来控制速度,心率一般应控制在130左右,上不超过140,下不低于120。
在进行放松跑时要注意心率要保持基本稳定,不要浮动太大。跑步圈中比较流行的MAF180跑法,就属于放松跑。
初级跑者可以跑2天休息1天或者跑3天休息1天。不要天天跑,也不要一天跑2次。
二、节奏跑:节奏跑是一种比放松跑强度较大的跑法。无论是想提高成绩的初级跑者,还是攀登高峰的高级跑者,节奏跑都是一种常规的训练手段。节奏跑也可分为普通节奏跑和顶端节奏跑(乳酸门槛跑)两种方式。其基本要求是配速要均匀,强度要接近或达到乳酸门槛。普通节奏跑,其心率一般在150-160左右,此时略感吃力,但还能承受。而乳酸门槛跑,心率一般在165-170左右,甚至更高一些(根据年龄和训练水平会略有不同),此时呼吸比较快,也会感到比较疲劳,但对于提高速度耐力有较好的效果。

初级跑者和中级跑者,应以普通节奏跑为主,而中高级跑者和高级跑者,可以普通节奏跑和乳酸门槛跑结合进行。
节奏跑强度比较大,不宜经常进行,一般一周跑一次就够了,赛前强化训练期可以一周跑二次。
三、阶梯跑:顾名思义,就是阶梯性提高速度的跑法。开始以比较慢的速度跑,每一阶段(1公里或者2公里甚至3公里)配速加快,一般加5秒或者10秒。比如跑10公里,从530开始,每公里提10秒,最后1公里可以达到4分配速。这种训练方法的好处是开始慢有助于把身体完全活动开,在活动开后逐步加速不容易受伤,同时最后阶段的快速跑也可以提高最大摄氧量,打开速度的天花板,使成绩得以较快提升。初跑者宜采用2到3公里的阶段提速,而且每公里提速幅度不要太大,而中级和高级跑者提速幅度可以适当大一些。这种训练方法特别适合跑龄不长又想提高成绩的跑者。

需要强调的是:采取这种跑法开始一定要慢,而且速度要均匀的不断提高,如果时快时慢,那就达不到想要的训练效果。要学会用手表控制自己的配速并在训练中提高自己的控制能力。
四、LSD跑法:简称长距离慢跑法,可以看作是放松跑的延长版。但实际上,LSD跑法和放松跑除了距离之外,在强度方面也是略有差异的。

从时间来说,LSD跑法以1个半小时到3小时之间为好。从距离来说,一般是在20-35之间,当然对于初跑者来说,15公里可能就已经达到LSD的标准。LSD的三个基本要求是:长、慢、匀。距离要长,初级跑者以15-20公里为主。中级跑者以20-30公里为主,高级跑者以25-35公里为主。慢,准备期配速会比自己马拉松的最好成绩慢15-30秒左右,但在接近比赛期的时候,强度会逐步提高,接近甚至达到马拉松的目标配速。LSD跑要求速度要均匀,平路情况下最好全程的配速上下浮动不超过10秒,以训练自己在比赛中的匀速跑能力。
LSD跑法是马拉松爱好者非常重要的一种训练方法,一般一周或二周进行一次。一周进行一次的话可以大LSD和小LSD交替进行(比如一周35公里,一周25公里)。如果长期不进行LSD跑,要顺利完成全程马拉松将非常困难。
五、间歇跑:常见的有400米间歇跑,800米间歇跑,1公里间歇跑,1英里间歇跑等。间歇跑对于提高跑者的最大摄氧量,进而提高速度和速度耐力都有很重要的作用,因而也是提高跑步成绩的最常用训练手段。

但间歇跑因为强度大,对于心肺功能和各部位力量要求都很高,所以需要较好的训练基础。很多能力不足的跑者盲目去练间歇,结果弄得一身的伤。男子全马在330以外,女子全马在400以外的跑者,不需要练习间歇跑的。即便达到了这个水平,也需要循序渐进,从小强度的间歇练习开始。
练习间歇跑前一定要充分的热身,而且第一个第二个练习不要跑太快,每次练习之间成绩差异不要太大,宜用全部能力的85%-90%进行,不要使用全力。如果用心率表监测的话,一般在180左右,不要超过190。
业余跑者一般以800米和1公里的间歇为主,1英里的间歇主要是专业运动员的训练手段。
间歇跑,一堂训练课一般练习8-10次,太多容易受伤,太少达不到效果、每次之间休息3-5分钟,也可以看心率表,心率降到110-120之间开始第二次练习。
间歇跑的练习次数不宜太多,一般一周练一次即可。夏天天热不宜进行长距离跑,适合安排间歇跑练习。
六、金字塔跑:分为正金字塔跑和倒金字塔跑。正金字塔跑是先跑短距离,再跑中距离,最后跑长距离。比如先跑1公里,接着2公里、3公里、4公里、5公里。而倒金字塔跑则相反,先跑5公里,接着4公里、3公里、2公里、1公里。一般而言,正金字塔跑先跑速度,后练耐力,适合中距离选手(1500米、3000米 、5000米),倒金字塔先练耐力后练速度,适合长距离选手(马拉松、10公里等)。因而业余跑者一般采取倒金字塔训练法。如果家里有要参加中考800米跑的孩子,可以尝试400-800-1200米的正金字塔跑。

倒金字塔又可分为大倒(10、5、3、2、1),中倒(5、3、2、1)和小倒(3、2、1),分别适合高级跑者(全马成绩250以内)、中高级跑者(全马成绩250-310)和中级跑者(全马成绩310-330)。
倒金字塔跑跑前同样需要充分热身,从配速来说,5公里相当于乳酸门槛跑,而到1公里则是间歇跑。比如一个10公里最好成绩40分的跑者,那他在进行倒金字塔跑的时候,第一个5公里的配速应该在4分到4分10秒左右,而随着距离的缩短,配速也相应的不断提高。原则是短距离的配速不能低于长距离。
倒金字塔跑既能提高速度,又能提高速度耐力,对于提高跑步成绩有很好的效果,但他的强度高,练完疲劳感强,对身体的要求也比较严格,所以一般跑者不要轻易尝试。一般而言,只有想跑进3小时以内的跑者,才需要采取这种训练方法。这种方法一般在赛前强化训练期(赛前2个月到赛前10天)使用,一周进行一次。
七、混氧跑:就是有氧的慢跑和无氧的快跑结合进行的训练法,前面所说的阶梯跑也是一种混氧跑,但因他方法比较特殊所以单独介绍。混氧跑常见的有二种方式,一种是变速跑,一种是阶段跑(有点象大的阶梯跑)。变速跑,比如先慢跑三公里热身后,1公里快,1公里慢,快的达到或接近间歇跑的速度,慢跑时采取放松跑的配速(心率130左右),总距离从10公里到15公里,这种训练方法强度非常大,是专业运动员常采用的训练手段,当然业余中的高级跑者也可以采用,但初中级跑者不建议采用。

第二种跑法是阶段跑,这种方法尤其合适冬天气温较低的时候进行。比如一个10公里最好成绩40分的跑者。前面5公里采用5分左右的速度进行放松跑,充分热身后中间5公里以430左右的速度进行初级节奏跑,而最后5公里以4分以内高于乳酸门槛的配速跑,直到最后1公里或2公里达到或接近间歇速度的无氧跑。这种跑法由于前面进行了较充分的慢跑热身,比较容易承受,也更适合中级跑者。
混氧跑如果训练水平比较高一周可以进行一到二次,初级跑者如果要尝试,建议速度不用达到无氧阶段,最后达到乳酸门槛阶段即可(心率160左右)。
八、重复跑:就是一次训练重复跑某一个距离,常见的有3公里、5公里、10公里的重复跑。一般而言,重复的次数在3次到5次,根据距离的不同和能力的不同有所区别。

重复的距离越短,强度越大,越趋向于提高速度。而距离越长,越抛向于提高速度耐力。对于业余跑者来说,5公里重复跑,重复3次是比较常用的训练方法。当然业余顶级跑者也可以采取10公里重复3次的训练法,但对能力的要求非常高。
重复跑要求每次之间配速差异不能太大,否则就达不到理想的训练效果,从心率来说都要控制在乳酸门槛附近。比如一个10公里最好成绩是40分的跑者,进行5公里重复跑的话,那他的配速应该控制在350-400左右。
重复跑适合业余高级跑者在赛前强化期进行,一周进行一次到二次。
以上八种跑步训练法,基本涵盖了从初级跑者到专业跑者日常的跑步训练手段(不包括力量、身体素质训练和技术训练的内容)。一个跑者应根据自己的能力、训练目标、阶段进行多种训练法的有效组合,从而达到最佳的训练效果。
不同级别跑者不同时期训练法组合表

注意:不要连续进行大强度练习(如间歇跑、节奏跑、倒金字塔跑等),不要连续进行长距离练习,长距离跑前一天应该休息,后一天应安排放松跑来恢复。只有将各种训练手段合理搭配,做到长短结合、快慢结合、跑休结合,才能既然跑得快,又不受伤,跑得愉快跑得健康跑得长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