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01
最近,我在社群里认识了一个朋友,共同的爱好再加上彼此相仿的年龄让很快我们变得熟络起来。
今天偶然和她聊起上学的话题,她说自己从小到大对上学这件事都不怎么重视,高考的时候也没考到好大学。
直到上大学之后才发现学历真的越来越重要,然而大三想要准备考研的时候却遭到了身边父母和所有亲戚的强烈反对,最后自己“反抗”无效也就只能不了了之。
我问她,为什么父母会反对你考研呢?
朋友说,可能是因为父母觉得我是女生,考上研究生又要花好几年的时间,到时候年龄大了找工作、结婚都是问题。更何况从小到大,父母好像已经习惯了插手我所有的生活和选择,只要我有一点不乐意,他们就会不开心。
我说,父母开心了,那你自己呢,当初没有考研现在你会遗憾吗?
她看起来有些的沮丧的说,当然会有一些遗憾,本来去年一家500强要收购我们公司,但是对方公司明确说到接收的正式员工最起码是研究生,如果是本科的话只有985、211大学才可以。
02
听到这时,我突然有些难过,既为她感到难过,也为她的父母感到难过。
为她难过,是因为她始终没有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为她的父母难过,是因为他们一直都是用自己以为的方式去爱孩子,却没有真正明白孩子到底想要的是什么。
我不能说父母是错的,因为见过身边太多的中国式父母已经习惯了这种关心,既然你是我们的孩子,一切就必须按照我们的想法来,只要有半点违背就会对你万般阻扰。
更不用说,还有太多的父母总是喜欢把自己未完成的梦想强加在孩子身上,搞得孩子还没长大就已经要负重前行。
可是,这些父母终究没有想过,就这样为孩子选择的人生他们真的会喜欢吗,这种以爱为名被绑架的滋味真的好受吗?
我们总要去思考,人生到底是谁的人生?
03
90后的一代们很多都是独生子女,从小就在父母的“呵护”中长大,而父母们几乎将所有的注意力都放在孩子身上,总以为自己为了孩子付出了那么多的精力,便开始肆无忌惮的插手孩子的人生:
你想要继续深造,告诉你女孩读完书就不好嫁人了;
你要去大城市工作,时刻提醒你父母在,不远游;
你想着再拼搏两年晚点结婚,于是不孝有三,无后为大成为了你耳边最常见的唠叨;
好不容易结了婚生了娃,父母又开始觉得生娃进度有点慢,因为隔壁老张家的孩子已经要二胎了。
但是孩子终究不是商品,人生也没有模板,更不是父母想怎么设计孩子就会变成什么样。
很多人不愿意结婚,不愿意生孩子,其实是因为不想孩子也变成自己的模样,更不想用父母当初爱他们的方式再去对待自己的孩子。
可是,他们无能为力,因为从小就已经习惯了这种被“操控”的人生。
越害怕,就越想逃避,越逃避,就和父母的想象背道而驰,也和父母走得越来越远。
或许,这就是越费尽心思,越事与愿违。
04
不要总说父母都是为你好,对于孩子而言,真正的好一定是尊重。
你总要学着放手,才可以让孩子更好的看到外面的天空。不经历摔打,怎么能一步步成长。不经历过错的选择,怎么才能知道什么是对的决定。
让孩子做自己人生的设计师,才是父母最好的爱。
对于我们而言,要不要听父母的话,当然要。
但依然要记住,听话并不是盲目的顺从,人生还是要掌握在自己手中。
每个人生来就应该是一个独立的个体,至少在思想上保持独立,勇敢说“不”又何尝不是对自己的负责。
身体发肤受之父母,但灵魂不是。坚持自己想要的,追求自己喜欢的,并且学会为自己的选择买单,这才是人生原本的意义。
05
朋友说,她现在也已经准备去考一个在职研究生了,这一次哪怕父母再反对也要坚持下去。
我说,是为了弥补过往的遗憾吗?
她说,比弥补遗憾的更重要是,我总要为自己活一次,既然都要老去,我为什么不能老的更有意义一些,努力把人生活成自己想要的模样。
是啊,成长为自己想成为的模样,我也相信你的努力,父母终会看得到,你的付出,父母终会认可。
我也相信下一次,父母会成为你坚实的拥护者。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