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几天,推荐了《this is米先生的旅游绘本》系列,意犹未尽,不妨来个一鸭两吃,把给我的写作启示也记录下来。
视觉化
一张图片胜过1000个文字 。在这碎片化时代,视读已代替线性阅读。
《this is》系列,画风稚拙,变形有趣,憨憨的风格,招人喜欢。如伦敦分册中,泛黄的底色,戴黑色高礼帽的红色皇家侍卫,形成强烈的视觉冲击,老伦敦旧气息中也泛出活力。
《纽约时报》曾评价该系列绘本“精彩绝伦的视觉效果和标志性的画面。”
在时下自媒体写作中,为降低阅读成本,图文混合已成为不可逆转之势。
如老树的诗配画,圈粉无数。
我还看到,一个毫不知名的公众号,每篇文中都插入绘本风格的图画,令人耳目一新。
但事实上,文字创造出的画面感比图片更好。
比如有篇演讲《l have a dream》,被誉为20世纪最伟大的演说之一,演讲者是美国黑人马丁.路德金。演讲中,他梦想有一天在佐治亚的山上,和奴隶主、奴隶主儿子,坐在一起,共叙兄弟情。
试比较一下,相对于减少种族歧视等口号,这种更具画面感、视觉化的表达,更易点染和撩拔读者,给予想象,激起内心反射。
视觉化元素:
人(Wh0):谁
时(When):什么时间
地(Where):什么地方
数(h0w many):有多少
法(h0W):如何做
因(Why):为什么
视觉化技巧:用活名词和动词
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
古道西风瘦马
夕阳西下
断肠人在天涯
这首《天净沙.秋思》,就是一个个名词、一个个意象的组合,留下空间,让读者去感悟、去体会。
李贺的《雁门太守行》,首句"黑云压城城欲催",将紧张气氛、危急形势,表现得淋漓尽致。也就是这句诗,唬住了当时的文坛领油。
动词开头,也是好多人极为推崇的写法。如“抢吧!……”“约吧?……”,类似的标题,总会脱颖而出。
如雾满栏江的《扶我起来,我还能再打几个学生》,有画面,有动感。
幽默感
幽默是调侃、嘲笑,是生活的润滑剂、智慧的延伸,属于高唤醒情绪。
《this is》系列,满满都是幽默气息。《这就是伦敦》分册中,将禁卫军的羽毛帽子,就做了戏谑夸张。
咪蒙,就是幽默感爆棚的写手。以她的热文标题为例。
夸张:
我和梦想之间,只差钱钱钱钱钱钱钱
人在胖,天在看
学霸秘籍:先装逼,再牛逼
逆反:
每天都被员工虐,我感到很开心
我年薪20万,却活得像条狗
有钱阔太太的艰难生活
顺推:"你看别人家的孩子!""你看别人家的妈妈!"
你不是一无所有,你还有病呀
最般配的爱情,就是你丑我瞎
巧用标点符号:
放!下!你!的!手!机!
自黑,也是最有味的幽默术之一。
脏话、自黑、颠覆,是咪蒙为文三大招。她自称是“猥琐人士”,自曝“矮人”“胖子”“吃货”,比如《我,一个矮子的史诗》《被嫌弃的胖子的一生》等篇目,自黑到极致。
还有很多人,总是用自黑制造幽默感,拉进和用户距离。罗振宇,就说“我就是那个歪嘴的胖子”。
家常化
《this is》,全书没有长篇大论,而从儿童视角,零距离叙述,娓娓道来。《这就是伦敦》,开篇就说“喏,这就是伦敦”,结尾时又说“因为,这是伦敦”。似乎作者就在身边。
再看咪蒙的标题:
别扯了,这世上根本就没有怀才不遇
是的,我更喜欢努力的自己
不好意思,你的努力不值钱
你对自己下过狠手吗?我有!
你看不上我?好巧,我也是。
直接用了语气词。
感谢春运,我捡了个男朋友
小李子,恭喜你,终于从段子界到了鸡汤界
职场不相信眼泪,要哭回家哭
象拉家常一样,亲切随意。
“你变了”“是啊,那又怎样”
“孩子小,你不能让着点么?”"不能"
“你不就是嫌我穷吗?”“呵呵”
用对话体,一问一答。
写作,就是面对面,就是说话。简单粗暴的标题比文艺化的标题更让人容易接受。
视觉化、幽默感、家常化,当效之。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