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国学6

作者: 格致教练蒋海涛 | 来源:发表于2019-07-21 09:21 被阅读37次

    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

    ”家国同构“是深藏在我们集体潜意识里头的核心假设,我们待人接物的礼仪、影响他人的方法、乃至律法原则和政治伦理都是用“推己及人”的方法”推“出来的,这个“推”字得以成立的前提就是“家国同构”,“家国同构”规定了我们人际空间的一致性、平滑性、可延展性。

    然而“家国”真的同构吗?

    马克思说,”人的本质是一切社会关系的总和“。从这个角度来理解,“家”和“国”就是我们人际关系的两种状态。

    “家”是先天的关系系统,“国”是后天的关系系统。我把家国两个系统的对比列在了下表里。

    由此看来,家国肯定不是同构的,从家到国,系统动力发生了嬗变。

    如果你经营着一个家族企业,你的兄弟子侄也在公司里做事,我想你一定感受到了家国边界上的动力紊乱。

    如果你和好朋友一起创业,涉及到关键利益分配决策时,你一定感受到过家国边界上的纠结。

    我们习惯于一句话两面说:当我们说,“谈钱伤感情”时,这是站在”家“的一面来说的;当我们说“亲兄弟明算账”时,这是站在”国“的一面来说的。都对,但是拿捏起来很麻烦。

    对西方人来说,”家“和”国“的区别没有带来那么大的困扰,因为西方语境下的”家“是一个确定的结构,当西方人说到my family的时候,是指配偶和未成年的子女,界限很清晰。

    这里说的西方人,主要是指美英社会,欧陆文化和美英文化还是有很大差别的。

    对中国人来说,“家”的概念就比较复杂了。“家里的”可以指自己的太太一个人。“家门不幸””家世显赫“可以包括伯叔子侄一大批。“自家人”可以包罗任何想要拉入自己的圈子,表示亲热的人物。乃至天下可成一家。

    中国人心中的”家“是一个伸缩自如的结构,向内可以挤压自我的空间,向外可以渗透到一切你的认同感播撒的群体。

    所谓”推己及人“,其实是把”家“的边界向外推,也是把”我“的边界向外推。”家“是”我“的另一个别名。

    身处家国之间,你有过纠结吗?你是如何拿捏的呢?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什么是国学6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hbk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