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0天没有输出自己思考的内容了,从开始热情高昂的日更1000字+,到现在止步不前,一种挫败感油然而生!为什么长期坚持做一件事那么难?为什么持续的动力总是反复无常?
阅读完《微习惯》后,我找到了答案!
微习惯.png
经济学中,有一个定律叫做“边际效用递减法则”。意思是说,同样的事情,人们做得越多,它带给人们的满足感越少。这个定论就像物理学定律一样,可以合理解释生活中的各种现象。
《微习惯》作者斯迪芬.盖斯创造性的提出了“热情递减法则”,解释了动力逐渐递减是我们容易失败的原因之一。
就像你羡慕别人健美的身躯,决心要开始锻炼身体;刚开始锻炼时,你脑海中浮现的是你将拥有优美的身体曲线,精神饱满的气质。而这种想要达成目标的动力可以支撑你坚持锻炼1至2个月;庆幸的是,健身的头几个月,总是进步最快的阶段,你可以看到身体的改变,而这种显现化的改变又能激发你持续坚持的动力,此时,你享受健身的愉悦感最强烈。
然而,经历过了开始的阶段后,身体就会进入一个适应期,变化逐步减少,甚至毫无进步,这时你就会陷入失落和焦虑当中,身体改变带来的愉悦感逐步减少,而健身过程带来的煎熬和痛苦则逐步放大。动力骤减,放弃和失败就会发生。
写作同理。看到很多大咖都推荐日更写作,你也激励自己想尝试一下日更写作,从刚开始的300字,坚持到了每天1000+,甚至2000+,看到自己每天日更的文字数量越来越多,文章被收录专题的数量也在增长,于是就陷入了自我状态中,在尚未形成日更写作习惯之时,却自我提高了日更的标准和难度,高估了自己的意志力。
接着,你就会为突然写不出1000+以上的文字而焦虑,为自己写出的烂文而苦恼,耻于对外发布,甚至于宁要质量而放弃产量。日更写作的计划也就此流产。
人们往往总是喜欢高估自己的能力,设定的目标挑战性十足,布置的任务负荷较大,逼迫自己能够自己冲破舒适圈,但却难以保持一如既往的冲劲;当后继无力时,首先想到来一碗心灵鸡汤让自己疲惫的神经再次亢奋起来,但鸡汤的作用也有时效,反复多次后,再而衰、三而竭的现象立刻出现。究其原因,还是以为尚未将日更写作固化成习惯!
当坚持做一件事情时,在痛苦和焦虑感产生时,意志力往往显得不堪一击!
《微习惯》从科学的视角解释了为什么意志力可以打败动力?
人类大脑的前额皮层负责处理短期思维和决策。当你决定每天写作1000字,每天健身1个小时,这些决定均由前额皮层负责分析判定后输出指令,它的管理功能非常强大,反应灵敏,但是它容易疲劳。当处于疲劳状态时,它就会消极怠工;此时,大脑的基底神经节开始接管大脑,它负责重复模式(习惯),它可以高效率的重复某一个行为,而且,它不易疲劳,无须持续监督就能处理各种任务。
所以,我们需要充分的运用大脑的特性,让行为变成一种习惯,才能够保证意志力不会消耗殆尽,而且还能持之以恒的坚持下去。
习惯的建立也要讲究策略,就像简书提出的日更任务一样,它就是通过让作者每天坚持写作100字的行为建立微习惯,从而克服害怕写作的思想阻碍,放弃时间不足的借口,缓解8小时之后的疲惫,将写作融入到生活习惯当中。
为什么简书只要求完成100字就算日更成功了呢?
《微习惯》作者 斯迪芬.盖斯,以一个完成一个俯卧撑这种小到不能再小的计划作为培养习惯的起点,逐渐形成健身的习惯,并持之以恒的坚持了下去。
每天写100个字,就算是写作小白也不会觉得困难吧。暂不论写作质量如何,能够持续的坚持写作本身就是一种成就,而这种成就会给你带来意想不到的收获。
当建立日更这个微习惯后,你会发现疲劳和焦虑不再是拖延的借口,因为日更100字是多么微小的任务;你会发现你已经突破日更100字的舒适圈,渐渐的越写越多;你会发现你不在害怕写作,因为写作已经融入生活,它让你感受到愉悦。
我相信每一位辛勤的写作者都拥有自己的明确的目标,唯有坚持下去才能看到终点的风景,运用微习惯的策略,让日更融入生活习惯后,写作就会变得更加轻松!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