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一直在银行实习,虽然体会到了每天通勤朝九晚五的辛苦,但也好在慢慢适应了。
一开始我和妈妈通电话,提到实习时,我总是一肚子苦水。
"每天至少站10个小时,如果赶地铁能抢到座位那就少站会"。
"一个人都不认识,没人说话"。
"不会的东西太多了,可是还是有很多东西需要我做"。
"她们说的上海话我听不懂,所以学东西特别慢,而且她们聊天的时候感觉自己像个外国人,只能看着她们傻笑"。
妈妈是个感性的人,经不起我叨叨,最后居然沉吟片刻,说,要不,你和你们行长说一下,能不能提前回来?
突然心一惊!
我这是在干嘛?
这可是我心心念念的假期实习啊!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其实实习真的蛮辛苦。
苦在来回三小时车程都得站着。
苦在对于一个新环境的适应。
苦在你实习生的身份,只有服从没有辩驳,只有微笑没有不爽。
但是,后来有幸和行长单独对话。
他说,我说这话可没有歧视的意思啊。
"现在很多不错的公司起点就是211/985或者门槛就是研究生,像你这一类学生,如果本科毕业就出来工作,又不是上海户口,而且家里面没钱没势没人脉,和其他人相比没有一点点优势的。
一个小小的实习证明,别看将来写在你的简历上就一行小字,但是凭借它,你以后再和与你条件一样的学生相比这就是铁钉钉的优势,也许这就能让你胜出。"
他不知道是不是看出了我有点没有干劲儿,才抽时间和我这个小小的实习生说这些话。
我回: 明白!
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越长大越觉得有时候很不公平。
之前无感于电视上演的各种权贵,只是一种拍剧需要的人设与大环境而已。可是放在现实中,尤其是在你在用一个感触职场生活冷暖的时候见识到之时,那种无力的不公平感才姗姗来迟,就好像用尽力气却总也跳不高一样。
还有另一位人很好的大堂经理,我叫她陈老师。
那天早上银行没开门之前,正好我两都在换衣间。我随口和她说了两句最近不太适应的地方。
她用着对女儿的口气说着:
"小张啊,你现在大一暑假就出来实习算是蛮明智的选择了。越早出来经历一些事情越早知道自己喜欢什么,不喜欢什么,不然很容易被自己所局限的认知套住,比如只有在对口的岗位工作才能实现人生价值啦,比如一定要找一份自己一开始就喜欢的工作啦。其实这些在我们这个年龄看起来都是很不现实的,很少有人能做到。只不过能做到都不是简单人,被挖出来让你们看见的也正好都是这样的人,所以你们在想什么我们也都明白,也理解。毕竟年纪小嘛。"
陈老师有个女儿,15岁就被她送出国外独自生活,现在硕士第二年就快要毕业了。
她在国外,一边学着独立,一边适应新的圈子,这是一个包括语言,人际,文化以及一切生活习惯的大圈子啊。
在高中结束就每年暑假实习。
有证券公司,银行,外贸公司等。
当然也会有不喜欢的,比如里面关系太复杂,干的活儿与自己期望的不一样。但是她都一一坚持下来了,每个都实习满两个月。
虽然现在还没定工作,即便有这么多名企实习经历也还是在为工作焦头烂额,被人问起也会说着还知道自己真正想要的是什么的话。但是,好在,慢慢的了解了一些行业究竟每天在干些什么,知道了自己对于那些无感甚至是不能接受而那些是还不错进而想试一试的。
重要的不是你开始就能从事想做的工作,而是在体验了各种各样的岗位后,慢慢察觉到自己真正喜欢的是什么。图片来自微博@云朵插画
包括我在内的很多大学生在被问起喜欢什么工作的时候会一脸迷茫。
为什么?
终究还是因为了解的太少,或者说经历的太少。因为没有不喜欢的对比,所以说不上具体的喜欢。
就想没有方向的船,来自任何方向的风,都是逆风。
我们不想费时费力在逆风中翻盘,那就要先知先觉在模拟的世界中找到自己的方向,起码,明白自己不喜欢的也好。这样才能在真的风浪来临之际,掌好舵,让它朝着还不错的方向行驶。
因为是这你自己的人生之舟,所以最好负起责任来。越是狭隘的思维越让人膨胀,而这又恰恰是阻止你变得真正优秀的最大障碍之一。
虽然过程有点痛,但是我想我还是愿意的吧。
毕竟这世界的温柔不多,不一定能恰好分到我们,所以就先努力起来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