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今天要跟大家分享的是我在观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微电影之后的感受。
宣传的微电影有很多个。其中最让我有触动的是其中一个叫做:“能帮就帮,来了就做志愿者”的微电影。
这个微电影很短,但是我觉得它想向大家传递的一种志愿观念是很可贵的。
能帮就帮,来了就做志愿者其实说的就是一种,不强求,也不需要你付出太多成本的帮助。而且不论你的帮助作用大还是小,都一样会被赞扬推崇。其实我觉得这种才是最真实有效,并且长久的。因为对于志愿帮助的人来说,他们也有自己的生活,有自己的事要做,如果有空闲的话,一个志愿活动能够让他们很有效的利用自己的时间,去帮助别人,给别人带来温暖。而且,能帮就帮,帮不了的也没事,就是一种力所能及吧。
宣传片里面,那些志愿者都是来自各行各业,有做康复教育的,有粤剧名家,也有工厂的车间职工,甚至还有残疾人。很多人都觉得残疾人是被帮助的群体,但他却反过来帮助别人,我觉得这真的挺令人敬佩的。因为志愿帮助,就是由点滴帮助汇聚起来的。他们去看望那些孤寡老人,去帮助那些有一些缺陷的孩子。
同样的,我觉得“点滴帮助”这个词,同样可以适用于我们日常生活中。但是现在有一个现象就是,社会冷漠化。比如前阵子的重庆公交车,大家应该也都知道。
《人民日报》上面前前后后有过不少关于社会冷漠化的文章,其中有一个观点说道:中国人是被迫冷漠的。因为社会上出现很多好心却被反过来指责,甚至要你付出代价的事,《人民日报》归结了一个词叫:谋杀道德。比如今年一月份有一个“电梯劝烟猝死案”,有一个人在小区电梯里劝一名老人不要抽烟最后引发了争执,然后那个老人就情绪激动心脏病发作离世。后来,老人家属把他告上法院,要求索赔40万。
类似事件的报道有很多,也有越来越多的人,成为看客。在这样一个大背景下,“点滴帮助”就显得尤为可贵。就是,你不要觉得你什么也做不了,不要觉得你做的是没用的事。我们看来举手之劳,其实有时候就是别人的一生。
再说回那个“电梯电梯劝烟猝死案”,一审时法院判那个劝烟的人酌情赔偿1.5万,可是二审的时候,判决是,劝烟者无罪,不用赔偿。有一种说法是,2018是重塑社会道德的元年。借着一月份的“电梯劝烟猝死案”,从中央到地方,正在重塑社会道德、鼓励人民发扬公共精神的风气。
所以,分享的最后,希望大家都可以发扬公共精神和点滴帮助的精神,一起营造一个温暖的社会。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