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作者: 精简 | 来源:发表于2023-02-12 22:04 被阅读0次
    宋应星出身于书香世家。其曾祖宋景(1476—1547)弘治十八年(1505)进土,历任山东参政、山西左布政使、南京工部尚书转兵部尚书,进京师都察院左都御史(正二品),卒赠太子少保、吏部尚书,谥庄靖,是明代中期重要阁臣。他为官清廉,曾推行“一条鞭法”的改革政策,史称其“有古大臣风”,对宋族后代有很大影响。宋应星祖父承庆(1522一l547)为宋景的第三子,少有大才,志竞进取,邑庠生(秀才),青年夭卒,未酬其志。
    遗一孤子国霖(1547—1629),即宋应星之父。宋国霖少孤,在母顾氏和叔和庆(1524—1611)照养下成人,少补诸生,在库40年,一生为秀才,未出仕。宋国霖有4子,长子应昇(1578—1646)、次子应鼎(1582—1629)、三子应星、幼子应晶(1590一?)。其中应升与应星为魏氏(1555—1632)所生。自宋景至宋承庆一代时,宋家犹鼎盛,但至宋国霖时家境渐以萧条。

    宋应星的幼时就读于自家叔祖开的学堂,后又从学于新建巨人邓良知的门下。宋应星也是个天才人物,记忆力非常强,看过的知识过目不忘,“数岁能韵语”,小时天才的人长大也是比一般人有才华,从历史的杰出人物中,这种天赋异禀的人,成大事的不在少数,如骆宾王、李贺、司马光、房玄龄、孔融等等。

    宋应星首次在乡试中脱颖而出,在一万多名的考生中,名列第三,其兄中第六名,被称为“奉新二宋”。不过在会考中都没有高中,后从学于仁洞主的有名学者的舒曰敬。

    再次赴京赶考依然未中,最后第三次会考还是落第,这让他放弃了科举的想法。

    回家侍奉家母四年,开始在江西袁州府教谕,教授生员,在这期间,他边学边作学问,在这期间他著作了大量的作品。因为成绩优等,被提升为福建汀州府推官(正八品),掌管刑狱,中途辞职回归故里,继续做自己的学问。

    后又被任命为南直隶凤阳府亳州知府(正五品),当时正赶战乱,当时局面一片混乱,连办事的地方都没有,都需要他自己筹建,他不但建立起升朝的大堂,还建立了书院。

    第二年他选择了辞官。当年1644三月年李自成攻入北京,大明结束。后福王在南京建立南明,当时宦官阮大铖和马士英当权,宋应星没有奔赴朝廷的任命,明朝在1662年彻底的灭亡。

    在南明和清朝来回厮杀的十年多年间,宋应星一直过着隐居生活,研究学术,不再入仕,生活的非常贫困,1666年辞世,享年80岁。

    宋应星的个人作品:

    (1)属于自然科学和技术科学方面的有《天工开物》、《观象》、《乐律》等;

    (2)属于人文科学方面的有《野议》、《画音归正》、《杂色文》、《春秋戎狄解》等;

    (3)介于上述两大领域之间的有《原耗》、《卮言十种》等;

    (4)属于文学创作的有《思怜诗》、《美利笺》等。总共有十几种。

    物理

    在物理学方面,新发现的佚著《论气·气声》篇是论述声学的杰出篇章。宋应星通过对各种声音的具体分析,研究了声音的发生和传播规律,并提出了声是气传播的概念。

    化学

    在化学方面,宋应星分析了金、银、铜、锡、铅和锌等多种有色金属的化学性质,比较它们的活泼程度,提出了利用它们之间的差异分离或检验有关金属的方法。在论及分离金银时他指出:"凡足色金参和伪售者,唯银可入,余物无望焉。欲去银存金,则将其金打成薄片剪碎,每块以土泥裹涂,人堵涡中鹅砂熔化,其银即吸入土内,让金流出,以成足色。然后入铅少许,另入琳涡内,勾出土内银,亦毫厘具在也。"'在谈到水银和硫磺升炼朱(即硫化汞)时指出:"每升水银一斤,得朱十四两,次朱三两五钱",这增多部分是"借硫质而生"。对这些金属和化合物分离和化合方法的分析,说明宋应星对大量的化学反应已十分关注.认识到化学反应中各种物质成份相互作用的关系,以及化学反应前后各种物质成份之间的关系,具有"质量守恒"的思想。质量守恒是指在任何孤立系统中,不论发生何种变化或过程,其物质总质里始终保持不变。在科学的历史上,人们对质量守恒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时间,后由法国著名化学家拉瓦锡在研究燃烧过程中确立下来。这已经是18世纪下半叶的事情。然而,宋应星最早在对金银分离方法的分析中,在硫化汞的制取中,就窥测到了这种物质运动的深邃奥秘,虽然其认识程度不及后者,但毕竟比后者早了一百多年。

    这些只是他的研究领域的一部分,在生物、自然、哲学方面也有非常大的贡献。

    以上准确的数据来自百度。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明末著名科学家—宋应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azdk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