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词中的文化典故(二)

作者: 阿录0502 | 来源:发表于2024-05-05 05:35 被阅读0次

黍离

语出《诗经。王风。黍离》。诗人路经西周故都,见其满地禾黍,遂有宫室宗庙毁坏之叹。后以此表示对国家昔盛今衰的痛惜伤感之情。

禾黍离离半野蒿,昔人城此岂知劳?

                ――(唐)许浑《故洛城》

投笔

东汉班超年轻时,以替官府抄写公文为生。他曾投笔感叹,要效仿傅介子、张骞立功异域,取爵封侯。后指弃文从武。

投笔怀班业,临戎想顾勋。

          ――(唐)骆宾王《宿温城望军营》

折腰

陶渊明不愿为县令的五斗薪俸,就去向比他官位高的人献殷勤,遂辞官归隐,后喻指屈身事人。

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唐)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哀鸿

悲鸣的鸿雁,比喻悲伤苦痛、流离失所的人。

三更忽轸哀鸿思,九月无襦淮水湄。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232》

巴歌

亦称巴唱、巴讴、巴人之曲。借指鄙俗之作,谦辞,多和“阳春白雪”比照着来写,表达自己的微不足道。

巴歌掩白雪,鲍肆埋兰芳。

――(唐)李群玉《自澧浦东游江表,途出巴丘投员外从公虞》

白云苍狗

亦叫白衣苍狗,比喻世事变幻无常。

天上浮云如白衣,斯须变幻如苍狗。

                ――(唐)杜甫《可叹》

献芹

也说“芹献”,出自《列子。杨朱》。从前有一个人在豪绅面前吹嘘芹菜好吃,豪绅尝了之后,竟“蜇于口,惨于腹”。后来就用“献芹”谦称赠人的礼品菲薄,或所提的建议浅陋。

尚有献芹心,无因见明主。

      ――(唐)高适《自淇涉黄河途中作十三首。其九》

抱柱

相传尾生同一女子相约桥下,未等到女子来。河水猛涨,尾生为了坚守信约,不肯离去,抱住桥柱,淹死在水里。后比喻坚守信约。

常存抱柱信,岂上望夫台。

          ――(唐)李白《长干行。其一》

柳营

指军营。《史记》记载,汉文帝时,细柳营主将周亚夫纪律严明,军容整齐。后也代称纪律严明的军营。

细柳连营石堑牢,平安狼火赤星高

              ――(唐)鲍溶《赠李黯将军》

雕虫

比喻作辞赋时雕章琢句。

寻章摘句老雕虫,晓月当帘挂玉弓。

      ――(唐)李贺《南园十三首。其六》

化碧

比喻刚直中正的人为正义事业而蒙冤受屈而死或忠心不泯。

化碧海西头,剑履问谁收。

      ――(宋)朱敦儒《木兰花慢(和师厚和司马文季虏中作)》

还珠

比喻官吏为政清廉。

今日还珠守,何年执戟郎。

      ――(唐)杜牧《春日言怀寄虢州李常侍十韵》

怀橘

指孝顺双亲。典故出自《三国志》“陆郎作宾客而怀橘乎?

下马入门怀橘拜,身今却在白云边。

      ――(宋)范成大《送詹道子教授奉祠养亲》

昆山玉

比喻杰出的人才。

忆君初得昆山玉,同向扬州携手行。

      ――(唐)刘禹锡《送李中丞赴楚州》

南浦

指在水边送别。古人常在南浦送别亲友,后来常用来代指送别地。

南浦春来绿一川,石桥朱塔两依然。

          ――(宋)范成大《横塘》

(资料来源网络)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诗词中的文化典故(二)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fdxj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