九月已过大半就快到秋分时节了,广东的天气已经没有夏季那般炎热,紫外线也没有那般强烈了
于是很多女性在这个时节,都减弱了防晒的意识,出门既不戴太阳镜,也不带遮阳伞。
其实,并非夏季的阳光才有紫外线,紫外线每天都存在,只不过从3月份开始紫外线的量逐渐增加,5月至8月为高峰期
即使在冬天,紫外线的量也有夏天的1/3。
紫外线对人体健康有很大影响,适当地晒太阳能帮助身体补钙。但如果是大量接触紫外线,就可能给身体带来负面影响更有可能损害眼睛的健康,眼睛经年累月受到紫外线的侵损,甚至会形成翼状胬肉!
翼状胬肉?
难道眼睛里还会长肉块吗?
这听起来有点恐怖啊!
眼睛会不会瞎啊?
翼状胬肉因其形状酷似昆虫的翅膀,故此得名。翼状胬肉是一种很常见的结膜变性眼疾,病变属于赘生组织,一般起源于眼睛的球结膜。发生变性、肥厚、增生的结膜下组织,非常缓慢地向角膜内生长,呈三角形,其后日渐增大,严重时可能会改变角膜弧度从而引起散光,如果胬肉过大,甚至会导致视野缺失!
引起翼状胬肉的原因目前尚未明确,一般认为是结膜长期受到外界刺激,如日晒及紫外线等而引起的慢性炎症。有研究显示,紫外线照射后,眼球表面的结膜细胞会受到伤害,引起发炎反应,细胞内的基因也可能因此受到影响,细胞呈现不正常的生长,从而导致翼状胬肉的产生。另外,侧面照射的阳光,经由角膜折射后会聚焦于靠近鼻子一侧的角膜和眼白,长期照射下,这一区域的组织更易受损,从而形成翼状胬肉。
一般来说,翼状胬肉早期可能并没有自觉症状,而当胬肉逐渐生长、变大,可能会出现一系列的症状,包括眼红,眼睛表面有异物感。
胬肉的病变主要分为静止期和活动期,而胬肉一般稳定,多处于静止期。静止期的翼状胬肉病变组织相对较薄、胬肉的体部充血不明显、头部平坦、前方角膜透明清亮。而活动期的翼状胬肉病变组织肥厚、充血,头部稍隆起,并侵犯前方的角膜,使得前方角膜出现灰白色混浊区域。
1、单纯胬肉切除术:
这个手术方法是单纯将翼状胬肉全部切除,保留了原胬肉上面部分健康结膜组织,但单纯切除胬肉术后的复发率可达90%,复发可能与翼状胬肉切除的干净程度及所保留的翼状胬肉上的结膜有关。
2、胬肉切除+抗代谢药物:
这一方法在切除胬肉病变的同时,在病变区域使用抗代谢药物——丝裂霉素C。抗代谢药物可有效减少术后组织增生的形成,有助于降低手术的复发率。
但要注意的是,由于药物自身存在抑制细胞生长的性质,也有机会引致并发症,例如角膜上皮损伤或者药物影响术后伤口部位的巩膜,引起组织变化等。
3、胬肉切除+自身结膜移植术
此种方法在切除胬肉病变后,在附近健康的角巩缘处取自身结膜作为植片,覆盖在已切除病变区域的巩膜上,这种方式降低了翼状胬肉的术后复发的风险。这一方法可以在切除翼状胬肉的同时,移植含有干细胞的健康结膜,有利于组织修复及防止翼状胬肉复发。
图(左):切除胬肉
图(中、右):移植含有干细胞的健康结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