道与心灵外篇(四)

作者: 林汉扬 | 来源:发表于2019-08-13 20:45 被阅读3次

        (四)  创新要勇于破除前人框架。

        佛教创始人释迦牟尼(佛陀)本名叫乔达摩·悉达多,据说是在一棵树下成佛的。以后因为悉达多在此树悟道而带上了光环被称为菩提树,菩提树在佛教是神圣之树的意思,印度则定之为国树。在英语里,“菩提树”一词为peepul、Bo-Tree或Large-Tree等,是宽宏大量,大慈大悲,明辨善恶,觉悟真理之意。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意思是说:菩提原本就没有树,明亮的镜子也并非是台,都是人的意识因为某种原因被寄情赋予其的名称,比如,菩提是因为悉达多在树下悟道成佛,而镜子是因为可以正衣冠形象的原因,所以,如果没有这些“因”,何来的“果”(价值和意义)?所以,除去此“因"之前它们本来就没有价值与意义,菩提树就不过是一种生长在印度中普通的树,銅境也不过是一块铜片而己,染不染上尘埃又与人何关?

          被称为“六祖”的慧能,所作的“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的文字,本是针对于神秀的:“身是菩提树,心如明镜台,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这些文字而作的,而为什么说神秀的就低了一个境界呢?我认为正是因为神秀仍然未破前人所设框架,要使“身做菩提树,心像明镜台”,并为了维护这个框架而“时时勤拂拭,勿使惹尘埃”,故他就只能最多做为一个护道、卫道者的角色,而不能成为一个创道者的一派宗师。真正能成为一派宗师的人要有大格局,不会活在前人荫护之下被框架所束缚,当捅破那层纸时就会破蛹成蝶遇神杀神遇佛杀佛了。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道与心灵外篇(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bkijc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