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想曾经问鼎全球PC第一厂商,但是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联想在移动智能手机市场已逐渐掉队,据数据统计在2012年的时候联想在国内还能有12%的市场份额,当时还是中华酷联的天下,而如今联想放弃了Zuk品牌,自有品牌表现不佳,而收购的Moto基本上不在国内销售,可以说,移动端市场联想已经大败,对比国产华为、小米、OV等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表现,联想似乎已经走到黄昏。
![](https://img.haomeiwen.com/i1422191/2cab5a0e55f34e34.jpg)
除了在移动智能手机市场上联想发展不利之外,其在PC市场的表现也难以和惠普和戴尔相比。近两个季度,惠普和戴尔的全球PC业务均实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联想停步不前。这与联想正在经历的业务转型有关,但联想的表现确实未达到外界对于其的预期,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也就在情理之中了。那么,联想是如何走到这一步的?它还有机会重新崛起吗?
联想的移动互联网业务为何没有能成功?
其实联想早就开始进行移动互联网业务的发展,其智能手机的主要渠道商就是通信运营商,从一开始就丧失了和用户的交流,产品以价格为主要分级方式,配置也是以中低端价位的产品硬件为主,因此产品价格低、质量相对较差,后来的小米出来之后迅速占领了市场,一度成为市场第一品牌,而联想却只能在智能手机市场的边缘徘徊,没有渠道、产品、用户优势的联想又频频经历战略目标转换、负责人离职的窘境,自然无法走出业务转型的恶性循环。
其实大家对于Zuk的好感度要远高于Moto,只是Zuk品牌经历了独立发展和回归联想两个阶段,高层对于其预期太高,随着联想内部的战略调整,Zuk这一手好牌反而遭到弃用,最终联想确立了以Moto为主的运营业务发展战略方针,反而放弃了最有价值的国内市场。从这几年的发展来看,联想过多的注重整体战略布局和调整,却忽视了产品端的发展升级,致使其在智能手机市场的份额不足1%,颇为尴尬,完全沦为一个四五线品牌,不得不引发深思。
从苹果手机的产品价值观影响了互联网科技行业开始,人们更加关注产品和用户之间的关系,一个好的产品不仅要有性能、配置,还有要好的用户体验,其中IOS系统的优势就显现出来了,正是因为其系统运行流畅度更高、界面友好度更高,因此才能得到用户的喜爱。虽然安卓手机不断模仿IPhone手机的外观、功能,但是其最大的差别就在于系统上,这是无法弥补的。
联想手机业务包含自有的联想品牌、Zuk品牌以及收购的摩托罗拉手机业务,联想品牌和Zuk主打国内市场,Moto则主打海外市场,但是因为产品品牌定位不同,工艺水平、配置水平均有很大的差异性,使得这几个品牌之间并没有形成矩阵优势,反而显得联想的智能手机业务太过散乱,在进行营销推广以及渠道布局的时候就会显得更加复杂。联想的互联网基因本就不强,让他们去做自己本来就不擅长的自然就会磕磕绊绊,难以与小米OV们竞争。
深陷泥潭的联想,业务转型真的能有效?
从华为、小米崛起,移动互联网时代来临之后,联想就一直在寻求转型,其依照的是PC业务发展为主,智能手机业务发展为辅的运营策略,在尝试发展移动智能手机业务的同时,为了保证PC业务的市场地位,利用资本优势进行收购,逐渐做大。但是,近两年的PC市场受到了巨大的冲击,全球PC业市场普遍处于下行的状态,惠普、联想、戴尔等厂商的处境都不妙。不过,这也不能成为联想业绩不好的理由。要知道全球PC市场排名前三的惠普和戴尔在这两个季度的市场份额都呈现了不同程度的增长,只有联想还处于驻足不前的状态。
其实目前的联想不仅仅在PC端和智能手机端有业务,还在云、人工智能等领域有所发展,杨元庆希望把PC端的成功复制到更有发展空间的智能硬件设备领域,以图通过投资、业务重组的方式达到重新崛起的目的。当然,这在短短的时间内很难实现,所以杨元庆才认为外界对于联想的过度解读并没有一定的依据,并不能动摇联想对于未来的预期,其业务转型也必将持续下去。
从现在来看,联想的业务转型显然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起码并没有从其财报中体现出来,反而经营亏损更多,资本市场对于其未来也不看好。此次联想被踢出恒生指数成分股已经是第二次了,上一次的联想通过发展全球业务迅速成为全球第一大PC厂商,于2013年再次进入恒生指数成分股,直到现在的2018年也不过5年的时间,这期间联想寻求的业务转型却一直没有达成。
联想得到了什么,又失去了什么?
杨元庆是科技圈内年薪最高的高管,而联想近些年来发展得并不顺利。因此,杨元庆就更容易成为舆论针对的对象。从联想的内部结构来看,联想控股和杨元庆占据了整个联想超过40%的股份,可以说柳传志对于杨元庆是万分的信任,那么,这些年的联想得到了什么?
也正是联想从PC端业务转型移动端业务的衔接过程中并没有表现出可靠的链接,5月8日,杨元庆发布内部信,联想正式成立全新的智能设备业务集团,在进行组织升级后,联想原个人电脑和智能设备业务集团、移动业务集团将整合成智能设备业务集团,与原数据中心业务集团协同合作。该战略施行后,不仅要将PC、智能手机以及其他智能硬件设备进行了联通,建立多元化的智能物联网平台,还要加速技术融合,使得硬件设备之间可以进行协同工作。
对于联想来说,多此的尝试和战略转型使得联想看到了自己的弱项,其在PC端的强势也很难复制到移动智能设备端,因此进行技术升级是最好的选择。这次转型同样是冒着很大的风险来的,一旦转型失败,留给联想的时间就更少了。
最近十年间,联想从PC业务转型移动智能设备,刚好是移动互联网崛起的这几年,虽然联想稳住了其在PC市场的优势,但是其在移动端的发展却不尽如人意,尤其是多次尝试的业务转型和战略调整成效甚微,这与联想本来的互联网基因太薄弱、产品端重视不够、渠道过于单一有着很大的关系,联想的业务转型还将继续,也可以说联想这几年即是与市场博弈,也是与自己博弈。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