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可桢 微传
竺可桢1890.3.7-1974.2.7,字藕舫,浙江省绍兴县东关镇人。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近代地理学和气象学的奠基者、教育家。
少年英才
竺可桢学习勤奋,从2岁开始认字。1905各门全优成绩,入上海澄衷学校是为人正直的班长。1908读唐山路矿学堂土木工程,成绩全班第一。
美国留学
1910竺可桢考取第二期留美庚款公费生,入伊利诺大学农学院。毕业后入哈佛大学地学系,潜研气象学。1915.10成为任鸿隽等组织中国科学社首批成员,《科学》2卷2期发文,先后发《中国之雨量及风暴说》《台风中心之若干新事实》多篇论文,1917为美国地理学会会员,获伊麦荪奖学金。1918竺可桢《远东台风的新分类》获哈佛大学气象学博士学位。同年秋季回阔国。
回国研究
受聘武昌高等师范学校授地理和天文气象课。1921任东南大学地学系主任。当选中国气象学会副会长等。1925-1926转任商务印书馆编辑、南开大学教授各一年,1927返东南大学。
1928蔡元培院长聘在南京北极阁筹建气象研究所,任气象研究所所长。出版中国第一本《气象学》。1929起多次任为中国气象学会会长。1936任浙江大学校长。
抗战爆发,建议协助将文澜阁四库全书内迁贵阳。1938-1940率校迁广西宜山、黔北、遵义、湄潭,1946夏复员返杭。
1940.3.15与陈汲在重庆结婚。1946出席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成立大会。1949.4婉拒赴沪去台。10.1参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大典。任中国科学院副院长。新中国诞生一直任中国地理学会理事长,亲自主持筹建中国科学院地理研究所。
晚年生活
1949.11被任命为中国科学院副院长、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50为中华全国科学技术普及协会副主席。1955中国科学院院士兼生物学地学部主任。1962.72岁加入中国共产党。1964发表《论我国气候的特点及其与粮食生产的关系》毛泽东对他说:“你的文章写得好啊!我们有个农业八字宪法,只管地,你的文章管了天,弥补了八字宪法的不足。”1974.2.7去世,享年84岁。
代表作品
《论我国气候的几个特点及其与粮食作物生产的关系》《我国五千年气候变迁的初步研究》
历史气候学的奠基人——是历史气候学的创建人、奠基人,国内建40多个气象站。自1921留学回国第二天直到1974逝世前一天,每天记录物候和天气,《物候学》收集丰富的历史物候资料和研究成,他国物候著作少见。
历史地震学的贡献——和李四光领导中国科学院地震工作委员会,组织《中国地震资料年表》。
“可持续发展”思想贡献——始终关注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问题,是我国“可持续发展”前瞻性探索。
教育成就——明确提出大学要培养以天下为己任的领袖人才。任浙大校长13年中,从三院 16系,发展七院25系。竺可桢两个经典之问:“诸位在校,有两个问题应该自己问问,第一,到浙大来做什么?第二,将来毕业后做什么样的人?”
李约瑟称赞竺可桢“具有远见卓识,同情他人,和蔼可亲……许多在中国工作过的西方科学家都对他的成功帮助,深表感谢”。李约瑟盛誉浙大为“东方剑桥”。
路甬祥:竺可桢先生是中国现代气象学和地理学的奠基人,是中国现代教育的先行者和实践家,是中国科学院和中国科学院学部的奠基人和卓越的领导者之一……
陆大道:竺可桢……处在中国近现代地理学发展中做出杰出贡献的第一人的位置。
竺可桢微传 竺可桢微传 竺可桢微传 竺可桢微传 竺可桢微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