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集千万有趣灵魂成长励志散文
读书‖《苏东坡传》:当苏东坡遇上林语堂

读书‖《苏东坡传》:当苏东坡遇上林语堂

作者: 故园蟋蟀 | 来源:发表于2019-01-17 21:53 被阅读102次
    林语堂先生所著的《苏东坡传》被称为二十世纪四大传记之一)

    林语堂是大师,一个擅长讲故事的人;苏东坡则是大师中的大师,一个一生充满传奇故事的人。当苏东坡遇上林语堂,于是就有了一本非常好看的书——《苏东坡传》。

    兵荒马乱的岁月,林语堂携家人赴美,在远离故园的大洋彼岸,他把写《苏东坡传》当成最大的快乐。

    林语堂在他写的《读书的艺术》中说:

    “世间确有一些人的心灵是类似的,一个人必须在古今的作家中,寻找一个心灵和他相似的作家。他只有这样才能够获得读书的真益处。一个人必须独立自主去寻出他的老师来……”

    无可置疑,林语堂找到了他的老师,这个人当然就是苏东坡。在书中他毫不吝啬对偶像的赞美之辞:

    “这样令人万分倾倒而又望尘莫及的高士,有他的作品摆在书架上,就令人觉得有了丰富的精神食粮。”

    不过,在他笔下,苏东坡不是高不可攀的文章宗师,不是遥不可及的豪放派词的鼻祖,更不是高高在上的一品大员,而是一个穿着农人短衣短褂的乐观、开朗的可爱老头儿。竹杖芒鞋,吟啸徐行,一路走来,脏烂的黄泥路上回荡着他爽朗的笑声。

    林语堂是理解苏东坡的,他知道苏东坡的迷人魔力不仅在于其文学成就,更在其人格魅力:

    他个性耿直,遇到不惬意之事“如蝇在食,吐之方快”;他洒脱,任杭州太守时,作为一城之主,他夏天赤足上山,向和尚借一躺椅,搬到竹林选好的处所,脱下袍子和小褂,赤背在躺椅上睡觉。

    外放偏僻、狭隘的黄州,官阶一落千丈,他脱文人长袍,摘文人方巾,改穿农人短褂,在东坡之上拽耙扶犁。累了,抿一口自己酿的松子酒,小有醉意在草地上躺下便睡。醒来已是晚霞满天,拾起地上的锄头,踏上了回家的路。

    流放儋州(海南)时,他已是年过花甲。孤身域外,生还内地希望渺茫。可他依然不改其天生的乐观,牵一海南大狗,四处闲逛,找人聊天。

    这才是真正的苏东坡——富有生机的苏东坡,一生载歌载舞,深得其乐,忧患来临,一笑了之。他具有一个多才多艺的天才的深厚、广博、诙谐,有天真烂漫的赤子之心,所说所做,皆为自然流露,顺乎天性。

    苏东坡是智者,他懂得享受人生的每一刻时光,他就像一缕清风,走过千年,走进我们的心中。

    林语堂曾说苏东坡是庄子或陶渊明转世,袁中郎是苏东坡转世。

    其实,在我看来,林语堂才是苏东坡转世。这两个大师虽然生活于不同的时代里,相距多年,但是他们身上有着太多的相似之处:

    论才华,苏东坡诗文书画冠绝古今,林语堂则是学贯中西,集作家、语言学家、英文教育家、哲学家于一身;谈情趣,苏东坡在做菜、酿酒中找到快乐,至今还有他研究的东坡肉、东坡汤传世,林语堂则发明了自动打桥牌机、自动门锁,对创造乐此不疲;关于人生,林语堂主张闲适、幽默,为此受尽口诛笔伐也依然故我;苏东坡则在朝中小人的一再打击下淡定自若。

    “相似的心灵是同一条灵魂的化身。”走过千年,能遇上林语堂,天堂的苏东坡一定会发出会心的微笑;而林语堂遇上苏东坡则是幸福无限,因为他找到了自己的精神导师;至于我们,能看到林、苏两位大师“金风玉露一相逢”的那一刻,则是一生莫大的荣幸。

    可惜,知音难觅,两千多年来,只有钟子期、俞伯牙的传说流传后世。

    整日奔波、被生活惹得愁眉不展的人啊,在床前放一本林语堂的《苏东坡传》吧。因为,在书里林、苏两位大师告诉了我们什么是幸福,如何快乐。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苏东坡传》:当苏东坡遇上林语堂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mwd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