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了异趣盎然老师对于杨修之死的新解读,也有几点儿粗浅看法,仅供参考,欢迎拍砖。
杨修死的一点儿也不冤
一、多嘴多舌惹人讨厌
曹操盖花园,嫌门儿大,写下一个“活”,字。是给自己单调的生活多一些乐趣,要的是工匠不解,前来请教,曹操呵呵微笑,门儿改小。工匠恍然大悟,连连称赞:丞相高明!
杨修的聪明都是小聪明,自作主张,改了大门,事情只有一个效果就是让曹操感觉很扫兴。
门庭小事解烦闷,杨修跳出来添堵!
职场上的老江湖是不会解读老大的智商的,你明白了所有的事情就是在无情的侮辱领导的智商。
二、擅自作主过于大胆
和上述案例同理,蛋糕不是谁都可以随便切的?
给一人一口吃的命令要由蛋糕的主人发布,这也是领导的一种共享机制。说的俗点儿也要给领导留一块吧。
杨修替丞相发布了开吃令,完全没有摆正自己的位置。剥夺了老大的赏赐权,吃了蛋糕的都会去感谢杨修忘了蛋糕是谁的?
人在职场,要懂得尊重领导的权利,杨修的手伸的太长了!
谁动了我的蛋糕,我会动他的位置!
蛋糕风波后曹操对杨修的厌恶又增添了三分。
三、道破天机引发危机
曹操的侍卫被杀,曹操惺惺作态,杨修一阵见血。对领导人格魅力的打分导致曹操已经起了杀机,因为杨修挑战的是曹操的影响力,是人际关系的禁区,是不容质疑和挑战的内心深处的底线!
杨修无底线,自己埋地雷!
四、介入争储臣子大忌
王侯将相,最敏感的话题就是接班人问题。这时候涉及到了战队问题,明智的大臣是不发表意见的,更不会公开自己的观点。杨修介入到曹操接班人的挑选过程中,并积极出谋划策,情报被曹丕反馈给了曹操,这时的曹操已经在寻找理由准备修理杨修了。杨修浑然不知,他的眼中只有他对曹操的判断,没有对自己的认识。
职场新人挑选老板的同时,先踏踏实实评估一下自己的实力,不要抱怨怀才不遇,其实你是妄自尊大。
五、盛名之下 其实难副
张松献地图的时候,为了提高自己的身价,谈到只有杨修才学他认可,从侧面反映出来杨修好大喜功,通过上述一系列事件,给自己进行了广告包装,江湖上赢得了名声。
但整部剧本中不过就是一些小把戏,小聪明,缺乏的是大格局,大智慧。
在三国三领袖中,最最重视人才,不以貌取人的是曹操,庞统献连环计,曹操不知有诈,竟然高度重视“凤雏”的建议,给予高规格的接待。而反观刘备、孙权都以貌取人,轻视庞统。
曹操手下的郭嘉从来没有单独展示过自己的聪明才智,他把出谋划策作为自己的本职工作,把曹操的利益最大化作为谋略的出发点,格局等级不一样,因此,他死后,曹操肝肠寸断,真正走进了老板的内心深处关系。
反观杨修,除了借助这个平台展现自己的小小聪明才智就是狐假虎威发号施令,再有就是哇啦哇啦的开始大喇叭,小广播,传递负能量,扩散领导隐私!他从来没有站在老总的角度思考问题,只考虑自己的表现。
没有任何谋划留下来,你是个主簿(掌管文书、做好参谋助手),干好本职工作了吗?
六、老大已经忍无可忍
曹操可以容下一言不发的徐庶,可以放过官渡之战前的拟投敌人员,可以笑对敲着架子鼓辱骂他的祢衡,可以忍受赤壁大的失败而意志不衰,为何会和杨修这么个小人物斤斤计较?
因为杨修的表现欲已经足以动摇士兵的信念!杨修的无组织无纪律已经让老板忍无可忍!
领导对他承受的极限就是他的大限!
到死他似乎也没有明白这条职场铁律
鸡肋事件看似偶然,实则必然!曹操早已经忍无可忍,之所以不动刀是因为曹操怕背负害贤的骂名。
最可悲的就是箭在弦上的时候,你自己贴上了胸口,并不断挑衅,有种你就来啊?
杨修消极厌战,进入到作死的节奏!
以动摇军心罪被斩首,落得身首异处的结局。
这时杨修的悲剧,然而职场上的千千万万个杨修还在他那条老路上游走。
看破不说破是做人的原则,也是职场上的准则。小聪明,浅格局,高姿态,悲下场!
你是老板,会聘用杨修这样的员工做高管吗?会留在身边姑息迁就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