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论语阐幽读书
论语阐幽之七十五:跟着孔子学事君

论语阐幽之七十五:跟着孔子学事君

作者: 不居居居士 | 来源:发表于2023-10-29 07:24 被阅读0次

    郑重声明,文章系原创首发,文责自负。

    季子然问:“仲由和冉求可以算得上大臣吗?”孔子说:“我以为是问别人,原来问的是他俩人呀。我们所说的大臣,应该以道事君,如果做不到,就宁可辞职。如今由和求可以说是备位充数的臣属。”季子然又问:“那么,他们会服从上级吗?”孔子道:“谋害父亲和君主的事,他们是不会做的。” ⑴

    从上面的对话中,我们至少能读出孔子对季氏的两个忠告:一是季氏应该“以道事君”,做不到就应该辞职。二是仲由和冉求不会跟季氏一起犯上作乱。

    孔子是“以道事君”的践行者。他说:“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⑵要求大家认真做事,且不管俸禄多少。王孙贾说:“与其巴结尊贵而不管事的奥神,不如巴结卑微却管饮食的灶神。这句话是什么意思?”孔子说:“不是这样的,不能巴结灶神,也不能巴结奥神。要以道事君。巴结任何一路神仙,都会得罪老天爷,以后的事情都无可挽回了。” ⑶

    孔子见卫灵公问阵法,知道自己无法改变卫灵公“无道”的状态,就抛弃高官厚禄,离开了卫国。⑷

    鲁定公问:“君主对待大臣,大臣事奉君主,有什么要求?”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⑸意思是:只有君主用‘礼’约束自己,大臣才会把客观情况告诉君主,把最佳方案展示给君主。显然,孔子主张的“以忠事君”,并不是后世的“愚忠”。

    孔子最敬佩的人是周公。周公自言:“吾文王之子,武王之弟,成王之叔父也;又相天下,吾于天下亦不轻矣。然一沐三握发,一饭三吐哺,犹恐失天下之士。”这就是君主对待大臣的“礼”。

    然而,鲁定公为太阿倒持之君,三桓为尾大不掉之臣。鲁定公不用礼来约束自己,反而要求大臣遵守礼制。三桓就大搞形式主义,用“礼”取悦定公,甚至僭越天子之礼。孔子只好无奈地说:“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⑹意思是:“君主要求大臣完全按照“礼”来行事,有人就会把这个“礼”当成谄媚的工具。”

    鲁定公“放任自己”是天下共知的事情。为了拉鲁定公下水,齐国不惜血本,送来“汝乐”,也就是所谓的“逗你玩”综艺马戏班子。鲁定公深受诱惑,忘记“一言丧邦” ⑺的谈话,从此不理朝政,不管礼制规矩,一味高乐去了。孔子见状,只能放弃大司寇摄宰相的职务,离开了鲁国。⑻

    公叔文子的家臣大夫僎,和文子一道升为国家的大臣,孔子得知后说:“公叔文子死后,可以用‘文’作谥号了。” ⑼臧文仲明知柳下惠贤良,却不推荐把他给邦君。孔子因此批评臧文仲是“窃位者”。⑽在孔子看来,鄙夫不可以事君,因为他们“患得患失”,什么恶心的事情都做得出来。⑾可见,事君的一个重要内容,就是推举贤良。

    礼是用来约束邦君自己的,谦让也是用来约束邦君本人的,“礼”和“让”都不是邦君用来约束大臣的。所以,孔子说:“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⑿

    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⒀君主的三观更难改变。所以,孔子周游列国,寻访有道之君。但是,历史并没有给孔子遇明主的机会,孔子也未能实现在东方重建一个周朝的梦想。⒁

    【注释】⑴见《论语》11.24。原文是:季子然问:“仲由、冉求可谓大臣与?”子曰:“吾以子为异之问,曾由与求之问。所谓大臣者,以道事君,不可则止。今由与求也,可谓具臣矣。”曰:“然则从之者与?”子曰:“弑父与君,亦不从也。”

    ⑵见《论语》15.38。原文是:子曰:“事君,敬其事而后其食。”

    ⑶见《论语》3.13。原文是:王孙贾问曰:“‘与其媚于奥,宁媚于灶’,何谓也?”子曰:“不然,获罪于天,无所祷也。”

    ⑷见《论语》15.1。原文是:卫灵公问陈于孔子,孔子对曰:“俎豆之事,则尝闻之矣;军旅之事,未之学也。”明日遂行。

    ⑸见《论语》3.19。原文是:定公问:“君使臣,臣事君,如之何?”孔子对曰:“君使臣以礼,臣事君以忠。”

    ⑹见《论语》3.18。原文是:子曰:“事君尽礼,人以为谄也。”

    ⑺见《论语》13.15。原文是:定公问:“一言而可以兴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为君难,为臣不易。’如知为君之难也,不几乎一言而兴邦乎?”曰:“一言而丧邦,有诸?”孔子对曰:“言不可以若是其几也。人之言曰:‘予无乐乎为君,唯其言而莫予违也。’如其善而莫之违也,不亦善乎?如不善而莫之违也,不几乎一言而丧邦乎?”

    参考译文如下:鲁定公问:“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有这样的事吗?”孔子回答说:“对于好话不可以有这样高的期望。有人说:‘做君主难,做臣子也不容易。’如果知道做君主难,这岂不接近于‘一句话可以振兴国家’吗?”鲁定公又问:“一句话就可以丧失国家,有这样的话吗?”孔子回答说:“对于坏话也不可以有这样极端的估计。有人说:“我当国君没有什么快乐,只是我说的话没有人敢违抗。’如果他说的话正确而没有人违抗,不也是很好吗?如果他的话不正确而没有人反对,这岂不接近‘一句话可以丧失国家吗?’”

    ⑻见《论语》18.4。原文是:齐人归女乐,季桓子受之,三日不朝,孔子行。”

    ⑼见《论语》14.18。原文是:公叔文子之臣大夫僎zhuàn与文子同升诸公,子闻之,曰:“可以为‘文’矣。”

    ⑽见《论语》15.14。原文是:子曰:“臧文仲其窃位者与!知柳下惠之贤而不与立也。”

    ⑾见《论语》17.15。原文是:子曰:“鄙夫可与事君也与哉?其未得之也,患得之;既得之,患失之。苟患失之,无所不至矣。”

    ⑿见《论语》4.13。原文是:子曰:“能以礼让为国乎?何有?不能以礼让为国,如礼何?”

    ⒀见《论语》9.26。原文是:子曰:“三军可夺帅也,匹夫不可夺志也。”

    ⒁见《论语》17.5。原文是:公山弗扰以费畔,召,子欲往。子路不说,曰:“末之也已,何必公山氏之之也?”子曰:“夫召我者而岂徒哉?如有用我者,吾其为东周乎!”

    参考译文:公山弗扰据费邑叛乱,召请孔子,孔子想去。子路很不高兴,说:“没有可去的地方就算了,为什么一定要去公山氏那里呢?”孔子说:“召唤去的人,难道会叫我白跑吗?如果有人起用我,我就要让周公之道在东方复兴!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阐幽之七十五:跟着孔子学事君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dzmid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