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应麟 先生的《三字经》,2018 年 9 月版
以下是原文: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
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
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
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
养不教,父之过,教不严,师之惰。
子不学,非所宜,幼不学,老何为。
玉不琢,不成器,人不学,不知义。
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
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12.29
【王应麟】为人子,方少时,亲师友,学礼仪。
【莫一多】作为其他人的孩子,在年龄比较小的时候,父母或长辈要引导孩子去亲近老师和朋友,向他们学习做人做事的方法。
莫一多&教育 => 在我们作为孩子,没有比较完整的决定能力的时候,父母和长辈有引导我们去亲近良师,结交益友,让我们能在良师益友的潜移默化中学习到做人做事的方法。良师和益友并不局限于人这种生命体哈,也可以是人的书籍,或者是自然里的动物、植物等。
【王应麟】香九龄,能温席,孝于亲,所当执。
【莫一多】东汉人黄香,9 岁的时候就已经有在夏天为父亲扇席子降温,在冬天钻被窝取暖的行为了。这种孝顺亲人,是每一个孝顺的人都应该效仿和坚持的。
莫一多&教育 => 孝,自古以来都在人的评价里有很大的比重。从我们不明白孝是啥,就已经被默认需要遵守孝了。而,我们明白孝是啥之后,又会遇到自我内心的孝和世俗的孝的争执。我有点困惑的是,我们为什么要孝?孝是谁定义的?我们的孝是谁在评判的?会带来怎样的影响?
【王应麟】融四岁,能让梨,悌于长,宜先知。
【莫一多】孔融四岁的时候,在长辈分梨子的时候,把较大的让给了哥哥,较小的留给了自己。这种尊敬和友爱兄长的道理,是每个人都应该先知道的。
莫一多&教育 => 孝悌,在我学习《论语》的时候有看到过,背诵过。“子曰:‚弟子,入则孝,出则弟,谨而信,泛爱众, 而亲仁。 行有余力,则以学文。”关于“孝悌”的教育,我觉得更多是关于人的性格的引导吧。有趣的是,古代的教育目标是先学做人,再学做事。现代的教育,可能会有一些不同。我想和社会经济制度有点关系,人的教育,找个教育者和被教育者舒适的方式去贯彻教育吧,会实现目标的。
over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