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大学生活故事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

作者: 水木白杨 | 来源:发表于2018-07-23 20:45 被阅读219次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转眼间,军校毕业三十年了。按照同学们母校聚会的约定,秦建斌坐上了东去的列车。

母校,让人魂牵梦绕的地方!军校,一段激情燃烧的岁月,一批百炼成钢的男儿,一群情同手足的兄弟。

又是那离别的7月,难忘的7月,感动的7月。坐在飞奔的列车上,秦建斌望着窗外,陷入了从前的回忆……

“一、二、三、四,一二三、四,提高警惕,保卫祖国,加强战备,准备打仗。”

“革命军人个个要牢记,三大纪律,八项注意。第一一切行动听指挥,步调一致才能得胜利,第二不拿群众一针线,群众对我拥护又喜欢……”

雄壮的队伍、整齐的步伐、嘹亮的歌唱,给寂寞的村庄带来了朝气,给少年们带来了欢乐。身旁这意气风发、朝阳似火的队伍,让少年们感受到从未有过的壮观的美感和强烈的震撼。

这是一支驻训的部队。那个暑期,他们住在村里的初中和各家各户。部队成了村子里的一道靓丽风景,成了孩子们心中的向往。少年们看见驻训的解放军,感觉非常新鲜,非常好奇。军人们走到哪里,少年们就跟到哪里,用自己的眼睛一直注视着这支队伍。在学校操场上,军人们排成整齐的队形练刺杀,练投弹。年轻的军人们个个朝气蓬勃,威风凛凛,手中的钢枪在阳光下发出耀眼的光芒。训练场上热火朝天、如火如荼,雄壮的呼号声、呐喊声打破了村庄的寂静……

“杀、杀、杀……”

“一、二、三,投。”

少年们站在一处高台上,远远地看着这些军人,指指点点,说说笑笑。

“看,解放军多威风,和电影上演的一模一样!身上的衣服也很好看。”

“那个叔叔说,他们都有枪,拿长枪的是兵,拿短枪的是官。”

“他们那些车里头还有指南针和好多不认得的东西,很稀奇啊!”

“车里面还有很多机器,我问那是什么,那个叔叔还不说,只给我说将来要是参军了就知道了,反正挺神秘的。”

“人家把房子里收拾得可整齐啦,连被子都叠得像刀切的一样,四四方方,齐齐的,平平的,太好看了。”

“住在我家的那几个叔叔人可好啦,天天挑水、扫地,人家起得早,等咱自己人起来,门前早让人家打扫得干干净净的,看咱队的马路上这一段多干净呀!”

“他们还会修收音机、修家里的许多东西,还会做饭、洗衣服、缝被子、放电影,会干很多事情,本事可大啦!”

这就是农村孩子们心目中的军人、军队。军人的形象早在他们的脑海里烙下了深刻的记忆,长大后能成为军人已是少年们心中最美丽的梦。

秦建斌就是这些少年中的一个,生长在大西北的普通农家。那一年,他读小学五年级,和许多农村男孩一样,自小顽皮,一身匪气,虽然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但在学校里却是让老师头疼的学生,整天和几个小伙伴搞恶作剧。在小学,他最后一批才加入了少先队。到初中,在班主任的教导下,他终于懂事了,慢慢地体会到面朝黄土背朝天的父母为全家生计操持的艰难,懂得了父母的含辛茹苦,懂得了立志成才。他真的长大了,第一批加入了共青团。考上高中,发奋读书,品学兼优。

读高二那年的暑期,有一位长辈从西安回来了,他是大学教授,作为同姓本家的长辈,给秦建斌讲起了家史。

“娃呀,你爷年轻时上了师范,是那时候咱村里读书人当中学识最高的几个之一,在县城中学当过老师,解放前他是咱村里第一个地下共产党员。解放后,你爷先后当过两个乡镇的党委书记就病逝了,后来又赶上了三年自然灾害,你们家里的光景一年不如一年,你婆和你父亲吃了不少苦呀!你婆也是个有文化的人,读书看报,还能做诗,那时候她是村里唯一的妇女党员。你父亲是家里的老大,为了全家人的生计像你这么大就下山西煤窑挖煤了。那些年,家里的日子过得很艰难啊!多亏你外老爷帮了不少忙。他可是咱们这一带的名人啊,年轻时在西安读书,后来参加革命从军到延安,在抗大教书,解放后当过两个县的县长,然后回到大学图书馆工作,文革期间受迫害回来了,你小的时候老人家一直在家里,你是知道的,平反后又回到省城工作,从事戏曲研究与创作。娃呀,这些你都知道不?”

“知道一点,大人说起过一些。”秦建斌说。

“再往前说,还有你老爷爷,就是你父亲的爷爷,是咱村里很有功德的人。咱村东头现在的初中就是他当年在县教育局工作时修建的,自己也出了不少钱。娃呀,你们家里上几代人可都是很有名望的人啊,你要好好珍惜祖先的荣誉啊。咱们这里很落后,你们家里也很困难,你一定要好好读书,好好学习,将来一定要考上大学。”

家史以前他也听起过,只是左耳朵进,右耳朵出。可这一回,本家教授的一番话,还真是深深地触动了秦建斌的内心,给了他很多鞭策和鼓励,他越发努力地读书,立志一定要考上大学。

伴随着《闪闪的红星》《小花》《霍元甲》等一大批优秀影视作品的激励,伴随着《我的中国心》《军港之夜》等一系列优秀歌曲的影响,伴随着第四军医大学华山抢险和学员张华舍己救人的军校大学生英雄事迹的鼓舞,伴随着中国女排等所创造的时代精神的感召,伴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发展的时代强音,一代青年学生正在茁壮成长。

一身新军装,一枚军校徽,成了他们未来的憧憬,人生的追求。绿色的方阵,雄壮的队伍,威武的军人,嘹亮的军歌,整齐的队列,矫健的步伐,军校的生活,成了青年学生们激扬青春的理想世界。

一颗红星头上戴、两面红旗两边挂的少年记忆,军校大学生的时代风貌、奕奕风采,对军校的心驰神往和执著追求,成了秦建斌最甜美的梦!

那一年,他参加了全国高考。在老师的指导下,他毅然填报了向往已久的军事院校。秦建斌之所以坚定地报考军校,当然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考虑到父母的负担太重。自己排行老大,下面还有弟弟和两个妹妹都在上学,全靠父母整天劳动的收入供兄弟姐妹四人读书,在这种情况下秦建斌也别无选择。

一天中午,烈日当头,下地的人们赶着牲口、带着农具回来了,家家户户冒起了浓浓的炊烟,男女老少们蹲在自家门口吃午饭、听秦腔,坐在树阴下乘凉、拉家常、下象棋。巷道里只有稀少的人们忙碌着自己的活计。和着大人们的说话声、孩子们的打闹声、收音机里的秦腔戏,鸡狗牛羊的零星叫声,送信送报纸的通讯员李老汉——村里有名的热闹人,骑着他那辆除了铃不响全身都响的旧自行车咯吱咯吱地过来了。进了一队巷道,像卖菜的吆喝个不停。

“好消息,你一队考了个军校大学生!好消息……”

爱开玩笑的几个老伙计坐在树下,悠闲自在地摇着芭蕉扇,年龄大了耳朵背了,也没听清李老汉说什么。

“哎,看把你个老东西晒得一头的汗,急急乎乎地干啥去?”

“你一队考了个军校大学生!”

“谁家娃?”

“村东头的……”

李老汉话还没说完,不知谁家的一头小牛犊撒欢地跑到路中间,李老汉一躲闪,左摇右晃,连人和自行车摔倒在路边的土堆上,弄得一身灰土,众人大笑。

“嗨,老东西,慢一点,日急慌张地弄啥哩,不怕把你腰闪了。”

李老汉一边扶车起身,一边捡起个土疙瘩,朝着小牛犊撇过去。

自嘲地笑骂:“唉,你把他家的,我忙乎你也忙乎,谁家这小畜生,踢死你个不长眼的……”

拍打了身上的尘土,李老汉骑上车子继续向村东头走去。

“斌娃,录取通知书!屋里人在不在?快取通知书!”

一家人正忙着手里的活计,一听通知书来了,秦建斌第一个急急忙忙地跑了出来,看见李老汉推着自行车正往进走。

“斌娃,哎哟,你给咱一队争了光,给咱大队争了光,考上军校了!你小子真行啊,还不快叫你大你妈出来?”李老汉非常激动地说。

“这几年,咱这个两千多口人的大村子,考上大学的只几个,考上军校的就你一个呀!”李老汉又说了几句。

热闹人李老汉高喉咙、大嗓子,声音大得像村里的高音喇叭,秦建斌的奶奶和父母亲远远地听到了外面的说话声都从房子里出来了,热闹人李老汉来了,左邻右舍的人们也来了。

李老汉一看见秦建斌的奶奶出来,便打招呼说:“老嫂子,你屋里出了一个大学生,还是个军校生,真是稀罕啊,大喜事呀!村子里还要给庆贺呢。”

院子里顿时充满了欢声笑语,大人们寒暄、道喜,孩子们在一边玩耍,秦建斌奶奶连忙拿出了好吃的犒劳李老汉和乡亲们。

那一年,秦建斌18岁,以全校预选第二名的优异成绩参加了全国高考,以高于重点大学的分数考上了军校。全校考得好的同学都被学校和班主任鼓励报考了军事院校,多人被录入几所军事院校。老师说,考上军校的学生越多,学校的政绩越突出,军校录得越多,学校和老师越光荣。

报考军校体检、政审要求很严,条件很高。考大学很难,考军校更难。高考前的预选先要淘汰百分之六十的学生,只有百分之四十的学生能过关有资格参加全国高考。军校生录取分数线在重点大学(那时候的高校只有重点与普通之分,还没有一本、二本、三本这类的说法)分数线以上,所以考上军校的更是寥寥无几。对一个农村学生而言,能考上一所军事院校是莫大的荣幸。一人上学,全家光荣。

秦建斌站在一边,激动不已地打开了通知书,看了再看,心里汹涌澎湃,眼前浮想联翩,联想起父母的含辛茹苦,联想起自己的学校生活。昔日的往事历历在目,未来的向往思绪万千,他想得很多很远……

十年修炼,终成正果!秦建斌手里这张小小的入学通知书,让他感到了无比的快慰和成功,让父母的夙愿从此实现,让老师的恩情得以回报,让自己的理想从此起航。

晚上,奶奶叫秦建斌到她的房间,给他说:“你马上就要到外地上学去,你是老大,按咱们这儿的规矩,你先得把对象定下来,你弟才能找。我明早给你姑说一说,她村里有个今年考上学的女娃,你先去见个面,即使你上学走了,对家里人和亲戚也算有个交代,以后有人给你弟介绍对象就好办了……”

能考上一所理想的大学,是秦建斌多年的梦想,此时的他,一心只盼着早点去学校,对找对象还没有丝毫的心理准备,可是奶奶是家里的最长者,她的话也不敢不听。

相关文章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

    水木白杨 时光飞逝,岁月无痕,转眼间,军校毕业三十年了。按照同学们母校聚会的约定,秦建斌坐上了东去的列车。 母校,...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8)

    国庆节后,天气慢慢转凉,学校处于风口,沙尘渐渐增多。那天下午开始组织一区队学员队列考核,不少人很担心自己过不了关,...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3)

    顺着接待站的方向,同学们陆陆续续地走了过去。 “你们是我们学校报到的新生吗?”一位二十多岁的男军人热情地问大家。 ...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6)

    嘹亮的军号就像一只上足了发条永不疲惫的闹钟,铿锵有力地划破了校园的寂静,斗志昂扬地叫学员们起床,新的训练又开始了…...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2)

    军校生接受的锻炼远远不止这些,还有许许多多的训练在等待着新学员去体验,去完成,就像整理内务,这是部队的专利,是军校...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7)

    嘹亮的军号声划破了寂静的夜空,十分钟后早操集合哨吹响,新的一天训练又开始了。冯区队长笔直地站在集合队列的指挥位置上...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9)

    学员们的入学入伍训练强度大、消耗大,吃饭就不得不说说。说起军校生的吃饭,可是个大问题,也是个热闹的场面。和许多高校...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0)

    新生毕竟是新生,与合格军人的标准与要求还有很大差距,约束力、自觉性、纪律性的养成还比较薄弱。 第四天午饭前,听说中...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1)

    晚上,炊事班几名同志带着笔记本,挨个班了解同学们的意见,有的说米饭多面条少,有的说盐太重醋太少,有的说饭菜花样品种...

  • 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3)

    一床小小的军被,让新学员们很伤脑筋。为了让它尽快定型,不管是早上还是晚上,只要有空就自觉练习,自己琢磨。放在床上练...

网友评论

  • 水木白杨:今天是7月23日,是我们军校毕业纪念日。30年前的今天,我和我的同学们从学习训练了四年的军校毕业,奔赴祖国各地,驻守边防,开启了军旅人生新的征程。

本文标题:水木白杨:号声回荡(1)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fcsmf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