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赐履按:昨天,我们讲了刘邦封的八个异姓王,其中七个,有杀的,有废的,有逃的,就剩一个长沙王吴芮善终,且王爵袭五世。今天,我们看一下,刘邦还杀了哪些功臣,还有哪些似乎可以杀,却没杀的,分析一下原因在哪里。
一、诛杀的功臣
第一个,阳夏侯陈豨
前197年,阳夏侯陈豨造反,被诛,不多说了,详见拙文《韩信非死不可,因为他是尝过人血的狮子》。
第二个,丁公
丁公对刘邦来讲,真是“立了大功”,因为他可以杀了刘邦,但放过了,这才有了后来的汉家四百年天下。但严格来讲,他又不算是刘邦的功臣。因为,丁公是项羽的手下。
前205年,刘邦率近六十万联军攻击西楚,一举拿下项羽老巢彭城(江苏省徐州市),然后,花天酒地,声色犬马,好不快活。彼时项羽正在齐国作战,听说彭城陷落,大怒,立即带三万人马火速回救,打得刘邦狼狈逃窜。之后,项羽派人追捕刘邦。车夫夏侯婴载着刘邦一路西冲,路上碰到了刘邦的儿子刘盈(汉惠帝)和女儿(鲁元公主),抱上车继续逃窜。后面西楚军追得紧,呼喝声就在耳前。刘邦吓得魂都飞了,好几次把儿子女儿扔下车,要自己跑。每次夏侯婴都停下车,把俩孩子再抱上车。刘邦恨不得砍了夏侯婴,但一根筋的夏侯婴死都不肯把孩子扔掉。刘邦无奈,只好带着孩子跑。
这还能跑得掉?显然不行。西楚军追到跟前,追到什么程度?手握三尺剑就可以干掉刘邦!谁带队追的?就是丁公。刘邦被追得狼狈不堪,便回头对丁公说,你是好汉,我也是好汉,为什么两个好汉非要以性命相搏呢?丁公不知出于什么考虑,居然放了刘邦一马,扭头走了。刘邦逃得一命。
前202年,项羽灭亡,丁公来谒见刘邦。刘邦大喜,立即把丁公拉到军营中示众,说,丁公身为项王的臣子却不忠诚,倘若当年他没有放了我,这天下就是项羽的,他是使项羽失掉天下的人啊!
于是下令,把丁公砍了!
之后,刘邦说,之所以杀了他,就是要让后世为人臣子的,不要效法丁公!
【拉出去,砍了!】衣赐履说:史书上并未明确刘邦从彭城逃走时,是丁公在追他。从记录上看,刘邦虽然多次被项羽打得抱头鼠窜,但只有从彭城逃走那次,最有可能被人追上,而史书记录的曾经追上又放走了刘邦的,就只有丁公,咱老实不客气地,把这俩人搁一块儿吧。丁公之所以放了刘邦,一是丁公可能是个挺仗义的人,看刘邦拖儿带女逃跑的狼狈样,怪不落忍的,就放了他一马;二是刘邦当时可能给丁公许过诺,一旦如何,一定报答云云,否则,丁公抓了刘邦回去,项羽不给他封王,也得封个侯吧?
可惜的是,倒霉蛋儿丁公,去找刘邦的时候,时机不对。如果当初放走刘邦的时候,直接跟着刘邦跑了,至少能封个侯。然而,等天下一统之后,刘邦最怕的就是有人背叛,此时来讨功,让人家抓了一个最鲜活的反面典型。
这件事儿,从做人上看,刘邦不够地道。但我们一直都在强调,刘邦是个政治人,从政治、国家安全的角度来看,杀丁公,以儆效尤,不但是可以理解的,甚至是非常正确的。
除了以上两位和被诛的异姓王,似乎刘邦没再杀过什么功臣了,至少,最初封的十八个侯,未见记录有被杀的(关于十八个侯,详见拙文《萧何位居功臣榜榜首,其实大有深意!》)。
另,虽然刘邦把儿女推下车挺没人性的,但从丁公放过刘邦的情况看,当时,生死关头,迫在眉睫。把儿女扔掉,可能都能活,而带着儿女,几乎可以说,是死路一条。倘不是丁公,哪里还有刘邦的大汉啊!从这个角度看,似乎刘邦的行为也不是不能理解。还有,刘邦的危机公关能力,超出我们的想像。我不信,他一句大家都是英雄,为什么要相互残杀,就能让丁公放过他。
二、该杀或能杀而未杀的
衣赐履说:这一点,是我非常佩服刘邦的,我觉得能够做到这一点的人不多,做到这一点的帝王恐怕更不多。即,不少之前差点要了刘邦老命的家伙,他居然都赦免了,不但赦免了,而且大都封官了,这个心胸宽广度,不是一般人能够比的。
第一个,季布
【黄金千两,不如季布一诺】这家伙非常有名,有个成语叫“季布一诺”,说的就是他。意思是,只要季布曾经承诺过什么,一定说话算话。季布是上面那个倒霉蛋儿丁公的亲外甥,也是项羽的将领,曾多次使刘邦蒙羞。我们不知道究竟他干了些什么,但项羽灭亡后,刘邦悬赏千金捉拿季布,下令说有敢收留窝藏季布的,罪连三族,可见连刘邦脸皮这么厚的人,都无法忍受,呵呵。前202年,项羽败亡之后,季布逃亡,剃去头发,用铁箍卡住脖子当奴隶,把自己卖给鲁国的大侠朱家(历史上比较有名的游侠之一,这是生活在汉初,如果在武帝时期,估计朱家没有立身之地,到时我们会讲到武帝时的大侠郭解,被武帝干掉,不需要什么理由,就是个人影响太大而已)。朱家心里明白这个人是季布(我们不知道为什么朱家知道这个人是季布),就将他买下安置在田庄中。朱家随即到洛阳去进见滕公夏侯婴,劝他说,季布有什么罪啊!臣僚各为他的君主效力,这是常理。项羽的臣下难道可以全都杀掉吗?如今皇上刚刚取得天下,便因私人的怨恨去抓人,这不是显得太小肚鸡肠了吗!况且,季布这家伙很有能力,官府如此急迫地抓他,这不是逼着他要么向北投奔匈奴,要么往南归顺百越部族吗?我觉着,您得跟皇上说说这事儿。
夏侯婴觉得有理,就按照朱家的意思,向刘邦说了季布的事。刘邦想了想,赦免了季布,并任他为郎中(宫廷禁卫官)。朱家果然是大侠,将季布解救之后,再也不见季布。
第二个,贯高等
前200年,刘邦征匈奴大败而归。十二月(十月为岁首),刘邦返回长安,途经赵国。赵王张敖是刘邦的女婿,刘邦对张敖的态度非常轻慢,以致于张敖的宰相贯高等人非常愤怒,认为刘邦在羞辱他们的主子。于是,决定刺杀刘邦。前199年,冬季,刺杀刘邦未果。前198年,刺杀事泄,贯高与张敖都被抓捕。正月,经审讯,张敖并未参与刺杀行动,赦免,但王爵贬为侯爵。刘邦觉得贯高忠于主子张敖,品性不错,一并赦免。贯高自觉没脸事奉刘邦,自杀。另有张敖手下田叔、孟舒等,刘邦同时赦免,并重用(详见拙文《刘邦清理异姓王,先拿亲女婿开刀》)
第三个,蒯彻
前196年,刘邦平叛陈豨之后,回到洛阳,得知韩信已死,问吕后,韩信临死时说过什么话?
吕后说,韩信说悔恨没有采纳蒯彻的计谋。
【生未逢时的纵横策士】刘邦诏令齐国(刘肥为齐王,蒯彻是齐国人)捕捉蒯彻。蒯彻被带到,刘邦说,你唆使淮阴侯反叛吗?
蒯彻说,是,我的确教过他,那小子不采纳我的计策,所以有自取灭亡的下场。假如那小子采纳我的计策,陛下怎能够灭掉他呢?
刘邦怒了,说,煮了他。
蒯彻说,哎呀,煮死我,冤枉啊!
刘邦说,你唆使韩信造反,有什么冤枉?
蒯彻说,秦朝法度败坏,政权瓦解的时候,山东六国大乱,各路诸侯纷纷起事。秦失其鹿,天下人共逐之,谁牛逼谁就率先得到它。盗跖(春秋时代著名大盗,跖读如直)的狗,对着帝尧狂叫,并不是尧不仁德,只不过因为他不是狗的主人。我给韩信出主意时,我只知道他,并不知道陛下。况且天下磨快刀子想干陛下争夺天下的人多了去了,只不过都不是您的对手罢了。您总不能把他们都煮了吧?
刘邦笑了,说,放了他吧。于是,赦免了蒯彻的罪过。
第四个,栾布
【无他,一腔忠诚耳】前196年,三月,刘邦以谋反罪夷彭越三族,割下彭越的首级在洛阳示众,并颁布诏令,有来收敛尸体者,一律逮捕。梁国大夫栾布出使齐国,回来后,在彭越的头颅下奏报情况,祭祀后大哭一场。官吏将他逮捕,报告刘邦。刘邦召来栾布,痛骂一番,说,给我煮了他。左右正提起他要投入滚水中,栾布回头说,请让我说句话再死。
刘邦问,还有什么话?
栾布说,当年皇上受困于彭城(江苏省徐州市),战败于荥阳(河南省荥阳市)、成皋(河南省荥阳市西北汜水镇)之间,而项羽却不能西进,只是因为彭越守住故魏国(河南省东部)土地,与汉联合而使楚为难。当时,只要彭越一有倾向,与项羽联合则汉失败,与汉联合则楚失败。而且垓下会战,没有彭越,项羽就不会灭亡。如今天下已经平定,彭越接受符节,被封为王,也想传给子孙后代。而如今陛下向梁国征一次兵,彭越因病不能前来,陛下就疑心以为造反;未见到反叛迹象,便以苛细小事诛杀了他。我担心功臣会人人自危。现在彭越已经死了,我活着也不如死,请煮死我吧!
刘邦认为有理,便赦免了栾布的罪,封他为都尉(民兵司令)
衣赐履说:结合八个异姓王的结局,我们看看刘邦诛杀人或赦免人的标准是什么。
杀或贬的是哪些人?七个异姓王(燕王臧荼、韩王韩信、楚王韩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燕王卢绾、赵王张敖),加上陈豨和丁公,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谋反,或者被怀疑谋反,除丁公外,每一个都有谋反的行为,或者至少具备谋反的实力。
也许,我们在谈到韩信、彭越、英布,包括韩王韩信、卢绾时,会觉得他们或多或少有点冤枉。是的,他们可能是值得同情的,但,在政治层面上,不能简单地下结论说某人冤枉还是不冤枉,是他们造反之后被诛,还是皇帝要诛他们逼得他们造反,这种讨论意义不大,因为,绝大多数这种情况,就是黄泥掉进裤裆里,不是屎也是屎。
因此,刘邦诛杀他们只遵循一条标准,即,不要对皇权发起挑战,或者,不要有向皇权发起挑战的能力。
那么,刘邦放过了哪些人?季布、栾布、剻彻、贯高等。这些人,刘邦有充分的理由杀他们,季布追杀羞辱过他,贯高刺杀过他,剻彻鼓捣韩信谋反,栾布简直明目张胆违反刘邦的禁令,但,刘邦一个都没有杀,甚至还给季布、栾布、贯高等封了官,除了贯高自觉没脸而自杀之外,其他人都任职了。这透露出一个什么信号?刘邦需要忠诚。这些人的一个共同特点,是对故主忠诚度非常高,以此思之,他们对刘邦也会保持忠诚。然而,却偏偏杀了曾经放他一马的丁公,其实是要昭告天下,我需要的是忠心,忠诚的人,就算是我的仇人,我也给他官做;有二心的,即使是我的恩人,我也不放过他。
对,我没说剻彻。刘邦只是放了剻彻,但并没有封他做官。因为,剻彻类似于战国时的策士,他为谁出主意,并不是出于忠诚,而是为了某种“自我实现”,这样的人,用起来不放心。因此,刘邦虽然放了他,但没有任用他。
如果说刘邦放过季布这些人,还带有某种政治目的,有那么一种舆论引导、宣传教育的意思,那么,刘邦放过剻彻,则真正体现了他作为一个人的自然属性——他不是一个嗜杀魔头,他其实是一个非常宽厚的人。
【图片来自网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