叶圣陶先生说:“国文教学的目标,在养成阅读书籍的习惯,培植欣赏文学的能力,训练写作文字的技能。”这些目标的实现凭借的是课文或选文。而由于课文里所收的,选文中入选的,都是单篇短什,分量不多,要做精读的指导训练的话,正宜从此入手,可是学生从精读方面得到的种种经验,就需要去做实践,而读长篇巨著就恰是实践的场所。因着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这就是“略读”。就语文教学而言,精读是主体,略读只是补充;但是就效果而言,精读是准备,略读才是应用。
同时,叶老认为略读既须由教师指导,并且应该安排全班学生用统一的教材。一个学期中间,大约有二三种也就可以了。我们的部编版教材提出每学期学生必读2部名著,这与叶老的观点是相契合的。略读与精读一样,应该“举一隅”,让学生从此学得方法,养成习惯,进而达到举一反三的效果。
时至今日,一般学校都忽略了略读,我们区在教研室的带领下才开始推进“整本书阅读”,不知道叶老得知作何感想。
略读不再需要教师的详细指导,并不等于说不需要教师的指导。部编版教材推荐12本必读名著。如何进行阅读?
开始时我们是摸不着头脑,通过教研室精心组织的“名著导读微课录制”和“名著导读课堂大赛”活动,给我们打开了“整本书阅读”的新世界。整本书阅读的课堂教学只有占据理念的高度、深挖文化底蕴,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提升学生文化素养,“立德树人”的目标才能真正达成。
我们要让学生在规定时间之内把指定的名著读完,借此养成阅读的优良习惯。学生有很长的暑假和寒假;在这两个假期内,可以自由阅读很多的书。如果略读时候养成了优良习惯,到暑假寒假期间,各就自己的需要与兴趣去多多阅读,那实效就会更显著。

可是,回归现实,我所任教的九年级的学生,他们没有养成阅读好习惯,甚至在我推进“整本书阅读”的时候还遭到了一些家长的质疑,家长认为当前的任务是中考,阅读什么的都是浮云! 是啊!九年级的同学时间紧,任务重,谈阅读确实是不理想的。我想,这样的阅读思想应该是从小确立,从家长做起,这才是理想的语文教育状态啊!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