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8年,列奥纳多再次回到米兰,这时的米兰开始变得和平。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在这一时期,他见到了一个特殊的人物,一位百岁老人,这个老人的特殊之处在于,他一辈子未曾得过病。列奥纳多与老人相处融洽,他时常去陪老人他聊天,为他驱散寂寞,一直到老人去世。老人去世前,列奥纳多曾向他提出请求:在他死后解剖他的身体,老人批准了他。
他解剖了老人的尸体,找到了人身体里的动脉,并且发现了动脉硬化致人死亡的原理机制。
这一机制直到列奥纳多去世二十五年后,欧洲著名的解剖学家安德烈亚斯.维萨里才在他的划时代著作《人体结构》中,提出这一理论。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其实,在此之前,这个真相已经被列奥纳多先行发现了。
1508年至1513年,五年时间内,列奥纳多狂热地投入到人体解剖和水流形成原理的工作当中。他深入地了解了人体的肌肉、骨骼、嘴唇与微笑、心脏、血管、胚胎等各种结构组织的细微之处,同时对天文现象与水流动力也曾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研究。1508年,他将自己的探索结果整理在《莱斯特手稿》上。
《莱斯特手稿》内容非常广,涉及地质学、天文学、水流动力学、医学等多项领域,还配了三百六十多幅草图。在其中一页笔记上还附有一个结论“太阳不动”。那时的哥白尼,还是个刚开始 构想构想日心说的少年。
1513年,他前往罗马,这时候,是另一位美第奇家族的统治者乔瓦尼·德给他提供资助。这一年的他并没有完成更多新作品,他又迷上了另一个花样:磨镜子。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他会自己亲手设计齿轮、轴承、木架、减速器和变速器,将镜子放置在木架上,以不停旋转的齿轮将镜子打磨光滑。
在罗马没有待太长时间,就在1515年,他遇上了法国国王弗朗索瓦一世,一老一少两个男人一见如故。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弗朗索瓦一世被视为开明的君主,多情的男子和文艺的庇护者,他比之前的任何国王都更向人文主义靠近。他即位期间,文艺复兴的影响才真正在法国生根。
他非常赏识列奥纳多的才华,在国王的不断说服之下,列奥纳多决定远赴法国。
当时,列奥纳多已经六十三岁了,他意识到,这将是他最后一次远行,可能将来再也无缘回到故土,所以,他带走了自己未完成的几幅作品,包括《蒙娜丽莎》和《圣安尼和圣母子》,经过一段时期的长途跋涉,他翻越了阿尔卑斯山脉,最终安全抵达法国。
在法国,当时有一幅画引起了争议,这便是《施洗者圣约翰》。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画作取材于圣经中的一个人物:布道者约翰。约翰奉上帝之命,将为耶稣施以洗礼。画面主体为暗色,约翰上身裸露着,整个身子没入黑暗中。他头发很长,宛如一个年青的牧羊人,他一手拿着十字架,一手指向天空,脸上露出狡黠而神秘的微笑。
对于这幅画,当时社会有两派观点,一派认为此为神作,因为在此前再无人能将宗教题材描绘得如此惟妙惟肖,另一派则认为此画充满挑逗和诱惑,有辱宗教本质。
不过好在,国王本人非常喜欢这幅画,直至如今,这幅画依然是卢浮宫的镇堡之作。
手指指向天空,在列奥纳多的众多绘画作品中,是一个永恒的神秘。
但直至这一阶段,被人期盼已久的《蒙娜丽莎》还是一件未完工的半成品,究竟是什么原因使得这幅画辗转了几个国度颠沛了几个城市仍然无果呢?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算起来,《蒙娜丽莎》接稿于1503年,期间历经了整整十四年,一直到1517年,在列奥纳多在去世的前几天,画家还在作品上做了细微的修改。
这幅堪称巅峰之作的作品,神秘的“蒙娜丽莎”,多年以来,杨木画板上被涂上了一层又一层的薄柚,开始的时候,这只是一幅丝绸商年轻妻子的肖像,后来演变成一次探索之旅。列奥纳多在探索如何描绘人类的复杂情绪,如何通过神秘的微笑使人为之过目不忘,如何将人的本质与宇宙的本质紧密相连。最终,蒙娜丽莎的灵魂与自然的灵魂交织在一起。这里面,科学知识与绘画技巧、对自然的痴迷对内心的洞察力全部融入画中,而且平衡得天衣无缝,以至于一开始,我们几乎意识不到它的存在。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我们以现在的目光再来欣赏《蒙娜丽莎》,会发现,这个女人头上是戴着头巾的,但那只是一层很薄的薄纱,如果不仔细辨别,几乎看不出来。包括人物身后的蓝天、山和水,不仅全部都是真实的,而且更是一片祥和,这需要我们用心灵去感知。
常人一定不会明白,为什么他们去游玩卢浮宫的时候,逛上半天时光,就能把所有巨作都看了个遍,但是教授们去看时,却能在《蒙娜丽莎》画像跟前,看整整一天,那是因为,他们正在画中感受列奥纳多想要提示的真理:人与宇宙之间是和谐的。
列奥纳多·达·芬奇传(十)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