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记得有一年在《时间的朋友》跨年演讲的时候请来了万科的传奇人物王石作为嘉宾做分享,王石上台后说了一句话
他说:“对我来说超过三分钟还睡不着的话就是失眠”
当时我觉得不可思议,因为经常我需要半个小时以上的酝酿才能睡着,有时候甚至明明很困但就是睡不着
那么究竟人和人之间为什么有这么的差距呢,从小我就很羡慕那些沾枕头就能呼呼睡去的人
我们又何尝不明白睡不着其实就是脑子里想的太多。
但是总觉得思绪不受控制,无论是大脑还是内心都是散乱无序的
脑子里闪现着过去、现在和未来要做的事情,思维无序,把自己搞得疲惫。
饿了不吃,或者猛吃,困了睡不着,胡思乱想,该起床却起不来,精神很疲惫,身体也很糟糕。
直到看到李参这本《印象笔记给你的空间》,深受启发
今天我们一起学习本书第3~14页,教你放空大脑,给大脑减负,拥有一个好睡眠,从而提高生活和工作质量
李参在开头的时候就说我们的大脑面临三重考验:
第一重考验:杂事
杂事,即一切引起你注意的事。
一类是你需要做的事情,这是你的职责所在。为家里买水电交房租,为家人做饭,采购商品,完成上司交代的任务,培养下属,自我学习,这些都是我们需要做的事情。
另一类是我们想要做的事情,这也许就是我们经常说的目标和梦想。和家人一起外出旅游,出版一本属于自己的书籍,创立一家公司,做一个公益项目。这些也许只是你的一个想法,但是却也经常会闪现在我们的大脑中,有时候,还会挥之不去。
第二重考验:各类灵感和想法
我们的大脑比较活跃,遇到一个场景就有可能触发一个灵感。人类不缺乏好的想法,缺乏的是将这些零散的想法加以组织和整理,并将它们变成现实。但是往往由于我们的想法过于琐碎,因此没有办法看清楚它们之间的联系。
第三重考验:海量的信息
我们没有办法阻止时代的前进,随着移动互联网的发展,我们所接收的外界信息越来越多,处理大量信息时需要加上我们的判断,而不是全盘接受。我们需要区分哪些信息对我们有用,哪些没有用。当我们需要某些信息时,我们需要快速地从大量信息中找到对我们有用的信息,而这些,凭借我们大脑的记忆是很难做到的。
这些压力搞得我们精疲力尽,晚上休息不好,第二天又影响工作,那么怎么办呢?
李参给我们分享了一个很特别也很有用的方法,就是把这些所有在大脑中一闪而过的信息都记录下来,无论是在工作中让你难以应付的杂乱无章的琐碎还是受了领导批评的委屈,亦或是突然想到的一个好的点子以及在今天读到某篇文章或者一本时受到的启发,统统将它们记录下来,一个记忆碎片、一件事情写在一张便签上,想到哪里,写到哪里,哪些记忆出现,就写哪些。这里之所以建议写在便签纸上是以便于后期的收集,整理和挖掘其价值。
接下来我们将这些便签进行分类收集,比如把你认为是灵感和写作素材的便签纸放在一起,把需要做和想要做的事儿放在一起,把工作中遇到的问题和反思放在一起。
将这些凌乱的便签纸分类以后我们按照自己的逻辑讲这些碎片信息进行排序,此时你会发现那些工作中遇到的琐碎的毫无头绪的事儿突然有了明确的解决办法,或者清楚的看到自己以往工作中的不足和为此进行反思的灵感
或者你会发现自己脑中时不时闪过的灵感碎片通过收集和重组已经形成一条完整的写作灵感或者一条完整的行动逻辑。
把这些碎片按一定的逻辑排序后,可以将他们贴在一张A4纸上拍照保存在印象笔记或者有道云笔记中(只要有云同步的功能的软件就可以)
好了今天的分享就到这里,如果你也因为大脑中的种种碎片将自己弄的筋疲力尽或者文中的某个方法或者工具给你启发,不如积极行动起来,因为赵周老师说:成人的学习就是要以改变自己改变自己的行为为目标,就是以学习者为中心去解决实际的问题。
一切不改变行为的学习都是浪费时间,一切不以改变行为为目的的学习都不配称之为成人的学习。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