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故事
不苦不乐的生活

不苦不乐的生活

作者: 打秋风 | 来源:发表于2021-08-11 12:09 被阅读0次

说快乐或痛苦没有对错之分。错的是坚持“说什么”和“谁对谁错”的心。人的思想就像一杯水。轻水中不含任何杂质,可长期保持清洁。但是,如果你在水里放一些起伏,这杯水很快就会变质。人们的想法是一样的。思想越复杂,就越容易“变质”。那些接受和享受现实的人,能够平静地面对一切艰难困苦和快乐,从而享受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这是佛教最推崇的。

中道生活是一种不失本性的自由和幸福的生活。那么,如何理解中庸之道,做什么才是中庸之道。中庸之道的概念包含了什么?

中庸之道是苦与乐的中庸之道。在受苦的时候,我们应该提到幸福;当你快乐的时候,你也应该明白有痛苦。只是抱着温暖的幸福会导致悲伤;只要忍住冷痛,就会无味。因此,人们最好过一种没有痛苦和快乐的中年生活,在这一生中,快乐和痛苦是相伴的。如果你盲目地享受幸福的美妙,你将不可避免地在安逸的陷阱中失去警惕;如果你长期沉溺于痛苦的深渊,你将无法在绝望的泥潭中自拔。生活总是苦乐参半。不要期望只有幸福而没有痛苦,不要偏执于生活没有幸福。

中间道路生活是贫富之间的中间道路。大多数人认为在佛教中,只有安逸才是最好的生活方式。然而,佛陀从未要求我们放弃财富,过着贫穷的生活。他想要的是放弃对财富和名誉的过分贪婪和执着。在这个基础上,富裕舒适当然不是坏事。佛教认为,中庸之道应该是每个人的美好生活。如果你能用你的钱帮助别人,你也能用好它。我们需要警惕的是,我们只是沉溺于自己的富足,完全无视他人,忘记了修身养性的重要性,磨练了自己的心灵。

中庸之道生活是适度的欲望。人们生来就有各种各样的欲望,比如食欲、求生欲望,甚至男女之间的爱情等等。佛教虽然注重克制欲望,但也不是绝对的。在他过去的修行中,佛陀曾经希望通过锻炼身体和克制一切欲望来获得解脱,但他失败了。由此可见,保持基本适度的欲望,不刻意折磨自己,才是正确的修行方法和人生态度。适度的欲望能促使人们开拓进取,教会人们进步。你想帮助公众,你想做什么。这是你的愿望,但它是一个愿望,可以使每个人从中获利。这种欲望是纯洁的,没有污染的;相反,如果你所有的欲望都是为了满足自己而伤害他人,那么这些欲望就应该被坚决抛弃。

中间的生活方式就是享受节制。佛教徒对自己要求很严格,但他们并不反对普通人享受生活。适度的享受也是好运的开始。你的快乐,如果用得好,可以成为一个帮助别人的机会。你享受自己成功的喜悦,从而帮助别人成功;享受你所爱的幸福,帮助别人找到配偶;享受你丰富的生活,然后努力帮助别人过上丰富的生活。。。这些都是有益享受的好果实。但如果享乐是基于他人的痛苦和牺牲,我们应该反思自己的行为和罪恶。

没有苦乐的中道生活就是禅宗的生活。但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中间道路生活不仅仅是一种奢望。只要你有正确的头脑和正确的意识,这些都不难。没有痛苦和快乐的中庸之道来自我们内心的自由和平静。

相关文章

  • 不苦不乐

    最近沉迷史铁生的文章,《秋日的怀念》。确切说来,这本书和别的类型的散文大同之处颇多。那它何以吸引我?是越看越郁闷的...

  • 不苦不乐

    初冬天冷,还是不要回家的好,不是不想回家,实因工作不容脱身。 后天脱贫攻坚就要考核,需要提供六年来的各种资料。​还...

  • 人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

    热烘烘的快乐,会乐极生悲!冷冰冰的痛苦,会苦得无味!人最好过不苦不乐的中道生活,但不是我们每个凡夫都能得到的,但却...

  • 苦行像

    不苦不乐好修行,为破外道所以这样示现。

  • 生活无处不乐

    看到陶渊明在归隐之后这样悠闲的生活:悦亲戚之情话,乐琴书以消忧。或命巾车,或棹孤舟。这无不叫人羡慕。想到自己每天伏...

  • 2018-06-03

    生活不苦, 需要点糖分。

  • 王阳明《传习录》【126】

    2017-04-06 华杉 苦不苦,想想阳明亡命天涯处。乐不乐,学习颜回箪食瓢饮,鼓瑟高歌。人生遇到悲苦困难时,更...

  • #华与华书房#华杉注王阳明《传习录》【127】

    苦不苦,想想阳明亡命天涯处。乐不乐,学习颜回箪食瓢饮,鼓瑟高歌。人生遇到悲苦困难时,更要建立快乐新常态。 【来书云...

  • 生活

    生活本不苦,只是欲望太多!

  • 世间三苦是谁也逃不掉的

    世间有三苦:求不得、爱别离、生病。 修行是为了有能力面对这些,不被击垮。 苦不是本质,不苦不乐才是本质。 苦和乐都...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不苦不乐的生活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gfoml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