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ttps://img.haomeiwen.com/i74194/bed5a2413f44fbee.jpg)
立春已过,雪只下了一场。其实不能算是一场雪,那雪是夜晚无声无息飘落的,在熟睡的人们起床前就停了,只在地面上铺了浅浅的一层,中午还没到,雪就融化了。就那轻轻浅浅的初雪,在朋友圈被晒得沸沸扬扬,真象鲁迅先生写的,“物以稀为贵”。哪里的雪下得最大?答案是朋友圈。当然,这是个笑话。
楼下白玉兰已含苞欲放,迎春花吐出了黄的蕊,春天的脚步近了,而冬天,就这么过完了吗?说好的雪呢?一个冬天我都在等待下雪,等待一片白茫茫的大地,真干净。
喜欢孟庭苇的那首歌,只会唱两句而已。“你那里下雪了吗?面对寒冷你怕不怕?……”也喜欢《水浒》中很多篇开场的“诗曰”,想来唐宋时候的雪下得大,才有“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样的千古绝句,才留下“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种的诗意画面。
也曾把“风雪山神庙”中描写雪的诗句抄在笔记本上。
凛凛严凝雾气昏,空中祥瑞降纷纷。须臾四野难分路,顷刻千山不见痕。银世界,玉乾坤,望中隐隐接昆仑。若还下到三更后,仿佛填平玉帝门。
好一个“银世界,玉乾坤”,这样的雪我没见过,只能在文字里感觉和想象,在摄影或绘画作品里揣摩。北方的雪,好像是越来越少了。也许,今后,即便是所谓的北方的孩子,都需要在文学作品里感受一场大雪的纷纷扬扬,跟随妙玉的脚步,去踏雪寻梅;品味宝玉站在雪影中,遁入空门前的心境……
我妈说他们小时候,冬天的雪还会下得很大。傍晚,如果天色阴沉,家家户户就得把铁锨扫帚等家什儿拿到屋里,不然第二天一早,大雪封门,推开房门都要煞费力气。我爸也描述过他在雪后去上学的情景,从村子里到镇上的学校大概有三、五公里的路程,一场大雪过后,已分不清路和沟渠,白雪皑皑的平原上,万籁俱寂,他拿着一个扬场用的木锨,一边探路,一边在雪地里留下脚印一串串……
我小的时候,下雪也还是冬季里最经常的事儿。印象中,隔三差五就会有一场雪。村里的小伙伴说,第一场雪不能吃,第二场雪就比较干净,我们常捧起一把雪用舌尖来品味她的冰凉。上学以后,被告知雪其实“最脏了”,因为空气中的灰尘会随雪飘落,即便是第二场的雪,也并不可食。为了验证雪是否纯净,儿时的我们曾把雪装满一个铝盆,放在炉火上融化,化掉的水果然有杂质。我对那结果觉得特别扫兴,后来意识到,这结果破坏了一种美感,喜欢雪的人不愿承认罢了。雪是白是一种假象,知道就好了,揭穿它的真相又有什么特别的意义呢?而人生世事中,好多事、好多人也是一样一样的啊。
当年没有“干洗”衣物的技术,谁家有件毛呢面料的中山装或大氅,往往比别人更期待一场大雪,把脏了的衣服铺在雪地里摔打一番,尘灰埲土被白雪吸附,衣服就变得洁净了。这是真的。冬天,在城市里,我常见院子里的阿姨蹲在雪窝里,拿个类似于棒槌的木棍敲打衣服,让我想起在家乡的河边,女人们洗衣服的场景。
鹅毛般的大雪飘落下来,世界是静谧的,人的心大概也可以沉静下来,童话故事大都发生在有雪的国度。这也是真的。
如今,不管怎么说,雪,真的是越来越少了。你那里下雪了吗?
如今,时节已经立春,雪,还会有吗?你那里下雪了吗?
网友评论
腰都快累断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