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下饭菜”的标准是什么?
如“一千个人眼中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一样,关于下饭菜,一千个人有着一千个不一样的评判标准。
百度百科解释,“下饭”是个方言名词,意思是陪饭下肚之物,能够就着它把主食吃下去,或适于和饭一起吃,都是这个意思。基于此功能,我觉得下饭菜至少要满足四个条件:一是可口,适宜的口味,让再香的陪饭都不能掩盖它的光彩,足够靓丽。二是有滋味,五味充盈和谐,就饭而下,依然足够浓郁。三是汤汁浓厚,润泽主食,入喉舒适、绝不会有干、噎之感。四是有品相能诱人,虽不至摆盘讲究,视觉冲击,在基本美观的前提下,其完整的品相,浓郁的色泽,看一眼就被诱惑得不能自已才行。海产品经常成为类似的“下饭菜”。“家常烧”是最常见的烹饪方式,烧鱼、烧虾、烧贝类都可以。一般稍加细心,前三个条件很容易达到,因为海鲜自带光环“鲜”字,再烧出浓郁的汤汁,不下饭才怪呢。
唯独“品相”两字,在烧制的凶猛火力之下,可能无法保持其光鲜之态;再加上浓油赤酱的塑造,很容易彻底“江湖”,形不归正,落魄不羁。
有一道菜,组成原料多是柔软之物,本不抗炖煮、但如果器、物、操作手法精心合一,也会很容易达到“下饭菜”的四个基本条件。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它就是“浓汁笔管炖豆腐”。科普一下,笔管是一种体型细长的墨斗鱼,“笔管炖豆腐”是海边一道名菜,切块的笔管,有些碎的豆腐,汤多鲜美。不过品相可想而知,至于下不下饭,就更不好说了。
“浓汁笔管炖豆腐”则大不同:笔管完整,腔中塞了肥瘦适一的碎肉馅;配以香煎豆腐,加酱油等长时煮炖,海鲜与猪肉互为表达敬慕,激出了所有的潜能,使得汤汁浓稠,鲜香溢满灶房与餐厅,配一碗上好的白米饭,不由慨叹,“下饭,至味在人间”。
笔管的口牙,在足中间,一挤即可取出;背部有一透明薄骨,也是挤出,这两样,即使不取,吃时费点事就行,也无太大问题。就是腔体中有胃、有墨囊必须取出,取时用传统工具或剪开,或分体,破坏整体(如图)也就不能塞上肉馅了,实有遗憾。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取芯小工具(如图)可以在不割断腔体中其他时掏出内里墨囊与盛有细小渣滓的胃。(如图)这个小工具还是做虎皮尖椒的取芯神器。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先决条件解决之后,将笔管鱼冲洗并沥水。然后腔中填馅。馅可提前剁好,简单放生抽和盐入味。馅不能填太满,暄宾夺主与结个成团都会影响这个菜的口感。若还有空隙可以塞些葱段、姜块,更添风致。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将锅中放少油,小火煎豆腐备用,笔管也直接用此锅微煎,定型,增香。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而后用一不粘炖锅,直接将豆腐铺㡳,上放笔管鱼,依次倒入酱油、料酒、盐、小冰糖极少、微醋、葱姜蒜,以及泡发好的木耳、小花菇(可不用),倒入即将盖过笔管的水即可。为着色可在锅中加几滴老抽。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大火烧开,小火炖煮,,一般情况中间不需翻动,若必须,顺时针滑动即可,20分左右开锅盖大火收汁,一点没有油腻感,全是诱人与鲜美。
运用小工具,做出一道诱人的“下饭菜”好一盘美味“下饭菜”。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