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亲爱的朋友们,我是你们的老朋友花子,很高兴又和大家见面啦,今天我和大家聊个话题:西方文化与儒家思想。这个话题很宏大,以我这浅薄的学识很难说的好,请容许我从尚理解的一些小点的知识来大家分享一些观点,我把它分三个章节:
第一节:意识的起源,中西宗教信仰兴起
第二节、西方文化与我们儒家思想的特点
第三节、儒家思想在中国的兴盛

接下来我分章节来说,首先第一节,我们说说意识的起源,如果有看过《人类简史》的伙伴,可能感受会更清晰些,书中阐述的观点可能不一定都正确,但是观点犀利、内容流畅,对于我们多角度思考问题是很有益处的,尼维尔赫拉里书中阐述,意识形态是我们在人类发展过程不断演化而来的。

大概在40万年前,智人也就是我们早起的人类战胜梭罗人和尼安迪特人,人为什么能在所有人种中胜出?目前最可能的解答是:智人有独特的语言。每一种动物都有属于自己的语言,而智人的语言最灵活,我们只能发出有限的声音,但可以组合出无限的句子。智人可以通过语言沟通,不仅沟通外部世界(比如某处有只狮子),也能沟通人类自己。后一点至关重要,智人是一种社会性动物,协作是智人繁衍的关键,而丰富的语言让智人能能够发展出更紧密、更复杂的合作形式。独有的语言让智人不仅能表达“河边有只狮子”这样基础的信息,更能传递出一些虚拟的想象故事,比如“狮子是我们部落的守护神”。也就是说,能够讨论虚构的事物,是智人语言最独特的功能。“讨论虚构的事物”的重点不在于人类无边的想象,更在于人类可以一起想象,想象出种种虚构的故事,这些故事让智人能集体密切合作。
无论是现代的国家、中世纪的宗教、还是更古老的部落,任何大规模人类合作的根基都是基于集体想象中的虚构故事。素不相识的基督徒可以通过共同的信仰联合起来,毫无关系的同胞可以冒着危险拯救彼此,这些行为与原始人在月圆之夜围绕篝火唱歌跳舞并无本质区别。

理解我们的意识起源后,我们再接着思考,因为地域的不同,那么逐渐形成地域不同的差异的意识形态,即是我们不同的宗教哲学的观念。当我们人类有了群体意识以后,为了巩固社会秩序,信仰成了可操控的武器。所以两河流域就衍生出不同流派的两大文明。

接下来第二个章节,我们来聊下西方文明与儒家思想的几个不同特点:
从心里思维方式来区分,西方文化偏向理性,儒家文化偏向感性。西方文明主要兴起于地中海一带,一望无际的大海最容易激发人的冒险精神和开拓精神,来西方文明的主要来源是:古希腊文化、罗马文化,由此演变到后期以基督教为主的这样的宗教信仰,
儒家思想它属于一种伦理型的文化,对人伦的追求贯穿于中国文化的方方面面,自然也支配了中国古代的政治理念。
从政治范畴来讲,西方崇尚法治,儒家崇尚德治,从个人思想解放来讲,西方推崇个人主义、享乐主义,西方个人价值通过突破自己,成长自己来实现,儒家推崇以家庭、家族、社会为主线的团体主义。
西方目前盛行的两大哲学派系:犬儒主义与享乐主义,犬儒主义为此必须抛弃一切物质享受和感官快乐,该学派的人生活简朴,像狗一样地存在,被当时其他学派的人称为“犬”, 犬儒学者相信,真正的幸福并不是建立在稍纵即逝的外部环境的优势。每人都可以获得幸福,而且一旦拥有,就绝对不会再失去。人毋须担心自己的健康,也不必担心别人的痛苦。
享乐主义(Hedonism),又叫伊壁鸠鲁主义(Epicureanism),出现在 18 世纪的一种动机学说。是动力心理学形成的一个重要来源。所有行为皆是基于要给最多的人数获得最大的快乐,以享乐为宗旨及目的。

中西双方地域文化不同,带来个人群体价值观的不同,而所谓文化遮蔽性是指群体在区间的意识里对现行文化的拥戴,(就像从小我们就会觉得家长的特产最好吃),文化无对错只有与社会发展是否匹配和吻合。
接下来和大家聊下,儒家思想的兴盛,儒家的发展历程我大致梳理了下脉络:
春秋战国 代表人物有:孔子、孟子、荀子,当时中国社会处于由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过度时期,出现百家争明的繁荣局面,当时以儒家和墨家最盛,有”非儒即墨”之说。
秦 秦始皇焚书坑儒,这主要是由于秦始皇崇尚法家,推行“以法为教,以吏为师”和愚民政策,维护其统制。
汉 汉武帝采纳董仲书“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方案,而董仲舒为更迎合统治者需要,提出“天人感应”、神化君权,用“三纲五常”束缚人民思想。此时,儒学不仅是一种单纯的政治思想,更成为封建统治者维护统制,束缚人民思想的工具。这也奠定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大地几千年来的统治地位。
南宋 朱熹提出“存天理,灭人欲” 建“理学”近一步迎合封建统治者需要。
明 随着科举制度发展,最后发展成为“八股取士”读书人只背儒家经典,但在明末清初也出现了顾炎武、王夫之等思想家反理学,再后来的明末王阳明心学。儒家思想的发展已融合了道家、佛家、法家等思想,成为不折不扣的封建统制思想工具。
鸦片战争爆发,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被列强攻开,越来越多的中国人开眼看世界,接触到西方先进民主思想,越来越多的知识分子挽救民族危亡的新探求,中国民族资产阶级越来越壮大,封建统治日渐衰微。
随者辛亥革命的爆发,中国的最后一个封建王朝灭亡,民主共和思想深入民心。
随后的新文化运动开始了一场思想斗争,推翻了儒家思想在中国几千年来的统制。
我们不难发现近代儒家思想是随着封建制度开始、发展、灭亡的。

在一个政权建立的时候,统治者往往用法家的思想对反抗者镇压,而在天下初定时又用老子的“无为”发展生产,修养生息,最后会用儒家思想治理国家,维护统治。是封建制度选择了儒家,是儒家为封建统治而改变,在封建制度灭亡时儒家也跟着衰落,这可能是顺应历史的一种选择吧。
在中国经济高速发展时期,所谓物质文明与精神文明,两手抓两手都要硬。中华文化复兴崛起又将进入新的章程的,儒家思想之风再次兴盛崛起,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指出:“一个国家的文化软实力,从根本上说,取决于其核心价值观的生命力、凝聚力、感召力。” 习大大就弘扬中华传统文化又作出了一系列重要论述。
孔子学院是中国国家汉语国际推广领导小组办公室在世界各地设立的推广汉语和传播中国文化的机构。截至2018年12月,中国已在154个国家和地区建立548所孔子学院和1193个中小学孔子课堂[1],现有注册学员210万人,中外专兼职教师4.6万人。
回忆我们2018年的新年晚会,其中有个分会地址设在曲阜,那里即是孔子的故乡。多关注我们的街头白墙、车体、校园等画面,就会不难发现很多类似这样的字眼:上善若水、厚德载物、父慈似海、人有善念天必佑之、学道得道悟道得道传道等儒家字眼的内容,在社会里广为宣传。符合近代发展而演变进化而来的儒家思想,可能摒弃了早古闭塞的过往,更包容万象。
弘扬优秀传统文化为主要目标,以弘扬、传承孔子优秀教育思想为要义的辅助性教育阵地,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相信在不久未来我们一定能实现中华名族的伟大复兴,重新站在世界之巅(这段就瞎写喊喊政治口号作为结尾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