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著跟读,公Z号《私想活动》整理,文责自负】【450万权重会员+20年传统媒体写手,欢迎点击加入本人旗下简书会员:风清不扬81】
两人正说得热闹,街上迎面遇到两个方巾阔服的人。方巾阔服嘛,不用干活的装扮,当然是文化人。景兰江迎着那两位文化人道:您二位也是到胡三先生家拜寿去的呗?还准备邀谁呐,怎么往那头走呢?
那两人说:就是来约景兄的哇,既然碰到了,那就一起走。于是又问:这位怎么称呼呢?
景兰江指着那两位文化人向匡超人介绍:这位呢是金东崖先生,这位呢是严致中先生。又指着匡超人向那二位文化人道:这位呢是匡超人先生。
注意了,这里有两位老演员返场。严致中就是严贡生,前面故事讲到他为了弟媳的事情告状到京师,冒认周进的亲戚,正好遇到范进在周进那儿,镜头就自然晃过去了,再没提严致中——现在总算又出来了。金东崖呢,是当时荀玫等着安排岗位,遇到母亲去世,王惠教他设法“夺情”,就是不回家守孝、防止耽误当官,然后两人找关系找到了吏部掌案金东崖。这位小吏也只露了一面,如今也出来了。
讲文明有礼貌的四人相互作了揖,再一起走。径直走到一个极大的门楼前,看来就是胡宅了,匡超人把名帖子交给看门人,看门人请他们在门厅稍坐。古代的宅子好几进,门厅感觉就相当于后来的传达室、临时接待室。匡超人举眼,看到中间御书匾额“中朝柱石”四个字,果然是前尚书宅第啊,于是四人就着两边的楠木椅子坐下。这匾、这椅子,既是小说写到这儿描写场景的自然之笔,也是分别暗示了功名与富贵二词。
不一会,胡三公子出来了,只见他“头戴方巾,身穿酱色缎直裰,粉底皂靴,三绺髭须,约有四十多岁光景”。前面马二先生的故事里,也有胡三公子出场,但没对他有过外形与年龄的描述,如今才补述出来,这也是一种写作手法。
大家继续讲文明有礼貌——小说里讲,胡三公子“着实谦光”,照例跟各位名士各位文化人作了揖。各位照例得念叨几句,给胡三公子祝寿,胡三公子当然自称“断不敢当”,再作揖感谢各位,最后才正经坐下来。这里“着实谦光”加了引号,一方面是原文,另一方面是提醒读者看《儒林外史》时可以关注作者笔下的“着实”二字。依笔者经验,每逢作者写到这两字,嘴上都有一种嘲讽的笑。
总算坐了下来,座位顺序是这样的:金东崖首座,严致中二座,匡超人三座,景兰江是本地人,同三公子坐在主位。排座位是中国社会的一门重要学科,绝对含糊不得。这里金东崖虽然是小吏,但却正经在中央机关上班,坐在首座;严致中算是金带来的,也从京师来,也要重视;接下来的匡超人是新客人;最后景兰江和胡三公子,分别是主人和帮主人打理事务的名士。仔细品,这个顺序是有讲究的。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