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后妈有多难?
小时候,妈妈的一个同事常常吐槽说,做后妈很难啊。只要跟孩子说话声音稍大点,老公立即皱眉,你能不能有耐心点?敢情不是你亲生的;
邻居呢,瞬间变成顺风耳,五秒不到,后妈凶狠的一幕分分钟传遍整个小城,被批得体无完肤;
但平时你跟孩子和声和气,相处融洽的时候,他们从来不说,因为没糟点啊?
普通人都如此,对明星来说,更难了。晒出跟孩子的合照,被说作秀,背后指不定什么样呢?
不晒,你眼里就是没有孩子,对老公前妻的孩子这样,做明星的人品可想而知!
就算你偶尔跟孩子一起出镜,带着参加什么活动,也被指为拉孩子造好后娘人设。
而在孩子来看更是很难,小时候你再视若亲生,只要长大了有主见了,知道事情真相了,稍有一点意见不同,就会翻脸,“果然不如亲妈!”
这事儿,文明皇后冯氏的体会再深刻不过了。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0c6a3389a74cbb6d.jpg)
她自出生就是焦点人物
冯氏,出生于原北燕皇室,只是出生后,北燕已被打败,父亲从皇帝成了西城郡公。
从一国之君变为臣子,自然地,他家的事备受媒体关注。
刚生下来时,大街小巷就全是她的新闻,娱乐版头条头版大幅刊登,《北燕皇室冯公主出生,照片揭露亲妈整容史》;
有偷拍她照片盈利的,一篇《捉尾蹲七天七夜,终于拍下冯公主正面照》轻松入帐几十万。
还有一些玄学自媒体拿来为自己炒作当噱头的,《出生前国家被打败,出生后父亲被处死罪,“克”公主接下来的命运如何?知名大师违反天条冒死披露》。
不仅如此,当她入宫为奴后,扑天盖地的《可怜!北燕公主沦为奴婢,每天靠洗衣为生》又一次刷爆了国圈;
这还不算,当她依仗着姑母冯昭仪照顾,学文识字,出落得如花似玉被太子拓跋濬看上带进东宫后,又一轮的新闻开始了,《深扒冯公主姑妈背景,真相惊人!》、《媒体曝冯氏和亲姑同侍一个男人?》……
拓跋余去世后,拓跋濬即位称帝,冯氏被封为皇后。
大到政事,小到后宫,冯氏不但为老公的事业提供了不少可取的建议,还把后宫治理得非常好,让拓跋濬省了不少的心。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defbda5061b1be9f.jpg)
一当后妈深似海,从此良母成问号
当然,这事儿媒体是不写的,没槽点。
不过,自从她当上后妈以后,新闻又一次多了起来。
太子不是冯氏亲生,而是一个李氏妃子所生。
因为当时的规矩,考虑到母亲掌权外戚干政等等因素,无论立谁为太子,亲生母亲都要被杀掉。可见,那时的皇帝多希望宫斗来得强烈一点,这样就不用自己出手了。
自然地,当太子两岁时,李氏按规杀死,拓跋弘便成为了冯氏的儿子。
从小带到大,宠溺至极,督促学文识字一个不拉,严并济,无微不至。
目的很单纯,只为了能继承老公的家业,好让江山后继有人。
而太子也完全将她当作亲生母亲,走到哪儿跟到哪儿,形影不离。
可以说,对于太子拓跋弘,冯氏堪称做到了极致,完全将其视为己出。
但有些媒体不这么看,常常用名为独特的视角来解读冯氏的不良动机,譬如因为学业对太子喝斥几句,便迅速抓拍成文《冯氏如此虐待太子,网友:这事儿不能忍》等等。
公元465年,二十六岁的拓跋濬驾崩,朝夕相处的爱人离世,让年仅二十三岁的冯氏痛不欲生,数天不吃不喝不睡觉,泪流成河。
然而,老公虽去,偌大的家业还要继续,冯氏不得不压抑着自己,忍痛将年幼的太子扶上皇位,代理政事,平乙浑叛乱,稳朝政,扑天盖地小道新闻四起之时,她把国家治理的风生水起。
直到拓跋弘长到十四岁,看到已做了父亲的拓跋弘长大成人,才将大权完全交给了他。
![](https://img.haomeiwen.com/i6548400/9b462d188137191b.jpg)
天生不喜政事 拓跋弘英年早逝被疑遭冯氏毒害
可是冯氏没想到,拓跋弘骨子里并不喜欢朝政之事,反而一心专注佛学之术。
尽管如此,在掌权的几年内,还是做出了很大的贡献。一颁布诏令,让工商杂伎一律务农;二禁止滥杀牲畜,保护农业生产;三对那些克己奉公的牧守加以提拔,对那些贪婪残暴的官员严惩不贷。四处理一切案件都要按法律办事,以事实为依据,用刑要慎重等等,所坏人都醉了好么,无不诅咒他,不是说爱佛学不杀生吗?我看你信了假佛吧?
几年后,随着对政事越发不感兴趣,他便萌生了将皇位传给皇叔的想法,被群臣反对后才禅让给5岁的儿子。
18岁的拓跋弘成为了最年轻的太上皇。且在退位后也曾几次御驾亲征,击退柔然进攻等等。
公元499年3月,拓跋宏抱病在床时,眼看敌方不断施压,只好拖着病重的身体再度亲征伐齐,但这一次,本就病重加之途中鞍马劳顿,导致“疾势遂甚,戚戚不怡”,御医回天无力,不治身亡。
不过,他的死因却有多种版本。《魏书·元澄传》中表示,拓跋宏是因“疾患淹年,气力惙弊”;《魏书·徐謇传》也认为,拓跋宏“心容顿竭,气体羸瘠”。
但《北史》却这么认为:“献文聪睿夙成,兼资雄断,故能更清漠野,大启南服。而早有厌世之心,终致宫闱之变,将天意也。”暗示他死在冯太后手中。
其实,拓跋弘确实杀了冯氏的男宠李奕,不过按冯氏后来在政治上的作为,施行俸䘵制,封田制,稳定政局等等成就来说,一个男宠应该不至于使她迁怒于拓跋弘,而痛下杀手。
而之所以这个版本不断被人提及,一是拓跋弘英年早逝;二是冯氏确实是后妈。
另外,假设真有此事,冯氏杀了拓跋弘,那么在政治面前,冯太后也确有大功于社稷,就算不是良母,但从历史角度看也算小过。
所以这就是从政治角度而言冯氏成为一代太后的原因所在,毕竟历史才最无情无义无理取闹,不认小节,只看结果。
同样的,继子一切安好就罢了,一旦有什么问题,就全部成了后妈的错,这也是后妈不好当的直接原因。
我想,如果拓跋弘没死,且成为了出色的皇帝,或许历史又是一种说法了。
总之,拓跋弘怎么去世的不重要,从这事儿上也可以直接反映出,后妈真的不好当,不管有钱没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