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每周1000字文章
读书笔记 | 人而无恒,则终生一无所成

读书笔记 | 人而无恒,则终生一无所成

作者: 默墨舞文 | 来源:发表于2018-12-22 22:23 被阅读2次

    近代,我们湖南出了不少杰出人物,如曾国藩、左宗棠、毛泽东、朱镕基等,但能驱使我的好奇心,让我想去探究的却不多。

    听说曾国藩这个人很有能耐,延长了清朝近六十年寿命。

    几年前,去图书馆专门找了他的传记,随手读了前面两三章,就搁置了。这是第二回,拾起他的传记——曾国藩弟弟曾国荃的侄子蒋星德所著的《曾国藩传》,上编从曾国藩的少年生活写至晚年逝世,下编讲他的人格、思想、治兵及文学修养等。

    图:当当网

    怀着某种期望,翻开了这本书,以每日两三节的时速前进着,意外地发现他并没有神化般的降生,也没有传奇般的人生,也没有天性聪慧,反而拙诚,凭借自身的恒心、决心和耐性,力行挽救了当时濒于危亡的清朝。

    书中甚有疑惑不解之处,全然随着封书而抛却(尤显做笔记之重要)。直至快结束时,方才察觉自己能输出的太浅薄。在这里,以自己的拙见,粗浅地总结了几点:

    1、整个阅读过程中,感触最深的是,曾国藩严于律己的习惯:每日早起,每日读史十页,坚持用楷体写日记和写家书。

    从道光二十年到同治十年前后30年,家书达1500封之多,每篇家书在1千字左右,长篇有3千字以上(PS:平均每周一封家书呀,在那个车马邮件均缓慢的年代)。所涉及的内容极为广泛,是曾国藩一生的主要活动和其治政、治家、治学之道的生动反映。其行文从容镇定,形式自由,随想而到,挥笔自如,在平淡家常中蕴育真知良言,具有极强的说服力和感召力。曾氏的子弟,在他的教育下个个成器成才。曾氏亲手培植的家风,绵延后世。其家族人才辈出,五世不斩。教材本身好,受教育者的成效又显著,这样两个因素叠加起来,从而使曾氏家书百余年来备受人们器重,被视为家庭教育的圭臬。

    图:二月鸟

    日记则从他29岁开始一直写到逝世前一天,不曾有一日间断,其恒也。从下面他的这篇日志可以看出,他的律己与躬行。

    图:二月鸟

    于起早,他是这么说的:“起早,尤千金妙方,长寿金丹也。”他作为一名带兵打仗的领头人,操办团练,创办水师,只有严格要求自己,以身作责,才能得以人心。

    2、曾国藩与太平天国两方之战,从一定程度上,可以说是宗教信仰之战。曾自幼学习孔孟之道,遵循礼义廉耻之德,而洪秀全信仰基督教,独尊上帝为中心,洪秀全因此信仰,笼络了诸多外国人加入太平天国的队伍,使之不再是单靠冷兵器作战的军队,在双方力量悬殊的情况,曾屡败屡战、不屈不挠,能取得最后的胜利,完全得益于他的非凡的恒心与毅力和当时中国深厚的儒学根基。

    3、民乃国之根本,战乱之后,将如何救济民生?他想到三点方法,分别是社仓制,平粜法以及设粥厂

    先说社仓制,原为南宋宋熹创建,“至冬收到元米,次年夏间贷与人户,冬间纳还,许民家每年贷借一次,实行借谷还谷,息率二分,歉收息减半,大荒年免除。”曾国藩想在湖南先施行社仓制,写信劝家人动员当地的地主、士绅酌量捐谷,自家先捐谷二十石。贫户于夏月借粮,秋冬月归还本息(10%利息),借一石还一石,外加一斗为利息,以此类推,丰年不增息,凶年亦不减息。但当时,并没有真正推行起来,由于清朝与太平天国战争持续了11年,期间又起鸦片战争,民不聊生,甚至于出现人食人的恶形。

    图:网络

    再说平粜法,为春秋战国时期范蠡提出。他主张在谷价过高时出售粮食,谷价过低时收贮粮食。这样市场物价就会稳定,货物就不会缺乏。后战国时魏国李悝提出的平籴法,主张扶植、调剂农业生产,丰年由官府平价收购农民的余粟(平籴),荒年用平价出售积粟(平粜)。

    民国十八年平粜证,图片来源:网络

    最后是设粥厂。古装剧中经常看到搭棚施粥的画面,暂缓贫民饥饿,并不能解决长久生计。

    掩卷沉思,曾氏在政治、军事、为学、治家各方面所取得的成就,不能不说归益于他一系列优秀的品质与良好的习惯。而这些东西的养成,完全得益于他的有恒。曾氏在给他弟弟们的书信中曾说“有恒则断无不成之事,无恒则终生一无所成“。

    图:二月鸟

    受他影响,我已坚持写日记10多天,早起坚持了四五天便断了。要持之以恒的做一两件事情,实非易事啊。


    文:曦风        校槁:二月鸟        配图:二月鸟

    相关文章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读书笔记 | 人而无恒,则终生一无所成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hgwkq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