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次偶然的机会,我在当地图书馆还书架上发现了一册大开本的《韩熙载夜宴图》,由于自己前一段做过一段书法美术培训,少年时也听说过老师对这副画的介绍,但不甚理解,于是查阅了相关资料,如下
《韩熙载夜宴图》背后的秘密故事,韩熙载的无奈谁人能懂?
相信大多数的人都听过一幅名画,那就是《韩熙载夜宴图》,这幅画的作者是南唐著名画家顾闳中。这幅画不同于一般的绘画方式,采用连环画的形式描述了南唐的中书侍郎——韩熙载的一次宴会的过程。《韩熙载夜宴图》一共可以分为五个部分,其中第一部分是“听乐”,画面中的一位长脸美髯的男子就是主人公韩熙载,除了他之外,还有一位比较显眼的穿着红衣服的男子是状元郎,状元郎盘着腿身体微微前倾,非常专注。在场的其他宾客也都十分认真地欣赏着女子的琵琶声。
第二部分是“观舞”,画面中央穿着蓝色长裙的女子体态轻盈,曼妙的身材和优美的舞姿,这个女子就是韩熙载的宠伎王屋山,据考证,当时王屋山表演的正是当时最流行的舞蹈形式“六幺舞”。状元郎正慵懒地半躺在椅子上观赏着舞蹈,韩熙载则在后面亲自擂鼓助兴。画面中还有一位僧人仿佛与这整个画面格格不入,他就是韩熙载的好朋友德明和尚,德明当时是来拜访韩熙载的,但是没料到房屋里正在举办宴会,感到非常尴尬,于是就有了用手半掩着自己的脸的形象
第三部分是“午憩”,午时将至,韩熙载与四位宠伎们在床榻上休憩闲聊,而此时的韩熙载正在佣人们端上的盆中净手。第四部分是“清吹”,韩熙载半敞着衣裳盘坐在椅子上,毫不拘束,画面的中央是五位乐伎在进行演奏,穿着色彩鲜艳的长裙,动人婉约。
最后一个部分是“宴归”,画中的韩熙载手中捧着一只鼓槌,送友人离开,身后有一位男子半搂着一位女伎说着悄悄话,姿态亲昵。仔细观察的话,我们可以发现第四部分和第五部分的头尾是可以连起来的,第四部分的结束也暗示着第五部分的开始。整幅《韩熙载夜宴图》生动形象地体现了南唐时期的贵族人家的奢靡欢乐的生活,一种无奈和感慨也跃然纸上。
《韩熙载夜宴图》不仅是一幅珍贵的画品,它背后的故事也是耐人寻味。说起南唐,大家第一时间想到的一定是李煜,这个写下“一江春水向东流”的多愁善感的男子在政治上是昏庸无能的,在南唐已经濒临灭亡的困境,李煜还是不能及时醒悟,一边用大量的财物来安抚北方的压迫,另一边又不断地猜忌怀疑自己的官员,尤其是那些从北方过来的官员,而韩熙载恰好也是这些人中的一员,且他是北方的贵族,自然引得更多的怀疑。
当李煜在某天得知韩熙载将在宅院里举办一个宴会的时候,李煜便达到了高度警戒的状态,非常害怕韩熙载是打着宴会的幌子来商讨推翻政权的计谋,于是他便派出了自己比较信任的画家顾闳中与周文矩一起前往韩宅参加宴会,并要求他们记录下整个过程。在参加宴会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直接拿出画笔,而是在结束之后,凭借自己高超的”速记默背“的本领画下了宴会中的各个场景。在看到他们的画卷之后,李煜也大大地松了一口气,暂时放下了戒心。
对于这件事其实韩熙载早有感觉,作为一个胸怀大志却没有地方实施抱负的人,他的内心是很痛苦很绝望的。在李煜的父亲李璟还在位时,韩熙载就曾经凭借自己在政治上的独特的见解获得了李璟的信任和重用,但是李璟生性懦弱,根本不可能完成大业,李煜也同样如此,甚至更加昏庸无能,经历一系列的失望和打击,韩熙载也彻底放弃了挣扎,辞去了官位。面对李煜的怀疑,韩熙载也只能顺着他的想法,用歌舞升平糜烂不堪的生活来营造出一幅假象,以此来安慰自己麻痹自己。

但是也有流传说到,在李煜看到这幅画之后,察觉到了韩熙载的真正的想法,也看出了他的无奈和抱负,害怕他某天会反抗,于是下令将他逐出南京,而韩熙载因为这个苦苦哀求李煜,虽然李煜心软答应了他在金陵养老的请求,但是韩熙载因为这件事情吓到生了大病,最终便不治而亡。

此画后世几经辗转,多人收藏并题跋,其中清乾隆皇帝题跋:“后主伺其家宴命闳中辈丹青以进,岂非叔季之君臣专事声色游戏,徒贻笑于后世乎?”然而他又说:“然闰中此卷绘事特精妙.故收至秘笈甲观中.以各鉴戒"
解:
叔季之:
叔季之世,古时少长顺序按伯、仲、叔、季排列,叔季在兄弟中排行最后,比喻末世将乱的时代。《左传》云:“政衰为叔世”,“将亡为季世”。
南唐後主家宴命人绘之,此种景象乃忘国之象,只能供後人笑话,但绘事精致巧妙,因此收藏起来,引以为戒.
学习一副画,不仅看到了当时古代贵族生活的日常,服装、舞蹈、风俗、饮食、礼仪等尽在其中,是难得的古代生活场景再现,否则现在的人们只能想想,更有画后的故事提醒后世:成由节俭,败由奢。难怪乾隆皇帝收入宫中并题跋。
看来好的画都是有思想有故事的,不仅仅在技巧。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