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5年2月13日,作为中国最高领导人,时年62岁的习近平第二次来到了那个令他魂牵梦绕的地方——陕西省延安市延川县梁家河村。这一次来梁家河距离他首次离开梁家河那一年已是四十年过去了。
梁家河万人空巷,村民们紧紧围绕着习近平,无不笑容满面。
面对着众多乡亲,习近平一边招手,一边张口即来,“随娃”、“铁锁”……,唤起当年在一起生活过的“小伙伴”的小名来。他们既惊讶又热泪盈眶,几十年了,竟然还记能得大伙,还这么热情。“这是我婆姨”,习近平用陕北方言向大家介绍了他的夫人彭丽媛。当年在梁家河插队时,没少听陕北人说话,习近平向夫人解释了很多陕北方言词汇,村民们个个都乐开了花。随后,习近平把当年那些乡亲们挨家挨户都转了一遍。临走前,乡亲们送了他很多特产以表心意,但他坚决不受,村民们恍然明白,因为“中央有规定啊”。而习近平反倒给每人付了30元钱,不愧当选为中国共产党人的领袖。
能受到梁家河人民如此的热爱,这当然与他在此为当地人民做出不少贡献有着莫大的关系。
1969年,16岁的习近平跟着一批知青队伍,从北京乘着“知青专列”,经过艰难跋涉终于到达陕西延安插队,他与几个知青被分到了梁家河村。这一行,他渴想得到解脱,受文革影响,他父亲下了冤狱,他也遭受到排挤,于是才下来插队。但是,一向身处城市、衣食优裕的习近平却被眼前的贫穷景象所吓到,住在“山顶洞”,吃的还是粗面糠粮,这还怎么活?“生存还是毁灭”?又因为发生几件糗事,终于他当了“逃兵”,借口回京探亲,却因为失去了北京户口而被派出所抓了去,关了四五个月,还被强制劳动。幸而得姨父姨母谆谆教诲,他明白了“团结观”,开始主动融入梁家河,从此真正地进入了梁家河的知青岁月。“能团结人”成为了他今后鲜明的领导风格之一。
既然下定决心要在梁家河待下去了,首先要克服生活上的不适应。虼蚤关,虼蚤即跳蚤,陕北多虼蚤,被虼蚤咬了,习近平先是出现肿包,后来减轻了;饮食关,陕北贫瘠,粮食匮乏,大家只能吃一些窝头、土豆、酸菜等等;洗澡关,北方较旱,洗澡很不方便,夏天下河洗,冬天就用热水擦一擦身子而已,习近平也习惯了;受苦关,受苦在陕北方言中是指劳动,梁家河人高强度的劳动让习近平很震惊,但他也最终适应了,并且步入了受苦的佼佼者行列。
作为一名知识分子,习近平来到梁家河后也不忘读书,这一点值得我们学习。他有两个棕色箱子,虽然小,但却沉甸甸的,因为里面装的全是从北京带过来的书籍,内容包罗万象,中外、古今、文理,无不囊括。在梁家河的日子,他对自己提出一个要求:一物不知,深以为耻。于是,每每上山放羊之际,他便捧书来读。即使在晚上,他也会点着自制的简陋煤油灯读书到深夜,尽管煤油灯会熏得他能吐出黑痰来。梁家河七年的读书生活为习近平以后的演讲、撰文都形成了良好的文学功底。
梁家河可以说是习近平从政道路的滥觞之地。由于他干活从不“撒奸儿”(耍奸),打坝、修梯田等等,啥活都快人一拍,且待人和蔼,平易近人,没有“城市味”,有“团结观”,所以在梁家河大队党支部书记梁玉明的引荐下,经过几番努力,习近平先后成为共青团员和中共党员。后来在1974年,习近平接替了梁玉明的梁家河大队党支书的职位。自此,开启了他的从政生涯。
他当上党支书后,做了两件大事。
一件是在梁家河沟口打一座淤地坝,最初有不少村民反对,但在他与好友黑子(王宪平)的说服下,村民们最终同意了。民众思想工作做好后,下来面临的就是专业技术问题。习近平跑到县里,借了一些水文资料,按水文计算方法确定了工程规模以及施工标准等等。最终在他的带动下,淤地坝终于打好了。直到现在,该坝一直在发挥它的效益。
另一件是建沼气池。有一次看报纸,他看到四川省大办沼气池的新闻,于是有了一个很深入的想法——梁家河地处偏远,近无煤矿,只能伐木取薪,但易造成水土流失,倘若也能用上沼气,不仅能解决能源问题,亦能清理厕所,变粪为肥,提高粮食产量,实在划算。说干就干,汇报获批后,他立即拉了两个人一起入川“取经”。考察了数月后,回到梁家河,欲着手开建。但又有人提出质疑甚至反对。习近平的倔劲上来了,铁了心要建好池子。终于一个八立方的沼气池建成了,可是却不出气。几经排查,原来是导气管堵了。导气管在粪水里,他不顾脏臭,硬生生地接好了管子。打开沼气灶,一尺高的火焰噌地就升了起来。“陕西省第一口沼气池”就此建成。这一创举引起了延安地委及延川县委的重视。延川县委决定1977年实现全县沼气化的目标。遂遣考察小组入川考察,习近平即是其中一员。考察期间,白天记录,夜晚总结,东走西跑,路途险阻,不过还好有旖旎的风景能让习近平骋怀,受益匪浅。回到延川后,先办学习班,然后因地制宜,推广沼气池,1975年9月,基本实现全县沼气化目标。天下大事必作于细,这是习近平建沼气池得到的经验总结,对他影响深远。
“陕西是根,延安是魂”。不得不说,习近平能成为今日中国之领导人,并且有坚强的执政风格,这既与其固有的优秀品质有关,更与当年在梁家河七年的经历密不可分。来梁家河之前,他好读书,但经不住父辈受迫的打击,内心柔弱;而在梁家河,他振作了,并且摈弃了城市气息,只保留了读书习惯,形成了与人为善、迎难而上、敢为人先、艰苦奋斗、自力更生、心系人民等等一系列共产党员所应有的优秀品质。作为新时代青年,年轻时的习近平就是我们的楷模,其在梁家河的经历非常值得我们学习与借鉴,以及传承下去。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需要大家拿出这样的精神来。
按:本文写于2018年秋,时值我校风靡《梁家河》,师生竞写读后感。本人写毕,却未曾示人。今日再次重阅修改,始公之于众。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