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语》导读之前言

作者: w5cp2518 | 来源:发表于2017-01-07 21:53 被阅读144次

2009年时,司考刚过,工作很顺,时间充裕,突感无聊,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看起了闲情逸书。其实那只是延续了查证小时候人生疑问,人从哪里来,要到哪里去,活着的意义是什么。“人类一思考,上帝就发笑”,于是我也傻笑着开始了看书的历程。

其实人的意义就是为了幸福,而幸福到底是什么呢?每个人都在寻找她。我所认为的幸福可以是这样的,它是建立在你的个人价值观、以及由此而决定的思维模式、行为方式,并籍由此手段迈向你所设定的每个人生目标,在此过程中收获的一切及实现目标所感受的快感,并给周围的人带去社会规范所认可的好的有价值的东西,其间所有的一切自我内心确证的正面感觉就是幸福。幸福,它是一种内心感受,所以因人而异。

刚开始,我看的是哈佛大学泰勒•本•沙哈尔老师介绍积极心理学的《幸福的方法》,其在最后给出的建议是多看看古代先秦中国时期的经典,虽然以前上课时有所听讲,但基本处于模糊状态,好像略知道点什么,但具体又说不出任何内容。于是我花了半年左右的时间去概略了解了一下先秦时期,即德国哲学家雅斯贝尔斯所称的人类“轴心时期”中国大地上的各哲学流派的主要思想。汉代以后的哲学思想可以了解、参考,但因禁锢太多,其逐渐僵化而丧失了生命力。

先秦时期的哲学流派主要有易、儒、墨、法、道、名、纵横、阴阳、杂、农、兵等,最主要的其实是三家:易、儒、道。法家是实用之学,其对“势、术、法”的运用诡谲难测,非我庸碌之辈可学。墨、名、农家都已湮灭,踪迹全无。名、纵横、阴阳、杂家也已嬗变,难窥其原貌。兵家之说非我兴趣所在,也无动力学习。

那只有显学的三家可供学习。但易学深奥,没有扎实的社会经历很难有深入的体会,连孔子这样的圣人都得在五十岁后才学易,所以直接放弃。道家讲“无为”,探讨“无中生有”的形而上的内容,玄之又玄,是谓妙门,完全没能力与实力“登堂入室”,推后再说。最后只剩下了儒家,儒家的始祖是孔子,他主张“述而不作”,所以他没有自己的著作流传于世,学习儒家主要从四书五经入手,《论语》是孔子弟子与再传弟子辑录他言传身教的书,最能反映孔子行事准则与精神风貌。因此细读《论语》成了我那之后的一项重要事务,至今阅次已三十有余。

最近几年,总想把自己的读书心得略作记录,但因自己的懒散而一直停留在想想的阶段。前几天被雅痞老师狠狠批评了国文水平的低下,惭愧异常。是不能躺在以前的老本上浪费光阴了,再说老本之薄犹如片纸,本无所可倚。遂拿起以前的书,重温一遍,札记所想、所得,一则自励奋蹄,二则雁过留痕。

但怎么入手呢,很是费神。之前看到过一段文字《倒看西游》,感觉挺有趣的,可以效仿之,倒读《论语》。只是倒读不好听,故采用“倒”字第三声的同音字“导”——《导读论语》,于是框架底定。

相关文章

  • 《论语》导读之前言

    2009年时,司考刚过,工作很顺,时间充裕,突感无聊,于是“为赋新词强说愁”,看起了闲情逸书。其实那只是延续了查证...

  • 名著导读之《论语》

    《论语》自西汉武帝以后,由于孔子的儒家地位的提升,成为每个文人的必读 从元代仁宗皇帝开始直到明清,更是被定接考试的...

  • 论语导读

    从进入论语学习后,生活也是忙了一重,起初的目的是为了不让脑子废了,每天背一段,依靠团队的力量,督促打卡,坚持下去也...

  • 《论语》前言

    在老子《道德经》与庄子读完之后,也算对老庄有了一个较为浅显的认知,那接下来就是孔孟之道了。孔孟作为四书中的两书,可...

  • 【论语导读】1.16 患不知人

    【论语导读】1.16 患不知人 《论语》学而篇第十六章,子曰:“不患人之不己知,患不知人也。”意思是,孔子说:...

  • 探寻《论语》的哲学关键词

    ×重发 《论语》导读之一

  • 犯颜直言

    今日依旧读《论语》导读,鲍鹏山教授的导读,读着很是鼓舞人心。 子路问事君,子曰:“勿欺也,而犯之。” 子路问怎样...

  • 超越智商前言导读

    什么是智商?智商,或者智力,一般被理解成聪明,敏锐。其实智商的本质是人为了适应环境,而设定目标并达成目标的能力。目...

  • 献辞、导读、前言、引言

    丹娜(德内拉·梅多斯,本书作者)引领了社会观念变革的先河,促使人们觉醒,改变看待这个世界和系统的方式,以此改变当今...

  • 献词、导读、前言、引言

    1993年,德内拉·梅多斯(我们也叫她丹娜)完成了本书的初稿。2001年,就在正式完成本书之前,丹娜因意外永远地离...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论语》导读之前言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afbt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