才刚翻译完。
接的是一个科普杂志的稿件,因为对方确实在做一些实际的事情,所以我很用心。
藏族文化内容涉及很多,就是没有科普类的,我们的孩子从一生下来就要接受宗教的洗礼,却得不到科学和理性的照耀。每一个做科普的人都心里都明白,哪怕他们是在做一件非常伟大的事情,也是需要很漫长的时间才看到效果。
一个社会,文化的影响非常非常深远,给世界之眼著称的翻译者,他的水平和初心决定了一个民族宽容的心态,以及对文化的权重。
当然了长篇大论大家都会,将小事落到实处,却显得格外难。今天翻译了将近5000字,内容全是关于科幻的作品,内容讲一些汉族学生每天都能耳濡目染、藏族孩子们永远都接触不到的一些科学常识。翻译过程中禁不住唏嘘,以后这两个民族的孩子他们都会面临未来,而未来却在现实中已经拉开了很长很长的距离。
还有一个比较棘手的问题是藏文词汇量也偏少。关于科普类的文章,要翻译的时候很多需要的词汇都找不见。当很多词汇需要我们自己去创造。或者需要我们自己打标注的时候,内心深处的自卑感油然而生。但是很多人还会秉持藏文是这个世界上最优秀的第二语言,对此我真的不想再做任何过于多余的评论。
我一直深信这世上最美好的阅读就是翻译,它让人们思考,同时又能领略到每一个细节。
翻译,让人们知道每一个文字都是有它的灵性,同时有它的思想,它的结构乃至它的特点的。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倾向于去通过翻译的途径来认识他以前所没有接触到的文学作品,我鼎力支持他们,因为光是从文学评论或者从文学赏析的态度来走进文学,未免过于浮躁、过于简劣。
当你的思想和别人的语言之间发生了直观的关联,你才会深深的感觉这世界你才是中心,你的思想才是真正的中心。
人类文明走到现在,我们并没有脱离轴心时代的影响。从神学到人学,从黑暗到光明,我们一直在所坚持的路上保持初心。
关于文明,我们每个人都有发言权,因为我们每个人都从属于某个民族。现在文明的尺度来衡量的话,或许俨然像藏族这样的民族早已成了废墟。
在骨子深处里文明的血液一直流淌在我们的思维里,哪怕我们对自己的文化深感自卑,或者又深深地认同。最快的实现文明之间的相互交流,最好的途径就是通过翻译。遥想我们的祖辈广开言路,广泛的引进周边民族的各类文化,一时间,吐蕃文明与世界上最顶级的文明遥遥相望。
漫长的大学四年,我没有学会的东西很多很多,但是我唯一学会的一件事情就是我们还有很多的不足,而这些大量的不足都可以通过翻译这一途径来实现空白的弥补。
但我在图书馆里的馆藏书间看到了诸多的文明诸多的文化,而藏族人却一概不知;我看到了这世界上有那么多的好书,但是我们却只选择偏偏接受祖辈传下来的那点可怜的字眼。我就想着哪怕我能做的很少很少,我也希望能通过自身的努力来提高自己的翻译水平,尽可能的在有生之年多学几门语言,然后去试图让藏族人知道外面的文学、外面的世界、外面的思维、甚至外面的环境是怎样的!每一个藏族人中间都会有一些思维非常活跃的人,我看到他们当中唯一的共同点就是他们孜孜不倦的看书,通过自身的学科素养来争取最大意义上的启蒙,那些人,我一向把他们当做偶像。
我大二的时候听到一场讲座是藏族启蒙势力在学校校园里组织了一个仅仅只有一小时的讲座,他说我们还需要更多的去知道外面的世界,当我听到他的这句话的时候,我就感觉我大学的一半都已经上完了。
剩下的时间,他就仿佛给我指明了方向,让我明白了接下来该干嘛。漫长枯燥的学习,翻译的路程比较麻烦。而我恰恰又不是翻译的科班出生,像我们学院就有翻译的专业。每逢选修课我都尽可能的去选修当翻译相关的课程,开始积累各种各样的翻译窍门。涉及翻译理论的,我也学涉及翻译实战的,甚至涉及宗教经文翻译的一些课程我也假装的样子去开始学。
可能,我的骨子深处是倾向于反保守的,我一向不喜欢披着文明外衣的大学经文课程。在那一个学期那门课程我总共逃了十次,导致我后来受到了处分,最终连我们专业的福利……教师资格证都没拿到。直到现在我仍然后悔我当年为什么选择这门课程。
后来当我开始去自信的面对我的翻译成果的时候才发现开始有一些商业性质的翻译去接受。当然了,凭着我的小试牛刀的态度,我翻译的非常的拙劣。也可能因为大学时间过于零碎,所以我断断续续翻译下来的文章其实也真的算是滥竽充数。直到现在我仍然感谢那段时光,那些人给我大量的机会去让我尝试着最初的美好。
我不是不会去自发创作,作为热爱文学的我,文章写得其实还算过得去。但是我开始倾向于翻译的途径,因为我觉得说自己的话,倒不如把别人说的精华的话,更多的说给别人听。所以我依然在路上!
相信我翻译比自发创作困难多了:自发创作,不用考虑作者的本意,也无需死抠着每个字眼。翻译的时候,你就会因为一个名词的翻译而跟自己斤斤计较一个上午。而且即使我们的文风文学素养再好,我们也深知永远都不可能达到原文的水平,为此深感苦恼。
今天翻译5000字,我刚刚说了,内容是关于科普的。说白了,今天起是我第一次尝试做这样内容。我要深深的感谢刘京女士给我的这次机会,让我开始去小试牛刀,着力于翻译科普类的文章。我中间翻阅了无数次藏汉词典和汉藏双语词典,有时候还会因为一个科技术语,找遍了整个网络,从百度到藏文信息网。这个过程真的很不容易,一整天才翻译5000字。
而且最致命的是,哪怕在汉语里看起来“我为你们感到骄傲”这一类的简单浅显的话,硬生生的跟自己较了一个下午的真儿。有些时候非常可惜,我们日常生活中最容易见到的话却是最难翻译的。我们日常生活中经常碰到的一些词汇,恰恰又是最致命地难翻译。
华严经里说不忘初心,方得始终。对我来说,我的初心就是通过自己毕生的翻译活动来总结自己的人生轨迹。深信这个发愿是好的,是善良的,对所有藏族人有意义的。我不能做藏族社会这个巨大的机器上一颗无用的齿轮,我要磨砺自己,通过自己短暂的年华来培养自己,让自己能够给藏族文化添砖加瓦,为这个民族带来力所能及的光明。
回到翻译,我希望我能给大家呈现一些我自己的见解。
第一,跟常人的说法不同,当你开始去翻译一个自己完全不了解的领域的时候,你不必先急于去看一下他的原文,相反不知道结果,反而会让你在翻译的过程中更加理性。
第二,翻译是没办法折中的,也没办法中庸的,在你开始去翻译之前,除非你先摆正好自己的立场,除非你有最确切的目标。
第三,大学里的那些最基本的翻译常识,你听听就好了。我们是活人,千万不要被理论牵着鼻子走。我们需要的是更多活生生的经验,而不是教条的定律。
第四,翻译过程中我们会碰到困难,会想到放弃,但是认真你就赢了,不放弃你就成功了。不要因为刚开始的苦头就忘了当你翻译完一个文章的时候,你心中那份喜悦的感情。
第五,当我想到了,就告诉你。
这篇文章是我在简书里写的第一篇文章,它意义重大,我希望我能每一天都坚持在简书上写一些文章。
原创稿也好,翻译件也好。
最后,感谢我的热西,感谢她在我简书生涯给了第一个鼓励。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