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读书人物古代文化
范仲淹:《全宋词》录入我五首,写尽我的后半生

范仲淹:《全宋词》录入我五首,写尽我的后半生

作者: 莹莹_ | 来源:发表于2017-10-07 16:03 被阅读183次
范仲淹
宋朝有两位词人,写柔情词亦有一股清朗之气,不似柳永李煜,把人带入狭闷的境地里去。这两位的婉约诗词,别有一番情趣。明明是女儿家好,却字词间一股英气。一位是“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阑珊处”的辛弃疾,另一位便是“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范仲淹。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是在退野后应友人邀请,为岳阳楼的重建而作。除了这篇《岳阳楼记》,范仲淹为人所周知的还有一篇词《渔家傲》。

《全宋词》一共收入范仲淹五首词,《渔家傲》位列其中。另外四首分别是:苏幕遮,御街行,剔银灯,定风波。

其中《渔家傲》和《苏幕遮》都写于边塞。其时,范仲淹任陕西都转运使,负责抵御西夏的进攻。

在范仲淹之前负责其职位的,是范仲淹的本家,叫范雍,也是文人出身。二范后,西夏人流传“小范老子腹中自有数万兵甲,不比大范老子可欺也。”大范就是范雍。小范,指的自然就是范仲淹。

两范都是文人。宋朝为什么用一个文人担当军事职位呢?

在宋朝,各个岗位上,文人的位置都高过武人。甚至,军事首脑枢密院长官的位置也是文人的屁股在坐着。宋朝一直以唐朝、五代十国的亡国史为鉴,抑制武人、世家的势力。科举考试从隋唐开始,但即使在唐朝,也有很多官职由世家子弟袭成。宋朝力求扭转这种局面。举一个数字来说明宋朝的情况:《宋史.宰辅表》列宋宰相133名,科举出身者高达123名。宋朝帝王通过各种行政手段,为贫寒之士出仕扫清道路,抑制世家势力过大。

范仲淹也就是在这个背景下得以从政的,也借此得以从事军事岗位。也许会有很多人羡慕这个时代,羡慕赶上了好时候的贫寒之士。但皇帝不会做对自己没好处的事情。这些出身低微的人,没有社会根基和背景,他们的根就在皇帝手里,只能依附于皇帝。一旦皇帝弃用,这些文人不像那些世家还有个归处,他们将无所归依。所有人,仅为我所用,仅对我负责,这是皇帝的逻辑。

那时,皇帝为了鼓励读书人好好读书,还作出了名句“书中自语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语出宋真宗),而且把这些美好的许诺都落实了。

在边塞的日子并不好过。历史书上,一页就是几百年。这几百年里,许多人思念过,哭过,再没相见过。许多无名氏的声音埋没在历史长河中。幸好我们有诗词,有为这些无名氏歌咏的文人。范仲淹的这首《渔家傲》,就是这样诞生的:

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浊酒一杯家万里,燕然未勒归无计。羌管悠悠霜满地,人不寐,将军白发征夫泪。

一个能看到“征夫泪”的政治家,一定是个有悲悯情怀的政治家。范仲淹的眼光经常在最卑微的人身上。之前,他曾因在废皇后问题上没有支持皇帝,而被贬到睦州。睦州以鲈鱼为美,范仲淹曾作诗:

江上往来人,但爱鲈鱼美。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

这首诗以一个很美的画面结尾,让人在心中升起美感的同时,也看到了捕鱼人的艰辛、危险。在诗词创作中,“留白”这种悬念美,是有回味空间的。与之对照,“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这样的直白,意境就稍差了些。

在边塞,范仲淹还作有《苏幕遮》:

碧云天,黄叶地,秋色连波,波上寒烟翠。山映斜阳天接水,芳草无情,更在斜阳外。
黯乡魂,追旅思,夜夜除非,好梦留人睡。明月楼高休独倚,酒入愁肠,化作相思泪。

这首词常让我想到“可怜路边无定骨,犹是春闺梦里人”。战争的结果往往以伤亡数字、胜负成果的黑纸白字呈于历史书上,可历史经不起放大,那里面都是痛苦和哀嚎。

宋朝和西夏订立了合约,西夏仍称臣于宋朝。范仲淹功成回京。在京城,范仲淹的耿直、才干招到了一些人的嫉恨。范仲淹无可寻隙之处。这些人就从“朋党”处下手,污蔑范仲淹结朋党。

范仲淹本无意结党,因个人品格、能力,吸引了一批粉丝,肝胆相照、互相提携。比如欧阳修就是范仲淹众多粉丝中的一枚。在范仲淹被污蔑结朋党时,欧阳修还作了一篇大名鼎鼎的《朋党论》,其中有提到“大凡君子与君子以同道为朋,小人与小人以同利为朋,此自然之理也”。

宋朝以文人治天下,就是为了防止世家势力过大,皇帝不好控制。自然,文人结党,也是皇帝不愿看到的。造谣方从皇帝的痛点下手,一打即准。不论欧阳修的朋党论写得多么出色,皇帝都是不愿被说服的。

处于如此政治漩涡之中,范仲淹在和朋友的酒席上,作有《剔银灯》:

昨夜因看蜀志,笑曹操孙权刘备。
用尽机关,徒劳心力,只得三分天地。
屈指细寻思,争如共、刘伶一醉?
人世都无百岁。
少痴騃(ái)、老成尪(wāng)悴。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一品与千金,问白发、如何回避?

“只有中间,些子少年,忍把浮名牵系?” 范仲淹始终是个政治家,他只是在词里发发牢骚。

回到现实,他后来因此“朋党论”被贬到邓州,依然尽心竭力为国家兴办教育、创办学堂、引荐并接济人才。

邓州城东有前任知州修建的风景区“百花洲”。范仲淹到任后,再度修缮,增设景点。经历了政治的风云诡谲,范仲淹身心俱疲,到了百花洲,他常沉醉于美景中,修养身心,陶然自得。在此其间,他吟出《定风波》一词:

罗绮满城春欲暮。百花洲上寻芳去。浦映百花花映浦。无尽处。恍然身入桃源路。莫怪山翁聊逸豫。功名得丧归时数。莺解新声蝶解舞。天赋与。争教我辈无欢绪。

另外,在邓州期间,范仲淹还作出了流传后世的名作《岳阳楼记》。范仲淹写岳阳楼记,为世人信服,因其身体力行活出了“先天下之忧而忧”,就如其后来誊抄韩愈的《伯夷颂》。韩愈这篇文章无甚名声,倒是借着范仲淹的誊抄享誉全国。

范仲淹的品性操守也惠及了后代。据说明洪武年间,苏州人范文从 犯事至死。明太祖朱元璋查看死犯案卷,看到范文从的姓名和籍贯,急忙传唤,问他是否为范仲淹后人。得到肯定答案后,朱元璋赠以锦帛,上书“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并下旨“免除你五次死罪!”。

这以后,范仲淹慢慢退出了核心政治圈,又相继到任过杭州、青州。在杭州,范仲淹依然为朝廷举荐人才。当时的苏州巡抚苏麟一直没得到举荐,于是为范仲淹献诗:

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

诗写得精彩,千古流传,人也得到了范仲淹的赏识和举荐。

在杭州期间,范仲淹观钱塘江盛景,写下了一首:

何处潮偏盛,钱唐无与俦。谁能问天意,独此见涛头。海浦吞来尽,江城打欲浮。势雄驱岛屿,声怒战貔貅。万迭云才起,千寻练不收。长风方破浪,一气自横秋。高岸惊先裂,群源怯倒流。腾凌大鲲化,浩荡六鳌游。北客观犹惧,吴儿弄弗忧。子胥忠义者,无覆巨川舟。

北宋潘阆有也有一首咏钱塘江的词:

长忆观潮,满郭人争江上望。来疑沧海尽成空,万面鼓声中。弄潮儿向涛头立,手把红旗旗不湿。别来几向梦中看,梦觉尚心寒。

个人觉得,这两首词的高下,就如“君看一叶舟,出没风波里”,与“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潘阆所作,前后时间相连,读起来有如身临其境,描绘采用生活场景,比如“大鼓”,少用“貔貅”、“大鲲”、“子胥”这些神话或古人,少范词中的直接描写,更有情趣。且情节紧凑,读起来一气呵成,让未见此景的人也能惊觉一身汗。

后范仲淹终老于徐州,誉满全国。

上面提到了列入《全宋词》的四首,还差一首《御街行》:

纷纷堕叶飘香砌。夜寂静、寒声碎。真珠帘卷玉楼空,天淡银河垂地。年年今夜,月华如练,长是人千里。愁肠已断无由醉。酒未到、先成泪。残灯明灭枕头欹。谙尽孤眠滋味。都来此事,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

其中的“眉间心上,无计相回避”启发出了后来李清照的“此情无计可消除,才下眉头,却上心头”。范仲淹何时作、为何作,已不得而知。那时士大夫为应酬,经常出入于灯红酒绿场所,或描写某位女子的痴情样貌也未可知。那时的文人,谁没个婉约气质?谁没个红颜心事?范仲淹这首词,向我们微微露出他的另一部分内心世界。

相关文章

  • 范仲淹:《全宋词》录入我五首,写尽我的后半生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语出范仲淹名篇《岳阳楼记》,是在退野后应友人邀请,为岳阳楼的重建而作。除了这篇《...

  • 究竟几影?

    张先是北宋早期的词家,约和范仲淹、柳永同时代。张先的词应该属于艳词之类,多写风月之事。《全宋词》收录了他的词作16...

  • 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

    人字两笔,一撇写尽前半生,一捺写尽后半生。 前半生如同爬坡,一步一步登上山顶。拿得起,才能站得更高。 后半生如同下...

  • 前半生拿得起后半生放得下

    人字两笔,一撇写尽前半生,一捺写尽后半生。 前半生如同爬坡,一步一步登上山顶。拿得起,才能站得更高。 后半生如同下...

  • 写尽我的爱意

    我们相识于夏日 初见你的那一霎 月光贯穿我的心 你最美丽的笑容 是我永恒的心动 想和你去看天边的日落 在星河漫游 ...

  • 观宋填词96 房舜卿最爱咏梅 可惜只留下了2首词

    前言 今天读到的人叫做房舜卿,这又是一个没有什么存在感的词人。《全宋词》中录入了他的两首词:《玉交枝》、《忆秦娥》...

  • 我心中的范仲淹

    初识范仲淹,缘于他的那首《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 我写尽离悲

    每当深夜来临时,我便万分恐惧 大概是怕极了安静的空气吧 虽然有我喜欢的慢音乐充斥着房间 但却无法填补我心里缺口 就...

  • 有粮常想无粮时

    最近在读梁衡所著的《我的阅读与写作》,书中有关于范仲淹的专门章节。对于范仲淹这个人,我唯一的记忆就是他写的《岳阳楼...

  • 语音打字是个高效快捷的写作方式

    说我写的这么几十万字,我一直都是用手打字。这几天才试着用语音录入。其实语音录入比手打字快的多,非常高效,...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范仲淹:《全宋词》录入我五首,写尽我的后半生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vjyx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