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8】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
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在父母面前一直保持和颜悦色最难能可贵,仅仅是父母有了事情,儿女替父母做了,有了好酒好饭,让父母吃,难道能认为这样就可以算是孝了吗?”
【感悟】
一、“色难”与“容易”
从【2.5】开始,连续四章都是谈“孝”。 孔子是一个非常重视孝道的人,在【2.6】章,讲了孔子自身的至孝,使我对孔子之所以提倡孝有了更深的触动。孔子深知家家都有不同的情况,所以,推行孝道也要有不同的内容。
本章子夏向他请教“孝”,孔子了解子夏也是能够养父母之身,服劳奉养。但子夏性格比较耿直,待人处事直来直去,有时候和谐的气氛少。跟父母也是一样,大概是从小跟父母在一起的时间长,少了一些温润和悦的脸色。所以,孔子点他“色难”,要他注重在深爱婉容,和颜悦色这上面修养。
后人也是深知“和颜悦色”的难能可贵。相传明成祖有一次给解缙出难题:有一联“色难’着实难对。解缙应口而答:“容易。”过了很久,成祖还不见解缙对上,于是问:“爱卿不是说容易吗?怎么现在还没对上?”解缙说:“臣方才已经对上了。”原来“色”与“容”都是脸色的意思。“易”的构字,上部分是“日”,下部分是“月”,既有阳光的热情,又有月光的温柔、安抚与宽容。成语“平易近人”中的“易”就是这个意思。解缙的“容易”语义双关,对仗工整,成祖连声称妙。
“色难”和“容易”也就是一念之间。
父母总是希望孩子好,常常眼中容不下一粒沙子,经常批评或唠叨孩子,如果孩子从内心没有对父母的深爱,对父母的逆耳忠言不仅不会接受,有的还会射出仇视的目光……我百思不解的是,现在有一些人竟对“孝”十分反感。如果换位思考一下,将来你的孩子也只是把你当做取款机,当做保姆,你还会有幸福可言吗?如果我们不“和颜悦色”对父母,就会以“原生家庭”的种种不幸,一代代相传。
如果我们做子女的能够和颜悦色地对待父母,能和父母做心灵上的沟通,家里的氛围就会很好。
可惜,很多子女小的时候只知道向父母要吃要穿;上中学了回家就把自己关进自己的小天地;长大挣钱了,有“孝心”了,也只知道给父母买好吃好喝、给钱花,却很少有时间陪陪父母。而且大多时候匆匆来看望一次,却也是眼不离手机,说不了几句话。有时父母想和儿女唠叨唠叨,做子女的没听几句就不耐烦了,有的连个好脸色也不给父母,千万不能小看这种现象。曾看过一篇报道:有位老太太中午去儿子房间找张报纸,正碰上儿子回来。儿子刚谈砸了一桩业务,心情不太好,见母亲在自己床上摸索,便生硬的说:“妈,你没事在自己房间好好呆着,别到处乱跑。”母亲解释说:“我只是找张报纸,顺便在你床上坐一会。”儿子脸色很难看,出门前扔下一句:“吃饱没事干。”晚上12点,老母亲便从七楼跳下自杀了。也许这个儿子觉得自己平时对母亲挺好的,但就是这样冷漠的三言两语,是最伤父母的心了。
二、有深爱者必有和气
传说远古五帝之一的舜,史称虞舜,他的父亲叫瞽叟,没有知识,又喜欢妄作妄为。舜的母亲去世早。舜的继母又生了儿子,取名“象”。继母非常溺爱象,象的性子也很傲慢。继母不仅家里所有的事都让舜干,而且还经常在舜的父亲面前说舜的坏话。舜的父亲生性暴躁,舜发现父亲要大发脾气时,就赶紧藏起来,让他的父亲找不到他,等父母需要他时,又出现在他们面前。舜的父母常常想要谋害舜:让舜修补谷仓仓顶时,从谷仓下纵火,舜手持两个斗笠跳下逃脱;让舜掘井时,瞽叟与象下土填井,舜掘地道逃脱。事后舜毫不嫉恨,舜以为父亲、母亲、弟弟这样对待自己,都是自己侍奉不得法,不能够得到爹娘弟弟的喜欢,过在自己,不在他们,仍对父母恭顺,对弟弟慈爱。他的孝行感动了天帝,舜在厉山地方耕种,天帝就派大象替他耕地,鸟代他锄草。帝尧听说舜非常孝顺,有处理政事的才干,把两个女儿娥皇和女英嫁给他;经过多年观察和考验,舜的夫妻关系处理得也非常和谐,于是选定舜做了他的继承人。
怎样才能对父母和颜悦色?《礼记 祭义篇》:“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孝子如果对父母是有深爱的,一定会有和气;有和气的,一定会面有愉悦之色;有愉悦之色的,一定有和顺的容貌。真正的孝,要有实实在在的心,来不得半点虚假。如果对父母你都不能心平气和,谁会相信你有干大事业的格局和心胸呢?每临大事有静气,其实就是从面对父母保持“婉容”来修炼的。
如果我们能像“舜”一样有一颗深爱父母的心,听到父母说了自己不顺耳的话时,就会想到父母是对自己好,一定是自己有做得不好的地方,就会马上反省。反省了要告诉父母,“是我做得不好,我一定改,谢谢老妈的提醒。”如能再亲吻一下父母,拍拍父母的肩,那就更好了。
天下的父母为孩子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而感动,第一个蹒跚的迈步,写出的第一篇小文,工作上的每一点突破,都是让父母那样的热泪盈眶,如果我们真的能给父母一句暖心的话,父母一定会涕泗横流了。
我和老同学聚会的时候,大多数同学的父母都已离世了,父母将我们养大,能自立了,就像远走高飞的候鸟,迁徙的归程越来越长,聚少离多。原来我们与父母恩情一场,不过是一场渐行渐远的离别。
趁父母还健在的时候,常回家看看,多一些温暖的陪伴。
学习《论语》可以明心见性!感谢您百忙之中来助力我弘扬《论语》的人文情怀,如果觉得有所赞同,别忘了加“关注”哦,我们一起传播!
如果希望能系统地看到“感悟《论语》的人文情怀”,请在“简书”搜索引擎搜“汉字活解”。谢谢大家助力!
网友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