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文网首页简友广场哲思人物
古文品读145|箕子碑——隐忍图存

古文品读145|箕子碑——隐忍图存

作者: 简中文 | 来源:发表于2020-08-19 06:42 被阅读0次

人活在世上,我认为重要的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生命,二是灵魂,三是人格。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越来越明白一些事情,不唉声叹气,不迷茫得失,为自己的人生找到定位。没有目标指引的人生,就像海上航船失去了灯塔,等待的是失望与毁灭。人到了一定的阶段,真不意味着只有沦落的内心,而是意味着向上的修为。不降志,不辱身,不媚俗,有自由意志,保持独立精神,不被绑架,更不妥协。得过且过的人生还是算了吧。

唐代文学家柳宗元因参加王叔文集团,实行政治革新而获罪,被贬滴到荒远的边郡为官,他的遭遇与商代贤者箕子的遭遇有类似之处。于是,撰写了《箕子碑》借赞美箕子来寄托自己的信念和抱负的。全文大意如下。

凡是有德行的人遵从的道理有三种:一是纠正人违法作乱;二是把大道传授于圣人;三是教化万民。在殷朝时有一位仁人叫箕子是具备的,以大德行立于世上。殷纣王大道逆乱,臣下拼死进谏,但无益于社稷,委曲求全,又不忍心。这两条路,都有人行了。这样的作为,是保其贤明,与世俗人一同俯仰曲伸,隐藏自己的谋略,在奴隶中间受凌辱。虽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乱来;虽然颓废失落,但忠心不熄灭。所以《易》上说,箕子不敢显露自己的明智。这就是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等到天命已经改变,百姓已经走上正轨,就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伦常,后来设立大典章制度。所以《尚书》说,箕子归来作《洪范》。这就是把大道传授圣人。到了周朝封箕子于朝鲜地方,他顺应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无论大小,人群不论亲疏远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蛮荒变为中华,这是教化万民呢。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天地之变化,箕子独得其正气!当周朝还没有建立,殷商还没有灭亡的时候,殷商大臣比干已死,微子也已离去。假如殷纣没有恶贯满盈,武庚忧虑乱世,国中没有贤明之人,谁能辅佐治理?箕子先生隐忍受辱为奴,也许是有志于此吧?唐朝某年,建箕子庙我作了这篇颂词:蒙难以正,授圣以谟。宗祀用繁,夷民其苏。宪宪大人,显晦不渝。圣人之仁,道合隆污。明哲在躬,不陋为奴。冲让居礼,不盈称孤。高而无危,卑不可逾。非死非去,有怀故都。时诎而伸,卒为世模。易象是列,文王为徒。大明宣昭,崇祀式孚。古阙颂辞,继在后儒。

在这篇碑文中,作者讴歌了箕子的功业,凸显了高尚的人品。箕子是商纣王的叔父。纣王无道,箕子劝谏不从,反遭迫害,却能忍辱负重,建立功业,作者对他表示了极大的推崇和同情。箕子虽然卑微不得意,但也不肯乱来;虽然颓废失落,但忠心不熄灭。一件事是“归来作《洪范》”。箕子就披散了头发,假装癲狂,韬晦为奴,又被纣王关押起来。武王伐纣将他释放出来,向他求教大下之常理,于是向武王陈述天地之道,即《尚书》中的《洪范》篇。箕子蒙受苦难而能坚持正道,拿出大法《洪范》以传授圣人,周公旦得依此法序次伦常,后来设立大典章制度。另一个事,到了周朝封箕子于朝鲜地方,箕子顺应大道,教育感化俗人,德行无论大小,人群不论亲疏远近,光大殷朝的祭祀,使得夷狄蛮荒变为中华,这是教化万民。这些大道聚集于箕子一身;天地之变化,箕子独得其正气,真是有大德之人!作者以伟大人物三个标准“正蒙难”、“法授圣”、“化及民”为评价箕子的出发点,依次展开论述,彰扬箕子的人品、功业,也表达了对自己、对一切仁人志士的勉励。箕子所处的时代,殷商末年纣王荒淫无道,武王灭商,他带着商的祭器降周,周公灭武庚后,封微子启于宋,保存了商宗族。而箕子劝谏无效,于是佯装疯癫,结果被囚禁起来。所以《易经》卦象说:“箕子之明夷,明入地中”,象征明臣在下,暗主在上,明臣不敢发挥自己的才能。这就是“正蒙难”。箕子和比干、微子并称为“商末三仁”,但他采取的是他认为最可取的方式。作者认为箕子在比干已死,微子已去时,采取了装疯卖傻的隐忍方式,是一种明智之举。如柳宗元在碑文的结尾说到箕子隐忍图存,指出了箕子的本意,表示了对箕子的崇敬之情。文章高度赞颂了箕子既忠贞又富有智慧,忍辱负重,辅助圣王建立国家典章制度,推崇教化治理人民的重大业绩。

心理学家荣格说,只有抛开对外物的追求,才能达到灵魂的所在。人若找不到灵魂,必将陷入空虚的恐惧,而这恐惧将挥舞长鞭,驱使他绝望盲目地追求空洞的世事。印度灵修大师奥修的讲过,一个人到了中年之后,应该要把自己的目光转向丛林,远离人群、社会与市集。是的,跟自己相处没什么不好,真没必要非要跟与生命灵魂无关的人搅在一起。这个世界上,百分之九十九的人和事是与自己无关的,剩下百分之一的人和事,绝大部分并没有那么重要,仍可以一减再减。人没必要那么浅薄,能与自己相处能够安心享受孤独的乐趣,这本身就是相当体面。有的时候,可以远离无关人群,对一时办不至的事也可以缓一缓,隐忍图存,学会退让。一个人贴近自然,聆听自己的心声,对问题看得更明白通透 ,就能够思考得更深一点。人生中的许多追求,有些是为了嘴巴,有些是为了心灵,有些是为了尊严。人一辈子不是为了挣多少钱,走多少路,而是为了活得明白,活得通透。人生在世,把命照顾好,把灵魂安顿好,把人格维护好,那是非常了不得的事情。

相关文章

  • 古文品读145|箕子碑——隐忍图存

    人活在世上,我认为重要的要把握好三点,一是生命,二是灵魂,三是人格。人最好的状态,无非是越来越明白一些事情,不唉声...

  • 箕子碑 选自《古文观止 全解》

    箕子碑 一般说来,伟大人物立身处世的原则有三个方面:一是灾难临头仍能坚持正道,二是将治理天下的法典传授给圣明的君主...

  • 读古文观止的收获两则

    近日读《古文观止》鉴于自身文言水平,先从下册的唐宋篇开始。柳宗元的《箕子碑》开篇说道德高尚的人立身处世原则有三:一...

  • 大灾呼帅才|致知

    曾国藩于古文有精深研磨,其选《经史百家钞》自成一家。余翻首篇便为《书*洪范》,王问道于箕子,箕子之言实为治国理政之...

  • 箕子朝鲜浅说

    箕子朝鲜(公元前1120 年~公元前194 年),商纣王的叔父箕子(箕子带五千人去朝鲜半岛),史称箕子王朝或“殷...

  • 朝鲜半岛历史

    檀君朝鲜(传说) 箕子朝鲜 箕子朝鲜 濊貊族 箕子朝鲜 濊貊族 辰国 卫满朝鲜 扶余 辰国 汉四郡 高句...

  • 2020-11-26

    据《史记·卷一四·十二诸侯年表》中载:“纣为象箸而箕子唏。” 箕子是紂王帝辛的叔父。箕子看到自己的侄...

  • 第36篇 箕子

    第36篇 箕子 箕子,文丁的儿子,也是纣王的叔父。箕子、微子、比干,在商朝末期很有名气,并称殷末三仁。 孔子说过,...

  • 箕子操

    箕子(惧),弹琴,伤心,疯人。

  • 箕子才,憾千古

    箕子是殷商末期的贵族,他是文丁的儿子,纣王的叔叔,官至太师,封地是箕,因此称箕子。与同时期的微子,比干和称“殷末三...

网友评论

    本文标题:古文品读145|箕子碑——隐忍图存

    本文链接:https://www.haomeiwen.com/subject/viwljktx.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