写在前面的话:哲学是一门抽象的学问,它似乎与我们的现实生活并无直接的关联,但它实际上是我们的底层思维,浸透到我们思维意识的血液里,只是日用而不知。格局决定你的结局,眼界决定你的世界。
在我们的话语体系里,唯物主义是褒义词,唯心主义是贬义词,其实没有那么简单。一种理论体系必定建立在严密的论证基础之上,具有很强的内在逻辑性,仅仅从学术的角度讲,学习哲学就是一种很好的思维训练。
西方哲学的原创性成果,除了希腊三贤的古典哲学,剩下的就是由康德开创的德国古典哲学,但后者却要比前者难懂得多,这对我们来说绝对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01 后康德时代
康德开辟了西方哲学的新纪元,他创造性地解决了理性和经验之间的冲突,确立了唯心主义世界观。唯心主义是后康德时代哲学的基本出发点,后康德时代哲学的代表人物有费希特、谢林和黑格尔。
后康德时代的哲学家们主张,科学之所以成为科学,必须拥有一个由基本原理统一起来的命题系统,比如几何学建立在空间概念的基础上,自然科学以因果概念为中心。但是关于事实的经验知识不是真正的知识,关于自然的经验科学也不是真正的科学,把自身局限于时间-空间-因果序列中的各门科学还不是普遍的知识。
必须建立起一门关于科学的科学,它为各门科学提供第一原理,将各门科学统一起来,因此它是一种知识论。他们将要创立的哲学体系就是这样的知识论,是绝对的科学,能够独立解释一切。
他们以康德的道德法则所指向的人的自由作为新理论的出发点,试图解决哲学中的所有问题。但是康德没能把纯粹理性的客观必然性和实践理性的人的自由之间的矛盾调和起来。
于是他们提出,知识是自我决定的活动,没有自我的参与,就没有感觉世界,就没有经验知识。纯粹自我是知识论的出发点,是一切知识的自明的前提。如此便能够消除康德的物自体的不一致性,将所有知识统一起来,贯通纯粹理性和实践理性,克服机械论和目的论之间的对立。
毫无疑问,费希特就是开启这一时代的第一人。
02 费希特生平
约翰·戈特利布·费希特(1762-1814),德国著名哲学家,主要著作有《全部知识学的基础》、《伦理学体系》和《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等。
费希特的一生有两大贡献,在现实中,他积极争取德意志民族的独立,成为德意志民族意识的唤醒者。在学术上,他为人类知识重新确定了哲学基础,费希特从“自我”出发,推演出整个哲学体系,把康德的静态体系变成了一个动态系统,由此成为从康德到黑格尔的德国古典哲学传统的关键一环,西方哲学进入“后康德时代”,标志着现代哲学进入了一个新阶段。
费希特生于萨克森,是一个穷苦纺织工的儿子。小时候偶然得到当地一位贵族的资助,得以接受正规教育。当资助人不幸去世后,又不得不从大学辍学,成为一名庭教师。
为了回答学生的问题,费希特28岁时才开始学习康德的著作,并被深深地吸引,从此立志把哲学探索作为一生的事业。
两年后,费希特发表了对康德哲学的论文,其见解得到康德本人的肯定,从而一举成名,32岁时,费希特成为了德国耶拿大学教授。5年后,由于被指宣扬无神论以及屡次与学生发生冲突,他被解除教职,被迫离开耶拿大学,来到柏林,重新以做家庭教师为业。
在此期间,费希特发表了著名的《对德意志民族的演讲》,号召德国人民团结起来,共同反对拿破仑的奴役,争取民族自由。他的演讲唤醒了德意志的民族意识,因此被誉为“德国民族主义之父”。
1810年,柏林大学成立,费希特受聘为哲学教授,成为当时德国哲学的旗帜。
1814年,费希特不幸意外感染伤寒去世,年仅52岁。
网友评论